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监督员(右)在小区内检查卫生。记者于春芝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作为全区首个农村“万人大社区”,袁桥社区因地制宜,用好政府、社会机构和居民三方资源,充分发挥居民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凝聚起社区治理的新力量,探索出符合实际的社区自治新模式
盛夏时节的袁桥镇袁桥社区,道路清洁干净,草坪修剪得整齐清爽,楼间广场上的路面地砖铺得平平整整,干净整洁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在阴凉处乘凉的居民,聊着家常、说着笑话,脸上露出满足的幸福笑容。“楼上设施齐全,小区环境干净,生活无忧无虑,怎么也没想到,咱老农民真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6月26日,66岁的社区居民孙建国称赞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描绘了未来五年城乡社区治理的发展蓝图,为我们治理社区指明了方向。 ”袁桥社区管区书记王强说,袁桥社区自成立以来,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夯实服务基础,完善服务要素体系,激发社区居民自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出万人大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
万人社区管理难题多
“村民从平房搬上楼房,思想还停留在以前,怎么让他们的思想跟着上楼,文明素质同步提升,是新建农村社区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王强介绍说,袁桥社区是开发区建设的第一个万人大社区,社区管理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摆在面前的难题是必须迈过去的坎。
据了解,分两期建设的袁桥社区是德州市重点民生项目,集中安置袁桥、任庄、碾子赵、芦庄、李庄、郑庄等10个村,涉及3885户、9000余人,外来务工人员3000余人,2017年全部搬迁上楼。“C区18号楼一栋楼里住着的居民就涉及8个村,大家本来都不相识,生活习惯也不同,上楼以后交流机会变少,居民们在新社区找不到归属感,少了农村那种和谐热闹的氛围。 ”郑庄村党支部书记郑东说。“刚上楼的时候,有的村民适应慢,垃圾随手扔,物品乱摆放,楼道门口经常堆满废旧纸箱,有的村民还把农具都放到了楼上的连廊处。”郑东说,10个村的村民全部搬迁上楼后,为了改变村民的不文明生活习惯,袁桥镇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的方式,组织专人负责社区管理。暂由政府出资聘请了物业公司,安排保洁、保安等人员,为社区居民服务。“由于社区面积大,居民多,情况复杂,管理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王强说,物业公司外聘的工作人员对社区情况不熟悉,和居民交流不多,在开展环境清理、秩序维护等工作中,很多居民配合的积极性不高。“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之所以在农村社区‘水土不服’,主要是长期以来农民村居生活多呈现松散、封闭状态,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很自由,不喜欢被管制约束,接受认可物业管理的理念和方式需要一个过程。 ”王强说。
“乡土味”物业管理受欢迎
“现在和以前不同了,小区里打扫卫生的、做保安的都是自己村里的人,乡里乡亲的挺尽心,大家都积极配合。 ”孙建国和大多数居民一样,感受到了今年以来物业管理的变化。
王强介绍说,2018年底,袁桥社区党总支会议一致同意物业转型、由原村委会配合。社区党支部支持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与惠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承包合同委托
管理社区物业。
“政府对社区物业管理的
资金‘断粮’,目的就是引导社
区进行自主管理。 ”王强说,惠
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管理费用由社区10个村共同承担,各村通过商铺的租赁收入,为村民发放物业费补贴,村民基本不用缴纳物业费。各村党支部书记代表村民加入物业管理委员会,由物业公司聘任居民信任且有一定技能的村民,进行岗位培训,成为物业管理人员。各村党支部书记既作为物业监督员,负责监督物业公司管理是否到位;又作为物业协助员,协助物业公司开展环境整治等工作。
60岁的于少华是碾子赵村人,是社区里的居民兼保洁员。她说,为了给大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物业公司每周都会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干好工作、怎么引导居民主动爱护社区环境等方法。“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干一件。 ”惠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尉利军深有感触地说,不管做什么工作,物业公司都先为居民考虑,全体人员一心一意为居民服务,用点滴行动得到居民的认可和支持。“从A区到C区,一共1500米,我们随叫随到,一天来回跑好几趟,新穿的袜子一天就磨破。 ”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王洪彬说,现在物业公司共有人员58人,保洁服务到居民家门口,消防人员24小时不间断巡逻,电梯内险情20分钟内就可排除。“前几天我跟他们反映,楼旁边的大树遮了房间的光,他们当天就把遮光的树枝给修剪了。 ”说起小区的物业服务,居民张振国赞不绝口,“他们这么用心为咱们服务,大家都积极配合。 ”如今,袁桥社区内车辆有序停放,楼内外卫生环境保持良好,自觉维护社区环境成了居民的新风尚。
三方合力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让居民主动参与社区管理难不难?从袁桥社区的情况来看,似乎并不难。但事实上,这背后,是政府、居民和第三方机构的共同努力。
“健全和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不仅要激发居民的自治活力,提高他们的自治能力,还要通过完善的民生保障,让居民共享社区发展成果,有效增强居民的获得感,保持居民自治的持久力。 ”王强认为。
为给居民提供更细致的服务,袁桥社区打造了960平方米的多功能服务中心,建设了道德讲堂、棋牌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室、历史文化展厅、四点半课堂、日间照料中心、健身房等10余个多功能室。社区引入德州市东西方社会服务发展中心社工项目团队,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秉承“参与、互助、共融、和谐”理念,为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志愿者及社团组织等群体,提供“一站式、综合化”社工专业服务。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社区西边是小学,南门是幼儿园、社区警务室、便民服务大厅,东边是中学、卫生院、集贸市场。群众上了楼,腾出的土地引来了工业项目,周边的宝雅汽车、奥冠电池等企业项目为居民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 ”居民邱振生深有感触地说,“社区引进的社工团队,不仅定期组织社区内的孩子开展活动,还专门为老人定制外出游玩活动,大家都很喜欢。 ”
“不管是提高村民福利待遇,还是完善社区硬件设施,提供周到的社工服务,都为推动社区管理‘代民做主’变成‘由民做主’奠定了物质基础。 ”王强表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不断充实,让他们找到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这种热情的释放,就是他们自觉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社区居民的自觉行动,凝聚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治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