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的母亲是“军嫂”

  鲁秀丽
  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生活相当艰苦。而作为“军嫂”的母亲只身一人支撑起家,既要侍奉双亲,照看孩子,缝补浆洗,还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里里外外一个人忙活,艰难程度恐怕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但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一天到晚乐呵呵的。白天去地里侍弄庄稼,一年四季背着筐,回来时拔满青草和野菜来喂家里的羊、鸡等张嘴物,以便养大到集市上换点油盐之类的生活品。
  平常爷爷奶奶帮着照顾孩子和一日三餐简单的饭菜,但家里的体力活还是需要母亲来完成的,比如去村外几里地的井上挑水,去磨坊推碾等重活,家里垒鸡窝、修院墙,房子漏雨换瓦片甚至脱坯等,一切杂活都是母亲一个人干。好多次我梦中醒来总是看到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给我们纳鞋底,补衣服。
  为了贴补家用,母亲利用晚上时间给人家纺棉花。她先把弹好的棉花用手搓成筷子长短、擀面杖粗细的坯子,然后右手摇纺车,左手拿着坯子放在线轴上。随着纺车吱扭吱扭的轻轻转动,左手匀速地往怀里左上方伸拉,一条粗细均匀的白纱线便缠绕到锥子形的线轴上。听着纺车的嗡嗡响声,我在炕头酣然入梦。早上醒来,昨天晚上母亲手搓的三簸箕棉花坯子已变成白白胖胖的线穗子了。
  每当秋收之后,地里的活忙完了,母亲又和奶奶开始浆线织布了。把之前纺好的棉线拿出来,把面粉和水按比例调和成浆水,在村里的打麦场上,打好几根木桩,然后把纱线一圈一圈来回缠绕到木桩上。一边缠绕一边给纱线刷上浆水。这既要来回走动绕线,又要刷浆,一天下来母亲得步行几十里地,连续弯腰数百次,只有这道工序做好了,织出来的布才平整密实耐穿。
  一天的劳作,晚上回到家,母亲累得抬不起手,弯不下腰。即便这么苦的日子,也从未听到她喊累喊冤,每天还是乐呵呵地周而复始辛苦劳作着。因母亲浆纱水平高,村里人都排队等着母亲给她们浆纱线,心地善良的她就一一答应下来。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我们兄妹几人都已成家立业,母亲又开始帮各家带孩子,无论是孙子还是外孙,她都尽心尽力无微不至。空闲了还惦记着给每个孩子做棉衣棉裤,不让我们花钱买那些蓬松棉一类化纤衣服。
  在子女陆续结婚成家后,母亲便对我们约法三章:要孝顺岳父岳母和公公婆婆,不能惹老人生气,更不可以闹家务(矛盾);儿子的岳父母生病住院,儿子必须去医院陪护照顾,家里重活累活抢着干;女儿对公公婆婆要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必须承担起为人妻、为人儿媳的双重家庭责任。当时,对母亲的这些要求不以为然,觉得小题大做,但人到中年,自己面临子女结婚成家时,才深刻体会到母亲当年这样教育我们经营家庭的良苦用心和深远意义。
  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位深明大义、通情达理的好母亲。父亲是家里的秤杆,那母亲就是秤砣,是那定盘的星,是家里的魂,是我们的主心骨,是我们好家风的体现!
  去年8月,88岁的母亲溘然长逝。今天,回想起母亲当年的教诲,不禁让我泪流满面。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的母亲是“军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周末】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