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40417期 >> 第A1版:要闻
齐河科技小院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
博士硕士走进农田“种”论文

胡一民(右)和姜清秀在实验示范基地观察记录苗情


  本报讯(记者王岳琪通讯员肖家奇)3月29日,齐河超高产种植制度科技小院的几名博士生和硕士生来到焦庙镇曹虎村的田间地头,为村民开展小麦田间管理培训。所到之处,吸引了众多种植户。
  去年10月,中国农业大学山东齐河超高产种植制度科技小院在焦庙镇成立。“科技小院以研究生与科技人员驻地研究,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服务农户及生产组织为特色,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生产,促进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院长高旺盛教授介绍。小院目前已有30余位教授、专家入驻。
  眼下,在科技小院225亩的试验示范基地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智能化管理平台正在加紧建设。基地被划分为智慧超高产技术、抗逆丰产化控技术、水肥一体化试验等不同地块,各专家团队对影响作物的水、肥、药、品种等因素逐一开展单项研究。
  正值小麦拔节关键期,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胡一民和硕士生姜清秀每日都去示范基地,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近几个月,他们与村民劳作在一起,从播种到施肥浇水,再到病虫害防治,全程参与。与村民的方法不同,他们对种子、药量、水量的把控更加精准规范。“我们通过亲身参与耕作,将实践与研究结合,寻求最适合当地小农户的高产创建方式。”胡一民说。
  除了搞科研,科技小院的专家们还常态化服务“三农”,焦庙镇曹虎村种粮大户赵士庆就是他们的帮扶对象之一。赵士庆种了200多亩地,往年玉米秸秆还田后,配套技术跟不上,经常影响小麦出苗。去年,科技小院为他制定了专门的解决方案,这季小麦出苗情况大大改善。“现在和专家们都互留了联系方式,有问题直接找他们。他们也会定期来地里转转,提出种植建议。”赵士庆表示。
  “与科技结亲,回报率更高。”山东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纲认为。齐力新公司是科技小院的共建方之一,小院的成立,无疑给公司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和人才力量。去年公司新建试验田,但新地块存在土壤板结、肥力不足等问题,科技小院帮忙对接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通过添加微生物、科学灌溉等方式,在规定时间内提高了土壤肥力。
  “在科技小院,我们能够学到更多实践技能,真正把论文‘种’在田间。”胡一民表示,基于齐河的实践和调研活动,高旺盛教授领衔团队起草的《华北平原粮食产能潜力与耕作制度改革战略分析报告》,已经通过中国农业大学《农科智库要报》上报国家部委,对于华北平原提出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胡一民还发表了一篇围绕产量差距研究态势分析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该论文系统分析了产量差距领域研究的态势和今后的热点。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博士硕士走进农田“种”论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