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小温庄村史
  村庄由来
  元朝末年,由于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日益频繁,再加上黄河淮河多次决口,水旱蝗疫,天灾人祸,倾时而注,民不聊生,致使山东、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区田禾不收,人烟断绝,城乡荒墟。从而导致了元朝统治者的垮台。明朝建立后,洪武年间开始了大量移民。生产刚刚有所恢复,又发生了“靖难之役”,百姓称之为“燕王扫北(碑)”。战乱四年,再次加剧了中原地区地广人稀的荒凉局面。当时燕王的军队都头戴红巾,百姓称之为“红虫”,“红头苍蝇”,于是民间就有了红头苍蝇传播瘟疫,人死户绝的传说。
  当中原地区荒役兵乱之时,山西却是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社会安定,人丁兴盛,加之邻省有难民流入,使山西人口密集。晋南洪洞县又是平阳一带人口稠密之县。洪洞县地处交通要道,北达幽燕,东接齐鲁。因此明成祖即位后,便下令从洪洞移民到山东、河北一带开荒种地,发展农业生产。所以,目前住在鲁北广大地区的人们,其祖先大多数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的。
  先人们被捆绑双手,在官兵的逼迫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踏上了鲁西北平原。当时朝廷在德州没有专管机构,从山西前来的人中有几户温姓人家被安置在德州城东建村,以姓氏为村名,取名温家庄。他们擦干泪水,重建家园,在这方黄土地上开始了艰辛的创业。
  后来,唐姓、郭姓、孙姓、吴姓、李姓、吴姓、马姓、刘姓等相继从各地迁徙过来。在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之后,小温庄形成了多姓组合村落(九个姓氏)。虽然姓氏不同,户数不一,但他们团结、和谐,犹如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历史沿革
  名称历代屡易,疆域时有变迁,一个村庄的隶属沿革是随着上一级行政区域变革而变化的。有史可查的是自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德州开始编户定里,至成化年间(1465——1487年)德州规定为34里沿至清初。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定6乡34保,小温庄属于正东乡一保。清宣统元年(1909年)定9区,小温庄属连城区。民国二十年(1932年)德县县长李树德将全县定为9区31镇,229乡,小温庄属第二区第一乡。(第一乡包括簸箕刘、小申庄、小温庄、十二里庄四个村)民国二十六年10月(1937年10月3日),日本侵略军攻占德州,日伪统治时期,将一区划为8个镇。1940年4月,德州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仍沿用民国9个区的区划。
  1946年6月7日——11日,八路军攻克德州,德县全境解放。渤海行署把一区(城厢区)划为德州市,三区划归河北,把其余7个区划为10个区,二区和四区(运河西北部村庄)划为曹村区。当时属二区的小温庄,即划归曹村区。王仲华任书记、区长。1957年4月,簸箕刘、小温庄、小申庄、刘集、宋官屯、苗庄、席辛庄、陈段庄、刁李贵9个村组成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9月,成立先锋人民公社,辖八个管区:十二里庄、宋官屯、曹村、段庄、前董、二屯、袁桥、五里庄,小温庄隶属先锋公社宋官屯管区。
  1959年4月,撤大公社改为乡社合一,原先锋公社分化成曹村、赵庄、十二里庄、袁桥、五里庄五个小社。小温庄隶属十二里庄公社。
  1964年,曹村、十二里庄、袁桥公社划归陵县。
  1965年春,十二里庄公社与曹村公社合并,称曹村公社,划归陵县,小温庄隶属陵县曹村公社。
  1973年1月,曹村公社复划德州市,德州市(县级)划7个公社,小温庄隶属曹村公社。
  1984年2月,撤社改乡,曹村公社改宋官屯乡,小温庄大队改称小温庄村民委员会。
  1995年2月,德州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德州市,原县级德州市改称德城区,小温庄隶属德城区宋官屯乡。
  1996年宋官屯乡改为宋官屯镇,隶属关系未变。
  1998年3月,德州经济开发区建区,小温庄隶属经济开发区宋官屯镇。
  2003年5月,小温庄划归新城建设管理办事处管辖,小温庄村委会更名为小温庄居委会。
  2008年5月,小温庄划归德州经济开发区长河街道办事处,适逢上级制定合村并居建大社区政策。小温庄居委会更名小温庄社区居委会。
  如今,传统意义的村庄消失了,在时代潮流的涌动中,它已被崭新的生机勃勃的居民小区所替代。
  文化遗迹、遗产、遗物
  一、上岛寺
  上岛寺是一座佛教寺院,位于小温庄旧村东南、小申庄旧村西南。修建于清朝初年。因修建寺院时小申庄申姓人家捐款较多,当地人称作“申家寺”。寺院主体大殿3座,分别供奉观音菩萨、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另建东西陪房,共占地500亩。
  清代中晚期香火旺盛,至民国(1912年)时期衰败。1928年,德州国民政府在此设立国民党区党部;1931年,德县县立高等小学由孝攒店迁到此处;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德州实行残暴的法西斯统治。1939年,在此处设立伪区公所。修炮楼、建据点、骚扰乡民。日伪军从“上岛寺”修筑高5-7米的炮楼,外围筑深沟,架铁丝网,进出有吊桥。岗楼与公路相连,电话相通。驻伪军一个班计十余人,1944年8月,由于八路军不断对敌袭扰,岗楼撤并于德州城内。1946年6月德州城解放。 1947年寺院拆毁。
