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区纵深推进“六大行动计划”,做优做强大项目好项目
产业聚能 冲刺千亿集群

国家级创新平台——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


德石股份引进高端加工生产线


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实验室


招商团队赴江苏考察极目机器人项目


俯瞰天衢新区


  文/图记者李榕刘潇通讯员韩哲卢堃
  7月10日,天衢新区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特色产业集群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月25日,天衢新区与山东华烨不锈钢集团签约,企业计划投资20亿元,在新区建设不锈钢材料产业园,达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
  今年以来,我区以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食品研发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为主线,发力“项目攻坚年”,纵深推进“六大行动计划”,通过精准招商、靠上服务和创新驱动,做优做强大项目、好项目,擘画千亿级产业生态圈“新蓝图”。
  眼下,全区经济蓬勃起势,各项工作加快突破。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区GDP增长6.9%,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15.5%,进出口总额73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30.7%,均为全市第一。
  五大产业专班 赋能“双招双引”
  不久前,为扩增招引“朋友圈”,新区立足六大产业,成立了集成电路及手机、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创新基地、大物流及跨境电商、新能源5个产业推进专班。与此前招商专班不同,产业专班每个链条都吸收了基金公司、园区载体参与,旨在健全要素保障,形成招引新格局。“成立专班是完善产业发展要素、实现项目良性招引的重要渠道,大大提升了招商团队的专业化水平,让招引之路走得更通畅。”区投资促进部副部长刘怀东是生物医药产业专班负责人,在她看来,专班是提升招商精准度的重要媒介。例如,有了基金公司和产业园区力量的提前介入,项目落地前的尽调更详尽专业,降低了项目引入风险。同时,两者作为资金和平台要素,对项目投资方来说,也是重要的保障和吸引力。
  以阳参生物项目为例,该项目核心技术是将西洋参中的人参皂苷转化为稀有人参皂苷,提纯转化后原料活性高,在抗肿瘤、抗炎、抗疲劳及提高免疫力方面表现突出。“此前,通过产业专班多次调研,一致认为该项目科技含量高,且市场前景广阔。我们立即派出招商团队提前介入,其间,分管领导带队多轮谈判争取,最终吸引项目落地新区。”刘怀东说。“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没错!”对此,阳参生物项目负责人赵传宝感触颇深。企业落户的北方应急医疗综合产业示范区,是新区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重要平台载体之一。园区为其提供定制化装修,企业“拎包入驻”;园内还有多个产业配套企业,可实现企业抱团取暖、集聚发展。“项目将于明年1月投产,预计3年内销售收入可达到5亿元。”赵传宝说。
  除了运用平台思维,产业专班还利用资本力量,推动市场化基金开展招引。安颂科技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项目便是产业专班实施基金招商的重要成果。该项目通过与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幂方健康基金开展深度合作,实现“研发在北京、上海,产业化在德州”的招商新路径。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亩,总投资5亿元,主要开展人工关节、脊柱及运动医学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相关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建成达产后,年产值达12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新兴朝阳产业,最近两年,新区捕捉到了产业发展先机,加快拓展产业版图,并借助企业、园区、中介、驻外机构等多方力量,创新开展精准招商,涉足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学信息技术10余个领域。产业推进专班成立后,已对接洽谈项目27个,签约项目17个,总投资30亿元,项目签约落地开工率100%。
  眼下,借力项目招引,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代表的六大主导产业迸发新活力。全区形成了以有研半导体、威讯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产业,以中机寰宇、聚力焊材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景津装备、德石股份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双汇食品、扒鸡集团为代表的食品制造研发产业,以德药制药、消博士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计划今年主导产业产值增速10%以上,产业规模突破450亿元。
一线贴心服务 项目加力提速
  8月2日,行走在天衢新区,一片片工地厂房中、一声声机器轰鸣里、一座座钢铁塔吊旁,随处可见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处处跳动着强劲的发展脉搏。
  金街云谷项目位于尚德十路以南、崇德七大道以东,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分两期实施,是德州市挂图作战重点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处于桩基施工阶段,在建部分是大数据赋能中心、区域数字经济展示中心、数字化运营中心及附属地下车库,计划2026年8月全部竣工。“正因为前期准备充足,项目比预计进场施工时间提前了3个月。”项目负责人李明轩介绍,为确保项目快速推进,新区重点项目服务专班抽调专业骨干,对项目开展每日调度,深入一线及时破解难题。并实行手续“链条式”跟办服务,为项目开工做足准备。比如,在办理供地手续时,从报送用地清单制文件到供地组卷上报,涉及13个部门、20道手续,整个过程企业跑下来至少1个月,项目专班上报仅用了不到2周时间;在施工总承包招标时,专班协调业务部门,1天内办理完控制价核准工作,3天内完成挂网招标。“企业将项目落户新区的决定是正确的。”李明轩感慨道。
