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天衢新区依托自然资源,打造花园城市新区样板
城水相依 繁华处惬意栖居

空中俯瞰蓝绿交织的天衢新区。记者刘振兴摄


“美好之窗”项目效果图


德州市文化科技中心效果图


德州科技公园先行区花团锦簇。记者杨戈摄


减河国家湿地公园景美如画


  记者路龙帅通讯员韩哲范帅
  5月的天衢新区万物盎然如诗,草木兴盛如画。漫步街头,无论是晨曦初露的清晨还是华灯初上的傍晚,在绿树掩映的公园广场里、在芳草萋萋的景观河边,人们或驻足休憩,或慢跑健身,享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惬意。
  建设绿色美丽新城,打造城水相依景观空间,天衢新区坚持以水为脉、以绿为体,依托城市布局和自然资源,构建“一轴三带、三心多园”的城市景观,加快形成蓝绿交织、开放贯通的“大生态”格局,着力打造高品质花园城市新区样板。
  做活“水”文章
  打造可游可憩可观休闲空间
  德州因水而名,因水而盛,漕运文化和治水文化是德州的代表性文化之一。
  天衢新区有着天然的生态基底,纵横二十六条河流水系,形成了“二十六水织碧网,一轴五湖润天衢”的总体水网布局。
  “水”赋予了德州生命,而天衢新区也致力于在“水”上做文章。
  从空中俯瞰,天衢新区以东风东路主干道为景观轴线,依托岔河、减河、马颊河三条河道,打造岔河商务休闲带、减河绿轴休闲带、马颊河健康休闲带,高标准打造沿河生态综合体,塑造体验型水体景观,形成走得进、看得见、能体验的亲水休闲空间。
  “在河边健步走上半个小时,感觉一整天的疲惫都消失了。”家住减河国家湿地公园附近的市民王欣然说,减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她和家人每天的“打卡”地,不仅离家近,而且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她日常晨跑、休闲散步、锻炼健身的需求都能满足。
  减河国家湿地公园突出生态建设,有池塘湿地、组合型湿地、潜流型湿地、景观湿地等,通过拓宽水面、营造湿地、整合树木、强化节点、完善配套,形成滨河公园,在保障减河原始的行洪排涝功能下,充分发挥生态和景观功能。
  经过保护性开发、匠心打造,景区水边林间小路蜿蜒,可骑行,可闲步。沿路点缀景观小品,或简约现代,或历史厚重,皆应景怡情。
  减河国家湿地公园负责人郜立兴介绍,目前,景区种植各类苗木110多万株,其中乔木1.5万株、灌木40万株、地被植物21万株、水生植物45万株。常绿树有4种,落叶树20余种,花卉及应季花卉10余种,水生植物10余种。减河东岸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一千亩的观光采摘区,形成了“一年四季常青,三季开花结果”的自然景观格局。每年前来观光的游客都在20万人次以上。
  增设“嫦娥奔月”等景观,开放园内绿地空间与市民共享,以自然、生态理念为主轴,兼具休闲、科普、运动等功能的长河公园一直在改变。
  景观小品各具特色,开放的绿地上可搭建帐篷、放置野餐垫,开展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等集体或家庭式休闲娱乐活动。“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亲近自然的愉悦与乐趣,节假日来这里真是个不错的选择。”市民张丽丽说。
  高标准规划,大力度建设公园、景区。天衢新区依托长河公园、德州市动植物园、减河牡丹园等打造滨水公园体系,依托抬头寺镇、赵虎镇打造郊野公园体系,依托减河湿地公园、马颊河生态岛打造湿地公园体系,依托田园水系网络建设城市公园,在主要居住区生活性道路两侧增补社区口袋公园,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网络。
  融合生态科技
  蓝绿交织“水城人”和谐共生
  浪漫花田、潮玩集市、精致露营……“五一”前夕,德州科技公园先行区免费对外开放,首日便吸引2000余名市民前往打卡,将小长假的氛围感拉满。
  “来到这里,可看到一座城最丰富的色彩。”“难得有这么洋气的公园,徜徉其中,被五颜六色紧紧环绕,有种置身花海的感觉。”游客们纷纷感叹,整个公园的设计与众不同,充满了青春朝气和科技活力。
  德州科技公园位于崇德七大道以东、崇德八大道以西,紧邻高铁东站,处在城市东进发展轴线上,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打造,以滨水生态绿地为基础,植入了创新文化科技、趣味康体游乐、世界生态艺术3类体验内容,主打美好生活客厅、美好大花园、美好生活空间等“美好”类产品体系。
  公园自立项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去年国庆,以“探月·望星空”为主题的多彩游憩区首度开放,月游乐园、见月诗情园、娱月兔宠园三大主题园区吸引不少市民争相体验。今年再度开放的星月花田精心选用了与上季不同的特色花卉植物,采用11种不同形态的月亮图案和色彩丰富的高秆金鱼草,结合底色多样化的特色花球,展现出浪漫、多彩的节日氛围。