  二、三官庙
  三官庙位于小温庄旧村南,修建于民国时期。庙宇三间,蓝砖蓝瓦,约60平方米。供奉东汉末年“桃园结义”的三兄弟:刘备、关羽、张飞三尊塑像。
  这三人本不是神仙,而是东汉时期的历史人物。三人相聚河北涿州,志向相投,结拜为兄弟,招兵买马为朝廷镇压黄巾起义军。后来在与袁术、袁绍、董卓、曹操等军阀混战中历经坎坷,艰苦奋战,崭露头角。再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协助,危急时刻联合江南孙权抗曹,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胜,曹操败退北方。从此四川建立蜀汉政权,天下三分。因百姓赞其三人生死之交牢不可破的友谊;赴汤蹈火忠贞不二的感情,后世奉为神灵供奉,祈求降福百姓保佑平安。这是当时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和对幸福安定生活的希冀。
  三、茶花娘娘庙
  在原小温庄村西南角有一座小庙,高约3米,面积20平米,蓝砖砌成,内供茶花娘娘泥塑坐像一座。村人时来上供,祈求平安。
  四、土地庙
  在原小温庄有一座土地庙。蓝砖、石灰砌成,灰瓦盖顶,一门,一窗,高约2米,面积约10平米。庙内供奉土地神泥塑坐像一尊。
  土地爷隶属地府系统,他的上级是城隍爷,城隍爷的上级是阎王爷,阎王爷的上级有两个,一个是玉皇大帝(道教系统),一个是地藏王菩萨(佛教系统),佛道融合,在中国早已有之。土地爷地位最低,手下只领导着两个干活的小鬼儿,记录管辖区居民品行,逐级汇报。人们祭拜土地爷,也是因为他现管。
  旧时,如果村子里死了人,孝子贤孙便身穿孝衣,一路哭着到土地庙报庙。到了庙前土台子下跪下,烧纸烧香。祈求土地神广开洪恩,赐一块土地包容死去的人。为了表示虔诚,报庙要一天三次。直到丧葬仪式结束,死人以土为安。20世纪60年代末期,这所土地庙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后来,新的丧葬仪式逐渐形成,报庙这一项活动也终止了。
  历史人物
  一、小温庄唐姓四世祖唐森,清道光年间在德州清军将领霍将军府上作师爷。
  二、小温庄唐姓七世祖唐文元,考取清光绪年间秀才,民国时期任德县县立完全小学教育长,校址在小温庄东上岛寺。
  传说记忆
  一、倒背手、解手的传说“我的祖先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在哪里?大槐树上老鸹窝。 ”家乡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童年时常听长辈们讲:我们这一方人大都是在明代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来的,我们是山西洪洞人的后代。
  家乡的人有两个特征:一是走路时习惯倒背手。据说是祖先迁移时不愿离开家乡。官方就下令说:“不愿迁移的都到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 ”当人们到了此地,官方却宣读皇帝诏书,强行迁移。先民们方知上当受骗却又无可奈何,人们悲愤地仰望大槐树上的老鸹窝,把大槐树铭记在心。这时的大槐树已经成了家乡的象征物。他们被官兵捆绑了双手,一路押着走来。所以后代就有了倒背手走路的习惯。二是小脚趾的指甲发育不全,呈蜗牛型。据说是当时亲人们为了日后相认,在小脚趾上拉一刀做的印记。也有人说是官兵怕半路逃跑,在每个人小脚趾上割了一刀。孩提时代,为了验证其真实性,往往脱去鞋袜来看小脚趾上的蜗牛形指甲,时间长了,一群孩子在一块玩耍,也有时个个露出小脚趾来验证。发现小脚趾果然都是蜗牛形状的。
  家乡人还有一个习惯:把大小便叫做“解手”。这个词也是有来历的。当时先民被官兵押着走路,双手都是被绑着的,只有想大小便的时候,才喊一声:“解开手,方便方便!”官兵才给松绑。后来就省略成“解手!”于是,这个特定的词就流传下来了。
  二、“红头苍蝇”吃人的传说
  600多年前,燕王朱棣战败了侄子朱允炆当了皇帝,他就是明成祖,年号“永乐”。由于连年血战,造成了鲁西北一带“尸骨露于野,千里无人烟”的悲惨局面。当时德州为主战场,运河两岸三十里内的百姓惨遭杀戮十室九空。无辜的百姓充当了封建皇权之争的殉葬品。
  在战争年代,尸体遍地无人掩埋,腐尸上便滋生出一种特殊的苍蝇。这种苍蝇大个红头,携带大量细菌病毒,所到之处咬人必死,泛滥成灾。于是,红头苍蝇吃人的传说就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
  后来,明成祖为了发展生产,就采取了“移民”的办法。把“地狭人众”的山西汾河沿岸的农民迁移到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从山西来的移民有几户温姓人家自此处建村,因姓取名为温家庄。他们在这里重建家园,开荒种地繁衍生息,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
  在那连年战争血流遍地的年代,有可能滋生红头苍蝇,也可能传播瘟疫,但苍蝇咬死人之说就不免有些荒诞了。实际上,燕王的军队头戴红巾,所到之处滥杀无辜,屠城屠村之事常有发生。不敢说燕王的军队把人杀光了,而说红头苍蝇把人吃光了。官方编造谎言,不过是掩盖杀戮过重的罪恶,转移人们仇恨的视线,愚弄百姓罢了。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温庄村史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经开报)】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