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四十一项任务全部完成——
“三重奏”澎湃发展新动能

开融跟投项目英望科技生产车间


天衢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效果图


宏润建设公司检测实验室


国家北方应急(医疗)救援综合示范区


  

□本报记者 刘潇 本报通讯员 张敬 赵庆川 韩哲
  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2022年此项改革迎来收官。
  3年来,我区聚焦国有企业资本布局不优、市场活力不足、激励手段缺失等问题,猛药去疴、自我革命,一项项改革蹄疾步稳、足音铿锵。数据彰显成果,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天衢新区国企运行保持“稳”字当头:截至11月底,国企资产总额155.94亿元、净资产29.69亿元、营业收入18.18亿元。与3年前相比,分别增长了152%、154%、127%。
  “历经3年改革,国企迈过了铸魂、减负、修身、增效等各个环节,完成了包括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经理层成员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在内的41项主体改革任务,在确保改革圆满收官的同时,掀开了波澜壮阔的崭新篇章。”区财政金融部副部长王梓羽说,改革永远在路上,收官并不代表结束,只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重中之重。下一步,全区还将以推进国企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做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后半篇文章’。”
  优布局 调结构 创新机制好戏连台
  12月25日,在山东百宜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各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作业,生产的口罩、消毒水等被迅速包装,接着运往仓库统一调配。“近期订单量急剧增加,我们在园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助力下,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规范生产流程,企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公司总经理张大伟说。
  该公司是一家医疗科技类企业,于2021年落户国家北方应急(医疗)救援综合示范区。示范区由国企园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运营,而这就像一块“金字”招牌,吸引诸多企业纷至沓来。“事实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没错!”谈及落户感受,张大伟介绍,园区公司提供了高规格标准化厂房、个性化政策措施和定制化服务模式,这无疑为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企业发展的任何环节、遇到的任何难题,园区公司都及时帮办、协调处置,让我们待得放心、安心、踏实。”
  园区开发公司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产物”。2020年初,在改革创新驱动下,我区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原则,创新打造了“管委会+公司+园区”的运行模式,组建了德州园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承担职能是产业园规划、开发、招商和运营。目前负责国家北方应急(医疗)救援综合示范园、天衢新区中德“碳谷”——乡村振兴碳中和技术应用国家级先行示范区2个项目。“由管委会主导,2个项目都已成功申请了政府专项债,并借助‘管委会+公司+园区’这一模式,组建了项目推进专班,实行挂图作战,全方位覆盖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园区运营、创新孵化的全过程。同时,明年公司还包装谋划了9个专项债项目,总投资约970亿元,已争取债券额度近200亿元,均完成立项,全部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库。”园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规划部部长荆涛介绍。
  通过实施“管委会+公司+园区”模式,让政府该管的全力管起来,该放的全部放下去,破除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沉疴。在王梓羽看来,创新模式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一种实现方式,不管是园区公司、海川公司的“管委会+公司+园区”运作模式,还是建能实业整合做大实现主体AA评级、开融投资发展公司重组运行,都对形成布局科学、主业清晰的国有资本顶层架构大有裨益。“2018年,我们在全市范围内最早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这为创新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也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发展质效创造了条件。”王梓羽表示。
  除了模式布局的创新,还有系统的体制机制变革,让全区进一步理顺了国企各层级、各板块之间的关系,管理体制更加灵活高效,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
  其中,尤以“董事会建设”最受关注,3年间,全区5户一级企业和5户重要子企业建立了董事会和专门委员会,出台了董事会、经理层议事规则和议事清单,落实了相应职权。在此基础上,牢牢抓住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国企管理人员58人完成竞聘上岗,并全面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36名经理层成员签订差异化“一议两书”,全部实现“一人一岗”。
  2016年,建能集团将区内19家国企资产合并、重组后正式成立,“公司作为一个大型现代国有企业,成立之初就设立了董事会,随着‘三项制度’改革,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越来越健全,2021年公开招聘2名职业经理人,人员管理上建立了竞聘上岗及不胜任退出机制,员工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建能集团相关负责人殷奉说。
  激活力 提效率 变换考核深层突破
  经历了重组整合,理顺了体制机制、布局架构,改革迎来了第二大核心——破除“铁饭碗”“大锅饭”,让每个人直面市场。所谓直面市场,基本要义就是凭业绩说话,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就离不开考核方式的突破和变革。