  据德州天衢建设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李明轩介绍,项目内两条河道穿流而过,拟建成综合性开放城市公园。
  项目从功能到造型围绕水系营造、绿岸建设、科技融入做文章,结构上形成“一轴、一环、六分区”的景观布局,包括绿色城市展示区、文化休闲区、缤纷活力区、智慧康体运动区、亲子欢声区、多彩游憩区,内含城市客厅、德州时光广场、印象德州文化长廊、活力绿谷、3D艺术彩绘园、球类运动场、健康科技体验环道、亲水平台、生态浮岛等30余处生态融合、艺术创新、科技互动的活动场景。
  “公园设计之初便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注重海绵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园区节水管理新模式。”李明轩说,项目充分考虑雨水收集与利用,设置了透水设施、坡地谷地排水草沟、景观水系等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在满足绿地自身雨水收集的同时,与市政雨水管道相连接。雨水经过坡地上植物带层层吸收、过滤和净化,最终释放到河道中,使水资源得到循环拓展利用。
  建设蓝绿交织生态系统,天衢新区实施水系连通与生态保护工程,发挥新区依河而生、河流润城而过的自然特征优势,建设蓝网、绿网、风景网三网交融的网络框架,形成“水—城—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优化功能布局
  文体新地标赋能品质生活
  “各位旅客,德州东站就要到了,有在德州东站下车的旅客请提前做好准备……”归乡的游子瞥向窗外,城市景色继而进入视野,激动和兴奋之情油然而生。
  如今,高铁站已成为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重要窗口。根据规划,天衢新区正在加紧建设“美好之窗”高铁站站前广场改造项目,以美好流量点亮美好生活为理念,以南侧规划建设的会展中心为依托,打造城市多元化、全民参与的综合性市民广场。
  “我们充分考虑了不同受众的需要与功能要求,以展览、科技、智慧、互动为主题,建设落客换乘中心、文化谷、乐活谷、智慧谷等多个区域。”美好之窗项目负责人张舜星介绍,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京沪高铁德州东站基础设施功能,实现多位一体的无缝换乘以及紧急安全疏散能力。
  张舜星表示,项目还将发挥绿碳赋能、产业招引、活动展示等配套服务功能,带动周边地块发展,打造新区文旅融合的生态乐园。
  精心开展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美丽风貌,天衢新区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合理规划产业区、商务区、行政区、居住区、生态绿地、公共基础设施等城市空间要素,以“织补法”优化城市结构,传承中华建筑文化基因,注入特色文化元素,致力创建一批独具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形成古今融合、中西合璧的新城建设风格。
  位于城市中轴线的德州市文化科技中心,北侧面向市民公园和德州市政府,南侧毗邻城市中心绿带及商务区,以“德州眼”设计,整体呈扇形展开。按功能分为东西区,东区设置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党史军史馆,西区设置文化馆、美术馆和图书馆。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文化、旅游、会展、园林、科技等多元共生、多业共赢的大文旅产业生态集群,为全市人民提供文化群体活动、科普教育、文学阅览的文化休闲场所,成为德州文化新地标。
  作为完善城市功能的另一个大手笔,德州市体育公园计划总投资15亿元。北侧场馆功能区自西向东依次建设工人文化宫、体育体验展示馆、青少年运动中心、游泳馆及冰雪运动馆;南侧体育场区主要建设10个篮球场、一个11人制足球场、2个7人制足球场、1个5人制足球场、多功能板式网球场、健身步道、公园绿地及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
  项目还将对已有场馆包括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及附属设施进行品质提升和智慧化改造,目前,南侧体育场已交付使用,北侧场馆全部封顶。全面建成后将丰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同时,有效提高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赋能新区“品质生活”。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城水相依 繁华处惬意栖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专题】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