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居民伏天休闲何处去?太阳能德州小镇赏泉,公园广场健身,社区服务中心活动——
家门口消暑纳凉去处多
  进入三伏天,温度节节攀升,找到一处消暑降温的好去处,成了不少市民期待的事情。“如今家家都有空调,纳凉早已不再是字面的意思,还被赋予了更多娱乐和社交的含义。”7月13日晚上8点,在太阳能德州小镇游玩的一位居民说,开发区纳凉去处越来越多了,想好好玩耍的、想锻炼身体的,都能找到心仪的消暑场所。
太阳能德州小镇感受高科技的魅力
  7月13日晚上7点40分,太阳能德州小镇的喷泉广场挤满了前来游玩的市民。音乐时快时慢,水雾时缓时急,不断变换的光影营造的场景美不胜收。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人群里,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也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家住金色雅园的周明义说,自己的母亲今年已经87岁,听说太阳能德州小镇开放的消息后,便想来看一看。看到音乐喷泉的老人很激动,不停感慨“真好看”。
  喷泉广场是太阳能德州小镇的一部分,长约48米,宽约38米,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呈“凸”字形的小喷泉和长方形的主喷泉,共有喷头900余个、中孔彩灯900余只。“主喷泉最高可近30米,集声、光、水、色于一体。音乐喷泉控制系统能使造型和灯光随音乐的节奏、旋律的起伏变化而变化。 ”金鲁班(德州)高铁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明忠介绍。
  继去年向公众开放以后,今年7月6日,太阳能德州小镇科技园区、竞赛园区、智慧光谷、停车场区等四大区域再次全部对公众开放,市民不仅可以欣赏变幻万千的喷泉,还可以感受大气磅礴的灯光以及19幢造型各异、绿色低碳的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建筑。开放后仅前两日就已经接待市民5000余人次。“去年举办的太阳能十项全能大赛可谓太阳能与建筑的‘绿色对话’,19幢参赛作品把绿色可持续的生活理念呈现给大家。今天带孩子来这里,不仅纳凉还向他普及了绿色环保、太阳能科技等相关知识。 ”市民王希芳说。
公园广场
  纳凉健身两不误
  开发区管委会广场占地210亩,水面面积达80亩,树木、草坪覆盖率高。这里宛如天然氧吧,空气清新。今年6月,广场上的休闲塑胶跑道加厚,崭新的红色塑胶跑道与周围的绿树、草地相映成趣,令人耳目一新。“原来的路很硬,跑久了对关节不是很好,塑胶跑道增厚以后,跑起来更舒服! ”经常来跑步的市民张勇对这条跑道非常满意。
  “这条塑胶跑道共有4693平方米,于去年投入200多万元建设,考虑到市民的健身需求今年不仅进行加厚处理还加入了防滑颗粒。现在这里更利于跑步、竞走、跳跃等健身活动。 ”区综合执法部工作人员盖文征介绍,如今来广场上休闲散步、夜跑晨跑的人越来越多了。
  记者走访看到,每天傍晚,在管委会广场、长河公园、董子文化街等地,都有不少市民在散步、游玩、纳凉、赏花,其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整天在空调房里对身体不好,这段时间学校放暑假了,一到晚上就陪爸爸妈妈散散步。 ”家住高地世纪城的大学生史明玉说,小区北门出来就是公园,走上几分钟就可以亲密接触大自然,走累了还能到长廊下休息,是休闲纳凉的好地方。
  我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把公园建到居民家门口,满足居民就近入园的需求。“我们不断提升公园、广场的改造力度,今年不仅升级了塑胶跑道,还重新粉刷了广场公园的座椅、增设了垃圾桶,改造了厕所硬件设施,在细节上更加贴近居民的需求。 ”盖文征说。
社区服务中心消夏晚会送到家门口
7月15日14点45分,室外温度35℃,开足冷气的袁桥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内也显得“热气腾腾”:图书室,阅读者坐得满满当当;计算机教室,孩子们正认真听老师讲课;棋牌室,10多位老人在下象棋、打扑克。“每天到这里来‘蹭凉’,还有细致周到的服务! ”80多岁的马庆莲就住在社区里,午饭过后,她像往常一样来到活动中心。“在这里看看别人下棋、与老邻居坐着聊聊天,日子过得很快乐。”她说。不仅如此,社区工作人员还准备了足量饮用水、清凉油等供前来纳凉的居民免费取用。为了满足居民的纳凉需要,近期袁桥社区活动中心开放时间延长到晚上9点30分。这几天,工作人员都提早上班、提前开门。
  居民李占红报名参加了社区的瑜伽课,她每天来这里,担心的不是气温高,而是活动中心有限的场地“招架不住”居民的热情。
  社区活动中心吸引居民纷至沓来的,更有不间断的文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消夏晚会;暑假期间,纷纷组织夏令营,请专业机构为社区青少年送上精彩课程;开设电影专场,为居民免费放映红色电影……“和袁桥社区一样,我区各个镇街的社区服务中心都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保证各个年龄段的人来避暑纳凉不会感到寂寞。 ”区文明办工作人员董运说。
□本报记者于春芝本报通讯员朱玉佩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家门口消暑纳凉去处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