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桃花迎“寒”开
——新常态下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路径解析
作者:下转四版
肥城,桃花盛开的地方。 但“桃都”不是世外桃源。新常态下,市场持续低迷,经济寒意阵阵来袭。 寒意之中,肥城执政者心里有一笔账: 民生支出是刚性的:2013年,肥城民生支出达24亿元,增幅高于公共财政支出6个百分点;2014年,民生支出27.3亿元,又增长了15%。 钱从发展中来。肥城GDP虽已过700亿元,但经测算,如果增速达不到7%,财政收入将受影响,民生支出、百姓就业就会受牵连。 低迷的市场在那,下行的压力在那,环境资源约束在那。寒意之中,两难之间,肥城给出的答卷却让人眼前一亮: 2014年,肥城税收增长超过了16%;今年一季度,肥城税收总额和增幅皆位于泰安市各县市区前列。 转调和增长两不误,冷风之中花绽放,肥城底气何来? 旧与新的辩证 ——“围绕我们的家底做文章” 经济动力衔接期,传统动力减弱和新增长点发育不足并存,这是各地遇到的难题。肥城处理好旧与新的关系:依托“家底”,壮大本土企业;围绕“家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实现存量与增量的优化与转化 钢铁是过剩产能吧?国内钢企普遍亏损,一吨钢利润买不到一瓶矿泉水。而肥城石横特钢,今年前4个月利润增长了37%,每吨钢利润全国居首。水循环再利用设备前,工作人员纸杯接水,一饮而尽。在这里,废水废气废渣全都循环利用。 纺织是个老行业吧?传统纺织早供过于求。而在肥城泰鹏集团,他们的涤纶无纺布,一吨卖5万元,订货者排起了长队。集团监事会主席闫增涛说,这条薄薄的无纺布,铺在盐碱地里,水能过来盐碱过不来,打破了美国技术垄断。采访时,集团正上新线扩产。 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关键在于能不能做到高端。肥城市委书记张成伟说,无论是抓转调还是稳增长,都离不开肥城既有产业和本土企业。这是我们几十年、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家底,是根基所在。所以,我们大张旗鼓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不遗余力壮大本土企业。肥城筛选100家代表性企业,策划100个重点技改项目,新上100个对传统工业改造提升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挺进产业高端;实施骨干企业递进培植、千企升级和小巨人计划,本土企业新上项目,享受与招商引资一样的优惠。 (下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