  在新区,项目专班解难题的案例不胜枚举。以天衢新区实验学校初中部为例,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专班盯紧靠上,主动为项目协调帮办各项手续,包括遇到的考古问题。“项目进度等不得,我们主动联系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使项目得以快速推进。”专班相关负责人张清林说,目前,该项目正在办理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前期手续预审,通过“双线并行”条件审查后,即可办理开工证,预计可提前1个月进场施工。
  为确保重点项目落地零压力、推进零障碍、服务零距离,天衢新区成立重点项目手续办理推进专班,在全市率先推行手续交办、协调盯办、问题帮办制度,集中破解项目建设难题,实现项目手续串联、并联、压茬、超前办理。截至目前,项目专班已为50个重点项目制定详细推进节点计划,共交办事项400余项,按时完成率86%。
  此外,新区制定了项目“挂图作战”任务清单,明确了节点及推进时限,压茬推进规划、土地、资金、施工等要素,力争项目落地推进一路通达。同时,形成了重大项目日调度、周通报、月督导、季观摩、半年评比、全年总结督查保障机制,并将重点项目包保到人,同步出台重点项目考核办法,以评促优,树立了狠抓项目、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
  得益于新区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一批批重点项目在新区“落地生根”,多家企业陆续建设投产。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区共有重点项目164个,总投资达1022亿元。其中,列入省、市重点实施类项目34个,目前27个项目已完成投资71.7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9.7%,投资额度、推进速度均优于时序进度,形成了大项目与好项目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点燃“双创”引擎 释放发展动能
  8月2日,在山东聚力焊接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内,数十名研发人员正在对一组高端焊接材料进行性能测试。“这是新研发的压力容器专用焊丝,应用于石油开采、海洋装备领域,可承受最高温度760度、压强100兆帕。”技术中心负责人乔吉春说。
  聚力焊接技术中心成立于2005年,集设计开发、研制、生产、检测、试验于一体,曾被评为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技术中心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开始向“国字号”发力,历经3年,于近日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代表了行业影响力和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能够入选并非易事。”乔吉春介绍,国家级技术中心在人才、研发设备、新产品数量、专利、国家标准制定等几十个方面均有严格要求,而每个单项的对应标准高达100个小项。为保证每一项要求都符合甚至高于规定,这3年来,企业的研发投入逐年递增2%,总额上亿元,用于引进高端设备、购买新型实验材料、聘请行业高级专家。
  如今,技术中心研发场所达2000平方米、中试车间3000余平方米、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新产品和工艺研发数量维持年均100种以上。并先后斩获4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焊接材料、国家创新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比如,技术中心历时1年多研发的新产品——高强耐磨堆焊药芯焊丝,应用于地铁、隧道建造行业,产品在硬度、强度、耐磨性上,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且成本降低近40%,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
  以聚力焊接为代表,目前,全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总数达63家,列全市第一。此外,高新技术企业1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99家,均列全市第一。“企业自身奋进的同时,我们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工作,发挥好服务员的功能,为企业发展赋能。”区经信科技部相关负责人翟文君介绍,新区通过专班推进,“一对一”帮助企业研究科研项目和人才工程等申报,并按评审标准提前模拟评价打分,确保申报材料齐全、指标得分无短板,提高申报成功率。同时,多渠道发动符合条件企业做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夯实基础。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天衢新区坚持创新核心地位,聚焦高成长企业、高能级载体、高层次人才靶向发力,依托齐鲁工大、数字经济园区、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等平台载体,整体谋划打造德州科技走廊,切实肩负起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以天衢新区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核心打造创新引领圈”的职责使命。今年,全区新增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10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我们聚焦政策引领、主体培育、项目招引、平台打造、人才引育等多个方面,不断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持续释放第一动力,促进创新引擎‘燃’起来、经济发展‘活’起来。”翟文君说。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产业聚能 冲刺千亿集群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专题】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