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建活力新城 绘腾飞画卷

项目施工现场


恒芯电子SMT贴片生产车间。记者刘潇通讯员韩哲摄


英望科技职工正在测试芯片


新校区施工现场


项目园区内景。记者刘振兴摄


  编者按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承上启下的年中关键节点,再次审视天衢新区这片热土,项目为王、有利政策、发展机遇等内生动力层层叠加,一大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赶超进度、统筹协调、保障服务等外在推力源源不绝,企业、医院和高校纷纷落位。
  压力与动力并行,信心和决心同在。作为四大省级新区之一,把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这是使命担当;争作表率、勇当先锋,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争一流,更是重任在肩。如今,天衢新区进入全面建设、加速起势的重要阶段,新时代的活力新城,正在盛夏之时拔节生长。  
  记者屈大鹏通讯员贾康刘铭
  7月11日,走进位于岔河东大道以东、北外环以南的天衢新区新材料产业示范项目现场,施工场面火热,工人忙而有序。
  天衢新区新材料产业示范项目是配合天衢新区招商引资项目而精心打造的集研发、办公、加工制造为一体的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37.8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2.6万平方米,建设多层厂房6座,并配套建设综合办公楼、试验厂房、食堂宿舍楼等。
  园区是什么?天衢新区的答案是为引进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拳头产品,建设成为全省甚至全国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要达到这一目标,园区硬件建设就要做到“布局科学、规模合理、适度超前、有序推进”,最终实现“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服务集中”。
  为此,承建方先后多次去深圳考察学习,在与设计院充分沟通后,才确定施工图纸,项目于去年9月开工,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造价评审单位五方合力,前后有将近40个班组、1000人参与。
  目前园区已与广东觅鹿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亿平方米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东莞市亮雅塑料制品公司电子信息产品用高分子精密涂布生产项目等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
  其中广东觅鹿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亿平方米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美元,新购置UV光固化光学胶膜生产线、电子胶带及工业胶带生产线、OA光学膜生产线、离型膜生产线等,打造功能性涂层处理的新材料生产制造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智能穿戴、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建筑装饰等各种行业。
  东莞市亮雅塑料制品公司电子信息产品用高分子精密涂布生产项目计划投资约3亿元,其中,新上6条国内领先的高分子涂布生产线、RTO环保设备、中央空调系统及其他设备,并建设国内高标准膜材料实验室、研发室。主要产品为电子保护膜、电子胶带、电池绝缘膜、电池热固膜、高温电镀膜等产品。
  “觅鹿公司及亮雅公司作为专注于功能性涂层处理的新材料制造企业,产品工艺先进,辐射范围广,产品能广泛应用于天衢新区现有电子信息企业的产品生产应用过程,是电子信息产业链生态领域的重要环节产品。两个项目的落地对于新区的外资项目引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带动示范作用。”项目总负责人赵天钰说。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封顶,综合楼正在竣工清理,1至5号厂房正在进行内外墙装饰;试验楼、食堂宿舍楼、6号厂房的二次结构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配套施工。同时,室外配套雨污、电力管道也在施工埋设,已完成30%。“施工期间,我们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班加点赶工期,预计8月份实现全面竣工。”赵天钰介绍,项目入驻并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5亿元,年纳税2.5亿元,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800人以上。
  记者刘潇 通讯员韩哲
  7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国家北方应急(医疗)救援产业园,在山东恒芯电子有限公司SMT贴片生产车间内,看到机器自主运转,指示灯闪烁不停,身穿蓝色防静电服的工人们,或紧盯电脑屏幕,或来回走动,大家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
  “我们的订单都排到年底了,眼下最要紧的就是保生产,按期交货。”车间主管梁远涛指着一件“新鲜出炉”的六圆环产品说道,“别看它不大,但工艺相当复杂,内含芯片、垫片、金丝等重要部件。从原材料到贴片焊接组装,一件成品要经过10多道工序,而且每一步对精度要求都极高。”
  山东恒芯电子有限公司由香港卫理集团有限公司于2021年在德州天衢新区投资设立,是一家以智能AI机器人、智慧城市、医疗设备、平板电脑、智能穿戴产品、智能手机等智能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同时开发网络平台及5G产品和技术的外资企业。
  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美元,分两期建设年产500万台/套AI智能装备生产项目,总投资7.5亿元。目前,一期项目共建设厂房33000平方米,投入了自动智能高速主板贴片、自动智能终端成品生产线以及研发配套等高端设备,一期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8亿元,纳税过2000万元,解决300人以上的就业岗位。目前,已与奥飞、富士康、众德、图巴、图灵等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生产的人型机器人、健康助眠型机器人、儿童早教机器人等处于高端智能机器人的龙头地位。
