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母亲的柴火灶
  □刘杰
  社会的飞速发展,食品的多样化,导致人们的味蕾麻木、迷茫,每天每顿饭吃什么成了不少人的困惑。
  高档酒店,山珍海味,对人们的吸引越来越淡漠,除了不是寻常百姓的向往之外,还有人们的养生意识增强,素食主义逐渐深入人心。电磁炉、煤气灶、液化气都烧不出可口的饭菜了,早已经被冷落淡忘的柴火灶重新被记起,又成为新宠。
  根植在我记忆深处的就是老家的柴火灶,确切地说是母亲的柴火灶。
  我家的灶台与众不同,虽然也是土坯砌成,但灶台上面抹的泥却非同寻常,那是父亲独创的纸筋泥——一种程序繁多的纸和泥的合成。灶台抹上纸筋泥之后,母亲还要用鸡蛋清反复涂抹,直至灶台面光滑明亮,就是溅上汤水也无妨。其次是我家的铁锅有别于别家的,不是那种生铁锅,硬脆,是熟铁页子锅,韧性极好,耐火,不会像那种生铁锅动辄炸裂。日子虽然饔飧不继,但不管是野菜还是洋芋,经母亲在柴火锅里一煮一蒸,都成了独一无二的美味,时光流逝,铁锅已朽坏腐烂,唯独母亲柴火灶的味道仍新鲜如初。
  靠野菜果腹的日子,主食就是野菜,面食就是黄面,还是国家的供应粮,按照劳力每人每天八两,加工成面粉差不多就成半斤了,我家口多粮少,只能在菜糊汤里搅几把黄面,哪里敢吃一顿稠的呢?为了铁叶子锅能够被油滋润,我们能够品尝到荤腥的醇香,母亲每年都要饲喂一头年猪,不管大小肥瘦,到了腊月十几就杀年猪。那个枣红色双耳的狗头罐,满满一罐荤油,滋润一年又一年的艰涩光阴。
  每年的三十晚上,是我们最激动最幸福的时刻。灶膛里的火熊熊燃烧,铁叶子锅里满满一锅猪骨头,沸腾的肉汤吐着欢快的泡泡,灶屋里热气腾腾,香味浓烈,诱惑得我们时不时要跑进灶屋,使劲吸吸鼻子。我们如一群嗷嗷待哺的雏儿簇拥在灶台周围,父亲拿起一块骨头,涂抹上盐末依次散发给我们,只听得一阵此起彼伏的啃咬声、吸溜声、咀嚼声,混合成最迷人的年关交响曲。那时候的年猪要饲喂整整一年,肉质细密,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柴火灶炖出来的猪骨头,那香味不能用语言恰当精准地描绘,非亲历者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
  只要是柴火灶煮出来的吃食,都醇厚、劲道、回味悠长。尤其是最后残留在锅底的食物,更是兄弟姊妹间争抢的对象,那个香,那个韧,每每想起,就馋涎欲滴。
  时代变迁,日新月异,柴火灶被时代淘汰了,各种新颖的煮饭工具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唯独柴火灶的味道却成了绝版。在被遗忘多年之后,大街小巷又涌现出了不少的柴火灶饭店,有的只是把餐桌弄成了一个灶台的样子,实质上还是电磁炉,也有真灶台的,但是灶膛里烧的是废弃的木工板和纸浆板,甚至装修垃圾,气味难闻,烧出来的饭菜就可想而知了。我也曾品尝过好多家所谓的柴火灶饭菜,菜品犹可,味道却大相径庭。
  静心一想也就恍然:昔日的柴火灶,除了自然生长的草木本味,更多的是母亲的味道,而母亲的味道是不能复制的,这也是游子千里之外,数年后味觉依然根深蒂固的缘由之所在——妈妈的味道。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母亲的柴火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周末】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