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付庄与“方山”
作者:583
  付庄位于宋官屯街道办事处驻地正北方3.5公里处。明洪武年间,村西南边建有付家寺院。人们在寺庙周围定居,名付家。后北迁此地,演变为付庄。
  在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付庄老人们的记忆中,尽管付庄西二十里的运河历史上频繁地决口,给两岸百姓带来水患,但付庄及其邻近的几个村庄都没有水患为害的深刻记忆。究其原因,老人们说,付庄地处“方山”,地势高,所以水患危害不到这儿。村民张玉华老人认为,所谓“方山”,应该是西至城东八里庄,南到黄河涯前后仓,北至高庄,东至陵县西东家郭,大约四十里见方的地域,地势普遍较高而得名。付庄村民年长者中曾道出这样的俗语:“淹了景县塔,没不了大天罡(付庄东十里)的瓜”,又有“城墙(德州城)上涮脚丫,淹不了艾家坊(付庄西三里)。 ”由此可见,付庄周围方圆四十里地势较高,并非空穴来风。但“方山”是否有来历呢?经考证,在德州的历史上,人们对于“方山”的看法各有千秋。
  清代德州籍文学家、政治家田雯所著《长河志籍考》卷四记载:“方山在城东十里,积土为山,高三四丈,冬则宛然雪山。又有平原岭上有鹿角关、望远台、寿公菴。平原岭古名也,其地有鹿角津,故以名为关。近厌次故县又有厌次津,东方朔旧里也。方山者疑以东方朔名。平原非岭,其名岭者积土为山,有似于岭,本古堤岸,犹之方山类山矣。今自城南至东,土埠皆是也。 ”田老夫子考证方山可能是因为东方朔出生在此地(今陵县神头镇)的缘故而得名,但他的这一观点并没得到主编《德县志》的李树德的认可。 1933年(民国22年)德县县长李树德重修的《德县志》卷四《舆地志·古迹》关于“方山”一条是这样记载的:“方山在城东十余里,积土为山,邑人李陶菴有咏方山暮雪诗,清乾隆间修志时指为长河县城故址,李东圃先生州志考异辨其非是谓长河县城,即今城址,方山绝非长河旧迹,长河志籍考以方山近邻厌次故县,疑因东方朔得名,然自隋唐至今,千有余年,殊难臆断,且近已不类山,惟傅家寺(今付庄──笔者注)西一带地势稍高耳。 ”此种观点认为,时间久远,现实又看不到“山”,不好下结论了,只能认为,付庄一带地势较高而已。
  而民间还有几种不入流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付庄周围古时黄河故道流经这里,为古河道堤岸,所以地势较高,而名以“方山”;另一种说法为,“古时付庄周围某村与另一村为争风水,在相邻土地上竞争相克。一村种了苗,而另一村就种了树;一村建了塔,而一村就筑了钟。最后一村集中人财物力建了一高台,曰土牛,能啃噬对方一切,最终获胜……”其中的“土牛”,也许就是方山的来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方山”自隋代就已经有了。据文献记载:隋代文帝开皇三年(583),罢郡为州,废安德郡为县,改安德郡为德州,德州这一名称开始出现。六年(586)于旧广川东八十里置新广川县,治方山店(今德州经济开发区曹村镇)。方山店(曹村)就在德州城东10里左右,一马平川的平原上突兀出现一座10米高的土堆,确实十分显眼,因此方山店这一地名也许就是根据方山这一景物而起,隋唐时或许就有方山这个大土堆。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付庄与“方山”
66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生活文化(经开报)】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