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变道超车,天衢新区开启产业发展“倍速模式”
奋进,向着未来之城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记者刘振兴摄


项目研发人员调试设备


  记者钟伟刘潇通讯员赵庆川陈宝滨
  编者按 走进天衢新区,就是走进了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看这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一场场“大讲堂”“对接会”群英荟萃、一个个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全区上下围绕各项重点工作,狠抓落实,努力开好局、起好步。本报从今日起开设《锚定“三个领先”实现“七个走在前”》栏目,全面报道天衢新区建设中取得的新成效、新突破,敬请关注。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枝繁叶茂的梦想——如何在新的契机下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对天衢新区来说,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
  “新区破题,重在产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天衢新区筹备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祁小青说,我们的定位是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基地、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食品制造研发基地、区域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全国有影响力的会展文化中心“四基地两中心”,未来要建设成为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鲁北智慧活力新城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要走好天衢新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标杆新区”发展之路,唯有“变道超车”,如今的天衢新区开启的是产业发展“倍速模式”,对27个市级挂图作战项目、88个区级在建项目、173个政府专项债包装项目制定包保清单,实行挂图作战,被誉为德州“未来之城”的天衢新区徐徐铺展、落子有声,产业发展蓝图正不断从“施工图”逐步变成“实景图”。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之变——
“人才链接”打造共赢循环
  6月20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德州研究院直通车”发车首日。
  熬夜写完科研论文,早6时30分许,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副研究员许继勇准时乘上班车,赶赴太阳能德州小镇。与他同行的还有23位博士,大概2个半小时,他们到达目的地,换上白大褂,走进实验室,切换另一种“频道”开始工作。
  自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落户德州后,许继勇他们既是大学教师,又是项目研发人员,在两种身份之间不停切换,俨然成了工作新常态。
  “走出‘象牙塔’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我们浑身充满力气,感觉太不一样了。以前搞研究为了物以致用是我们‘追’企业,如今在天衢新区是被企业‘追’。”许继勇说,眼下,他们已经收到了新区60余家企业发来的技术人才需求清单,涉及生物制药、高端设备、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多个产业,“我已经发到学校交流群,很多大学部的负责教授、导师都很感兴趣,甚至还出现了一个项目多个学部‘争’的情景。”
  “山多峰少”、如何增强高端人才来德意愿一直是德州产业发展亟须破解的难题。过去招商,只要劳动力便宜、交通通畅、土地够用就能成功招商;现在,区域高质量发展更重视亩产效益高的高端产业,而高端企业在选择落户地时,首先要考察的是一座城市有没有高端技术人才,如果人才愿意在此聚集,企业也愿意把项目投进来。
  “变道”就要勇闯新路。过去发展遵循“产城人”引领,现在天衢新区则坚持“人城产”逻辑,字面看仅是“三大核心要素”在次序上的小调整,实质上却是城市发展逻辑内涵的大变革,通过强化“人才链接”打造产业发展共赢循环。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是天衢新区站在新历史起点、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校地企“牵手”的务实举措。项目总投资1.8亿元,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为主线,旨在通过搭建全省一流科创平台,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成果,力争3至5年建成省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孵化基地和高端人才聚集地。“目前,项目基础条件建设已完成,有40多名专家陆续进驻办公。首批入驻的有7个研发团队、9个科研项目,比如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工程学部、食品科学学部、材料学部,这都与天衢新区甚至德州的优势产业不谋而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德州研究院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部长舒明雷介绍。
  一方是科研尖端,一方是市场终端。如何让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阐释了一个生动而有力的答案。而在此项目校企地深度融合的背后,体现的是政府为媒“牵线”搭桥,让处于人才和技术供需两端的高校与企业由“各自为战”向“双向奔赴”转变。
  “超车”就要加快发展。未来,天衢新区还将不遗余力地尝试和努力,比如,与山科集团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优先承接京津冀鲁高校、院所优质科创资源,集中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新区乃至全市发展点燃科技引擎。
从“一枝独秀”到“航母编队”进场——
战略性新兴产业站“风口”
  区域要实现成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前瞻性的产业布局。
  站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风口”,天衢新区正大力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绿色低碳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但与其他地区单纯性“一枝独秀”的引进方式不同的是,天衢新区采用的是“引进一个龙头,形成产业集群,培育产业航母编队”的产业发展模式。
  有研项目的落地就是一个生动范本。从2017年考察初识,到2018年签署协议,再到2020年通线量产,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落户天衢新区,曾被人津津乐道,更成为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央企的生动写照。
  2020年8月,有研半导体项目传出好消息:8英寸半导体级直拉硅单晶一次性拉制成功。目前,以有研半导体项目为龙头“牵引”,有研艾斯12英寸硅片项目、有研亿金高纯溅射靶材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
  有研艾斯项目计划总投资62亿元,第一阶段将建设加工厂房、动力站、化学品输送等配套建筑和设施,设计年产能力为120万片12英寸硅片,预计今年11月完成主体封顶,明年下半年通线量产。此项目联合有研亿金高纯溅射靶材项目,对解决集成电路产业的“卡脖子”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企业发展至今,推动了3个德州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发展期间,每个重要节点、关键环节的任何问题,都有专人协调跟进,及时发现解决。这背后,体现的是新区速度,彰显的是新区温度。”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果虎深有感触地说。
  一个区域有没有发展潜力,企业用“真金白银”投票。以有研项目为例,该项目带动形成了年产值近3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成了包含硅片、靶材在内的国家重要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有研半导体项目作为亿级产业“航母”,好似高昂的产业“龙头”,正在舞动整个产业链,为天衢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势赋能。
  此外,天衢新区还积极整合优势资源,突出实体企业优势,对产业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企业进行系统谋划,全面提升企业与产业链结合的紧密度和耦合度,致力于形成集成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格局,着力将新区打造成为高端装备、医养健康、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集聚区。 (下转B4版)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奋进,向着未来之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时政】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