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乡村治理须善用乡土力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乡村治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必须重视乡土力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事关全体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还是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都离不开乡村的本土力量。近年来,浙江省各地推行的 “村民说事”“三治融合”“互联网+乡村治理”等乡村治理创新做法,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真正使“村民当家作主”的理念落地生根,实现了乡村治理 “共建共治共享”。现实来看,当前,我市各地乡村治理体系总体还比较薄弱,治理的方式、手段尚不能有效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我区也存在个别村庄村民自治流于形式,政务公开不够彻底等现象。这都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以群众的力量推进乡村治理。
  发挥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是关键。当前,乡村治理面临不少新问题新挑战,要攻克这些新问题,战胜这些新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不容忽视,正如《意见》所明确的,新时代乡村现代治理要以党建统领全局。村级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也是乡村治理的引领主体。面对乡村社会利益格局多元化带来的新形势,基层党组织要以政治强化引领,以自治、德治和法治推进引领,以服务塑造引领,通过增强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让群众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提升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度,主动支持、参与乡村治理各项工作的推进,以协同共治的新局面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释放人民群众的自治活力是重点。村民自治是富有生命力的民主制度,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必须在法治的前提下,充分释放人民群众的自治活力。乡村治理政策的制定、实施,要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只有真正把党和政府的主张、要求内化为“村规”,把“两委”班子和大多数村民的主张、愿望升级为“民约”,充分发挥乡贤、道德榜样、村规民约、家训家风的教化作用,才能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活力。在文明乡风培育、农村文化建设等具体工作的推进中,还要尊重和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把为了群众与依靠群众相结合,拓宽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总的来说,要实现乡村善治,必须常怀为民之心,只有做到乡村治理为了人民、乡村治理依靠人民、乡村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汇聚起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确保乡村治理有效。
□胥爱珍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乡村治理须善用乡土力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