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位老教师眼中的教育蝶变
作者:于斌本报

我区引进首都教育理念,与北京八中共建的崇德中学


  □本报记者于斌本报通讯员孙贤
  教育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计。经开区围绕打造德州教育示范区的目标,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引进先进理念,推进教育改革,实现了从 “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暑假就要结束了,趁着这最后几天备下课,新学期争取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开始。”8月23日,记者来到德开小学教师刘兰会家中,她正在为新学期的课程做准备。
  刘兰会今年54岁,1985年参加工作,在教育战线忙碌了34年的她,明年就要正式退休了,这是她教学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谈及她眼中开发区的教育变化,刘兰会最明显的感受有两点:一是硬件的提升,二是理念的革新。
  刘兰会是宋官屯街道刘集社区人,她的教学生涯也始于刘集小学,“那时的宋官屯还称‘片儿’,后来改称镇,现在又成了街道,而刘集社区在那时也只是一个小村庄。”刘兰会回忆说。1985年夏天,20岁的刘兰会高中毕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教师,当时村里有2个大队——东大队和西大队,每个大队各有一所小学,有一至三年级的三个班,刘兰会在西大队任教。“那时村里穷,小学基本都是一间土屋,有的甚至三个年级在一间教室,连老师的办公室都保证不了,一个年级学生最少时只有9人。 ”刘兰会说,刘集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出过不少名人,村民们也很重视教育,一些政策也都倾斜到教育上,但就是这样也只能保证2间教室和1间办公室,“玻璃”是塑料布糊的,取暖的炉子是临时搭的,连柴火也是村民们凑的——学生每天带到学校,由老师分配。
  条件虽然简陋,刘兰会依然在这里教了10年的小学,直到1995年片区小学合并后,她进入宋官屯片完全小学,教语文和数学,“随着政府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投入也是逐年增多,各学校的教学条件已有了明显提升,孩子渐渐多了,学校的教室也多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都特别高兴。 ”刘兰会说,真正的改变起于2002年,全区对小学进行大整合,成立开发区实验小学。学生们从平房瓦房搬到了楼房,学校也拥有24个教学班,师资也逐渐雄厚,老师们再也不用“一专多能”,刘兰会也专心教起了语文。“1998年开发区建立后,一些企业来到了这里,楼房也建起来了,生源也越来越多。有这么多孩子,还有这么多间教室,当时我们一起入职的教师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每天上班都特别激动。 ”刘兰会说。
  2008年,经过新一轮的合并,德开小学应运而生,成为开发区唯一一所城市小学,刘兰会到德开小学任教,一直到现在。“这些年开发区高档小区越来越多,外来务工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学校如今已经有56个教学班,新一届学生还会增加。”刘兰会说。不仅是德开小学“人满为患”,为了满足开发区不断增长的生源,我区加大投资力度,目前全区有公办中小学33所,包括小学28所、初中5所;中小学在校生2.6万余人,公办在职教师1700余人。全区幼儿园112所,在园幼儿1.32万余人,幼教职工1300余人。
  刘兰会坦言,让人们欣喜的不仅是硬件提升,还有教学理念的不断改进。“以前是父母把孩子交到学校,由老师全权管教,现在更注重学校、家庭两方面合作。 ”刘兰会回忆称。
  传统的教育方法,虽然老师与家长的关系比较“和谐”,但由于学生较多,老师的精力有限,爱学的孩子受到老师关注的程度和淘气的孩子没法保证平衡,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下转2版)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位老教师眼中的教育蝶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头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