  “6月初,我们一期项目开始试生产,第一个月完成销售额200万美元,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二期项目正在进行征地。”公司总经理方志伟介绍,为加速项目投产,前期,天衢新区成立了工作专班,给予了项目全流程、全周期的帮助。
  在这方面,方志伟感触颇深,他举例称,作为外资企业的恒芯电子,对资本结汇的处理效率需求较高,为此,天衢新区负责对接的银行安排了国际业务专员与企业对接,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指导和服务,每次都积极克服一切困难,第一时间为企业办理结汇业务。“无论任何事,专班都会为我们开辟绿色通道,遇到问题不仅能及时协调解决,甚至帮办代办,这种‘心贴心’的服务让我倍感温暖。”方志伟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涉外业务比较频繁,单就资本结汇一项业务,一周就需要办理三四次,金额以20万美元居多,基本不到1小时就能办完,后面的原材料进货和生产丝毫不受影响,这样的‘天衢速度’已经远超一些一线大城市。”
  当谈到为何选址天衢新区时,方志伟说道:天衢新区不仅营商环境很好,对企业的服务务实、高效,还有便利的交通、区域和产业优势,让企业能更容易地对接整个产业链。“之前在选址时,考虑了国内不少城市,最终被新区的服务、区位和产业优势所吸引,我现在认为,我当初的选择非常明智。接下来,我们将借助天衢新区出台的各项利好政策,利用新区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等优势条件,持续加大项目投入,努力实现多项全国首创、世界领先,在全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蓝图上画上智能的一笔。”方志伟说。
  记者屈大鹏本报通讯员刘铭
  7月8日,走进英望科技德州基地项目工地,项目主体已全面竣工,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楼体内部装修施工。
  英望科技德州总部基地计划总投资约5亿元,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综合楼主要用于研发和运营团队的办公及员工宿舍,一期A1厂房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用于智能手机整机的生产;二期A2厂房占地约2.5万平方米,主要从事和整机配套的元器件生产。
  英望科技成立于2009年,原总部位于深圳,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旗下品牌手机及配件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拥有从系统级研发、自主生产、供应链管理以及全球成熟的营销管理团队。2021年全年营收突破7.4亿元,2022年预计实现营收10.5亿元。
  而英望科技与德州的缘分,始于2020年。2020年5月落户天衢新区,当年9月即实现量产。而且,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天衢新区创新招商思路,引入产业基金为企业“输血”,这样的诚意让英望科技的负责人深受感动,正因如此,2021年3月,公司将总部从深圳迁入天衢新区。
  目前,英望科技德州总部基地综合楼和A1厂房将于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综合楼将设立德州研发中心,引进和招募研发工程师30人,预计2023年在德州研发投入3500万元。届时将投产10条SMT贴片线,8条组包线,年产量能达到1200万台智能手机。
  基于德州在建的总部基地,英望科技将在今年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和数字化升级,对传统的人工测试升级为全自动化测试,部分组装和包装人工工序,升级为全自动工序。并上线从原材料、加工过程、半成品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使得整机生产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达到行业第一梯队水平。
  “总部基地投入使用后,我们将建成行业一流水平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整机生产工厂。不仅仅是整机生产,我们的研发和供应链将在德州组建团队,上游主要配套器件也将一起发展。”英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晓利说,公司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年收入的3%,未来3年预计会保持3%至4%的研发投入。
  “海外新兴市场正处于从功能机升级到智能机,从2G升级到4G的过程中。因此公司的研发和生产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智能机的差异化和竞争力方面。”李晓利说,英望科技二期A2厂房计划建设2条摄像头COM/CSP生产线,4条COG屏幕模组生产线和2条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实现整机和关键元器件一起链式发展。为此公司还建立了专业的影像实验室和设备,可以对产品图像性能指标进行全面专业评测。
  目前英望科技在摄影方面已积累了4项发明专利,还有4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未来我们将进入部分芯片的研发,如大尺寸Pixel的CMOS芯片设计和开发等领域。从而实现我们智能机产品在摄影功能方面的持续差异化。”李晓利说。
  王金刚陈宝滨
  盛夏时节,一座建设规划面积83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的汽摩学院新校区正在德州天衢新区加速建设。
  “明年5月份能达到整体36万平方米的入驻条件。明年9月份第一期大专招生将在这个校区进行。”山东德州汽车摩托车专修学院副院长刘建波表示。
  山东德州汽车摩托车专修学院建校于1986年,学校现有在校生11000人,一线教师337人,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
  山东德州汽车摩托车专修学院新校区项目总投资25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将按照高职起点、本科目标规划,建成在校生3万人规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一期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5亿元。涵盖图书馆、音乐厅、国际交流中心、食堂及教学楼、实训楼、教师公寓、学生公寓、校医院、学生食堂。二期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0亿元。涵盖研发中心、科创中心、师生活动中心、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食堂等。将与校企合作布局3大专业群:现代服务业、大健康、新材料。
  “现在同期开工的是36万平方米,当前工程进度达到了20%,地下基础基本完成,地上一层已经有部分完成,预计今年9月份项目主体封顶,年底主体建筑全面竣工。”刘建波言语中,透露出一期工程进入了全面冲刺阶段。
