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县多形式、多维度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
放飞农村孩子七彩梦
□图/文本报记者孟志远本报通讯员陈璐孙姝怡

学生学习舞蹈


学生练习毛笔字


孩子们学习戏曲


  2月22日,齐河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热闹非凡,学习戏曲、练习舞蹈、手工制作……各种有趣的学习课程让学生们乐在其中。
  学生们欢声笑语的背后,是齐河县在推动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上所做的努力。作为山东省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齐河县积极探索、创新实践,设立首批57个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实现乡镇全覆盖。齐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曰东表示,齐河县通过扩渠道、集资源、创亮点,努力打造具有齐河特色的乡村“复兴少年宫”。通过多形式、多维度丰富少年实践基地,不断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全环境”。
扩充渠道 丰富活动种类
  微机室里,在孩子们的操控下,一只只小动物在电脑屏幕中奔跑起来;教室里,学生们全神贯注,操纵着手中的毛笔在洁白的纸张上一笔一画地练习;大教室里,戏曲老师优美的唱腔引起同学们阵阵掌声……每月不同主题乡村“复兴少年宫”课程开展,给齐河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学生们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齐河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校长张瑞华介绍,他们每周四下午都会安排校级社团活动,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创客、舞蹈、书法、跳绳、呼啦圈、绘画、音乐、阅读等10余项课外活动。“通过开设主题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增能增智’的重要实践场所,这样不但能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还能成为青少年培养兴趣、拓展能力、陶冶情操的乐园。”张瑞华表示。
  一直以来,农村教育和文化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文化场所不足。为此,齐河县不断推进落实“五加一”工程。“五”是指一门文艺特长(笛子、葫芦丝、口琴等)、一种体育技能(乒乓球、跳绳、足球等)、一项文化项目(朗诵、书法、讲解、播音主持等)、一门实践技能(折纸、陶艺等)、一种棋类(象棋、围棋、军旗、五子棋等);“一”是指一镇街一特色、一宫一品牌、一月一主题。通过“五加一”工程实施,乡村少年实践基地活动得到不断丰富,正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齐河样板”。
  我县还注重“教”“学”融合,不断创新实践活动。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少年儿童到党性教育基地沉浸式感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县红色宣讲员深入各乡村“复兴少年宫”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发挥中国好人刘希辉等身边榜样、道德模范示范引领作用,深入乡村“复兴少年宫”常态化开展“美德与诚信”“文明家风”等宣讲活动。
  结合未成年人兴趣爱好和快乐成长需求,我县还开设无人机编队飞行、机器人跳舞、VR体验、3D打印等特色项目,引入面塑、剪纸、黑陶等非遗文化项目,打造特色活动课程体系。
整合资源 做强师资力量
  “闪闪红星,放光彩......”一阵阵优美的音乐旋律在齐河县乡村“复兴少年宫”内回响。放假期间,齐河县乡村“复兴少年宫”迎来了中央音乐学院“圆梦川鲁”双实践项目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用过硬的专业知识为齐河县乡村“复兴少年宫”百余名孩子们带来生动的音乐体验课。
  “我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现在我能回到家,把我所学知识教给家里的‘弟弟妹妹’们,我认为十分有意义,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也看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精气神儿。”大学生志愿者张雅轩说。歌声悠扬,琴声附和,通过对红色歌曲的现场演绎,志愿者们让孩子们了解历史,感知革命斗争的艰辛,不断激励他们奋发图强,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绣球灯舞诞生于清代康乾年间,是集武术、舞蹈为一体的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活动,表达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愿望。”走进祝阿镇乡村“复兴少年宫”,绣球灯制作艺人宋德福正在为孩子们讲述省级非遗项目绣球灯舞的来历、寓意、传承与发展,并现场向学生们展示绣球灯的制作过程。“通过乡村‘复兴少年宫’活动开展,能更好地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孩子们体验非遗,在非遗中获得快乐,非常有意义。”宋德福说。
  乡村“复兴少年宫”建得好不好,教师队伍是关键。齐河不断壮大辅导员队伍,组织各界力量参与,招募由“五老”人员、民间艺人等120余人组成的22支兼职辅导员队伍,选拔180名文化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和学校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开展试点以来,共有120名“五老”志愿者、225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乡村“复兴少年宫”教学和管理,开展党史宣讲、卫生健康、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180场次。
突出亮点 打造教育阵地
  自2021年启动乡村“复兴少年宫”山东省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齐河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制定《齐河县乡村“复兴少年宫”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县教体局、县财政局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列支专项经费150万元加强保障,整合县工会、县关工委等部门在师资、项目等方面的资源,形成了强大的机制保障。
  齐河积极扩充各类实践教育基地优质渠道,目前齐河建设有红色教育、德育教育、传统文化等6类19处实践教育基地,华店镇华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复兴少年宫”实践基地的各项娱乐设施、表白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村“复兴少年宫”的“约读书房”等都各具特色,组织近10000名青少年免费参观;各类劳动基地提供实践项目,开展面塑、剪纸、黑陶等各类项目161项,15000余名儿童受益。
  齐河还在开展形式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共建乡村“复兴少年宫”。日前,齐河县晏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村“复兴少年宫”开展了“点亮微心愿”的志愿服务活动。前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收集特需关爱儿童“微心愿”60个,动员爱心企业、志愿者到现场认领。“我们企业认领了20个微心愿,深刻体会到‘微心愿、小心愿、大希望’的深层含义,今后将继续为需要帮助的困境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一位爱心企业负责人说。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梅介绍,随着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的不断推进,齐河县结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盘活优质教育资源,按需配套,打通服务少年儿童的“最后一公里”,让少年儿童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放飞农村孩子七彩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