  此前,我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消除考核盲区,绩效考核实现全员覆盖,并建立了常态化退出机制,员工市场化选聘占比达到了100%,绩效薪酬占比逐年提高。
  绩效考核带来的变化很快显现。员工们最直接的感受是“担子重了”“荷包鼓了”“差距大了”。“我们的收入在业内不算高,改革后个人业绩任务加重的同时,很多人的薪水都随着涨了,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拉大了。”德州宏润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义说。
  建立了与市场地位和业绩贡献相匹配的薪酬分配和激励约束体系后,不少国企又率先驶入了改革深水区。柳湖酒店公司、商贸公司积极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立了员工持股平台,建立企业利润共享机制;开融公司探索建立项目跟投机制,完成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多个高端产业项目投资,实现员工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提高了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开融公司的项目跟投为例,从建章立制到设立跟投管理委员会再到募集资金到位,整整花了1年的时间。跟投委员会主任由董事长担任,下设跟投执行小组负责日常管理,再由财务部负责资金、审计、税务,风控部负责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审查、监测,覆盖了每个跟投项目的全要素和全周期。“英望科技是我们跟投非常成功的一个项目,目前公司总部已经迁至德州,产品覆盖了全球的28个国家和地区,跟投过程中,一方面使员工与项目利益紧密捆绑,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另一方面帮助被投项目获得资金助力,加快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开融公司风控部刘文素说。
  随着国企绩效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的落实落地,我区的不少传统国企焕发了新青春。此外,新区还落实管资本就要管党建要求,成立了财政金融部党委,在党建引领下,持续在长效监管上下功夫,及时清理了不适应改革要求的10余项文件,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授权放权清单,颁布实施监管制度20余项,实现了国资监管全覆盖,同时强化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监管,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制定国企领导人容错免责清单,建立责任追究体系,强化过程管控,实行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月度排名通报,层层传导压力,激发企业员工奋发进取驱动力。
  双联合 精施策 壮大国资国企规模
  国企强则区域经济强。3年来,我区围绕“四基地两中心”的功能定位,突出主业、做强实业,通过加快推进横向联合、纵向整合的重组和专业化、战略化的改革,全区国企发展活力持续提升,势头迅猛。
  从近两年数据来看,2021年,天衢新区国企资产总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获得省国资委批复的全市唯一国资国企改革试点单位。2022年,国企资产克服了经济下行和疫情的双重不利影响,规模、营业收入再创历史新高,截至11月底,实现营业收入18.18亿元,资产总额较年初增长30.6%。
  彰显改革亮点频出的不只是数据,针对国有企业规模小、融资能力弱、支撑作用不强等问题,我区积极向上借力,发挥市区协同效应,推动实现市区国企抱团发展、做强做大。例如,今年以来,整合现有市区两级国企,全新组建了天衢建设发展集团。将德达集团25%的股权、城投集团9.5%的股权、市财金集团3家全资子企业及天衢新区全部区属国企100%股权划转至天衢建设发展集团,真金白银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融资能力,助力新区建设。
  截至目前,天衢建设发展集团已完成股权划转,正式步入集团化转型发展新阶段,集团资产规模达到350亿元,净资产达到195亿元,拥有子公司63家,包括建能集团、园区开发、开融投资、德鑫控股等。并于日前刚刚完成信用评级,成为全市第四家拥有主体AA+信用评级的国企,有了进入金融市场筹资的“通行证”,预计可实现低息融资80亿元。形成快速融资能力和造血功能后,集团3至5年资产规模将超500亿元,为新区起势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要素保障。
  此外,依托天衢建设发展集团,我区还推动了总投资500亿元的天衢博览广场、美好之窗等17个项目包集中对外推介,并助推德州市财金集团资产规模达到800亿元,2023年市财金将全力冲刺AAA信用评级,探索出了一条市区两级国资国企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改革不仅让国企自身变优变强,还让它们更显担当。借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我区国企在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起到了“排头兵、主力军”的作用,切实成了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半边天”。
  ——在民生保障领域,我区国企发挥担当,承建了棚户区改造、人才公寓、产业园建设、热力管网提升等重大民生工程项目30余个,累计完成投资57.72亿元;
  ——在项目建设领域,由国企建设运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园、食品科技产业园等新建园区已累计吸纳入驻企业26户,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6.2亿元,利税8.6亿元,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千帆竞发浪潮涌,击楫勇进破浪行。“虽然我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已全部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改革终止,未来,仍需具备‘放手一搏’的勇气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继续前行。”王梓羽表示,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全区要把改革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更好统筹起来,“既要以改革防控风险,又要防范化解改革中的风险,从而更好发挥国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重奏”澎湃发展新动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