  德州天衢新区进入全面建设、加速起势的崭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作为仅有的高等院校之一,山东德州汽车摩托车专修学院与近百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以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为目标,在技能培养中加强思想价值引领,共同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新模式。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紧扣天衢新区发展战略部署,打造一流学科专业集群,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具体来看,开设专业将精准对接天衢新区主导产业。一期项目以特色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设置智能交通、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商贸物流等4个专业群,重点加强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智能焊接技术、制冷和空调技术、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智慧物流等6个重点专业建设。
  同时,全力打造“活力德州·智造名城”的人才需求。通过校企融合将产研项目落户校园,打造产研、产学一体化校园,实现理论、实践、科研有机结合,培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项目全面建成后,立足鲁西,服务山东和京津冀,加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状况,成为德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努力打造成‘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高职院校民办教育的标杆。”刘建波表示。
  记者刘潇本报通讯员许继勇韩哲
  7月8日,行走于德州太阳能小镇,穿梭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德州“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办公区,18号楼楼前“前沿交叉学科学院”的牌子熠熠生辉。
  进入室内,孙健博士正在忙着和团队的科研人员做实验,目的是尽快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最近,我们已经与天衢新区达成了全面的对接合作。现在,我不单是一名大学教师,还是一个项目研发人员,经常需要济南德州两地奔波,还要在两种身份之间不停切换。”孙健笑着说。
  不只是孙健,自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德州“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落户天衢新区至今,齐鲁工大(省科学院)已有40名博士入驻太阳能小镇,涉及生物制药、高端设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基于此,在加紧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齐鲁工大(省科学院)与天衢新区的产学研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以与区经信科技部的合作为例,双方创新对接合作机制,除了线下走访,还成立了产学研对接交流微信群,最终形成了全区60余家企业在技术、人才、研发、项目申报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需求表。齐鲁工大(省科学院)结合企业需求,组织了9个学部、中试基地和山科控股集团入群,并成立工作专班,每天更新项目对接进展,每周制定实地考察计划方案。
  “通过线上对接和实地考察,项目已与包含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的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比如,与奥来救援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科研平台、与卓健医疗共同研发新型消毒片和消毒液。此外,以山科集团的产业资源优势为依托,该项目还招引了多维智康生物集团、快马嘟嘟、山东亿云信息技术等项目落地新区。”区经信科技部相关负责人翟文君说。
  “通过顶层设计、战略谋划、专班推进,目前,项目基础装修已基本完成,设备总投入5000余万元,首批入驻了5个研发团队、9个科研项目,其中4个研发团队、6个项目将入驻四个实验室。”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研管理部舒明雷介绍,像入驻的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工程学部、食品科学学部、材料学部,这都与天衢新区甚至整个德州的优势产业不谋而合。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德州“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未来会怎样发展?这就需要将“一院一基地一园区”解释清楚,“一院”是共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德州研究院”,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教产综合体;“一基地”是共建德州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逐步打造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核心区;“一园区”是与山科控股集团共建大学科技园,孵化和培育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型企业。“未来,项目将借助‘一院一基地一园区’优势,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为主线,力争3至5年建成省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孵化基地和高端人才聚集地,引领新区乃至全市经济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舒明雷说。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建活力新城 绘腾飞画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专题】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