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县推出居家特困供养人员“1+3+N”照护服务——
打造“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华中社区居民有了活动场所


照护人员为姜清兰老人量血压


  

□文/图本报记者 石少军 本报通讯员 韩飞 孔晨辉
  12月15日是姜清兰78岁生日,一大早,几位身穿红马甲的女同志,顶着寒风来到她家,又是打扫房间,又是给老人理发、剪指甲,还带来了生日蛋糕,为这位孤寡老人唱了生日快乐歌。当天,姜清兰可以说是华店镇张博士社区最开心的老人。
  姜清兰正是受益于我县推出的居家特困人员“1+3+N”照护服务。我县创新居家养老服务形式,建立“一网覆盖、三区同建、全链管理”的服务体系,确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评估+分类明确照护对象
  “小李她们照顾得可好了,隔三岔五就来,家里可热闹了。”老伴走了17年、无儿无女的姜清兰,开心得像个孩子。
  围在一旁的李玉秀、贾桂美、官爱芳都笑着,接过蛋糕,一同分享这份喜悦与快乐。作为齐福德瑞养老服务公司照护工作人员,她们服务姜清兰老人已一月有余。
  姜清兰是我县现有的3714名特困供养人员之一。针对农村特困供养老人,我县采取灵活的帮扶措施,愿意进入敬老院的,采取集中供养方式;不愿意进入敬老院的,采取分散供养方式。今年以来,我县立足特困供养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分散特困人员监护试点工作,推出“1+3+N”照护服务,“1”为一网覆盖,“3”为三区同建,“N”表示不断推陈出新的全链式服务项目,兜牢兜实特困供养工作底线,实现特困供养人员照护服务全覆盖,同时不断盘活农村幸福院,提供娱乐场所。
  为做好精准服务,我县提高了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评估频率,每年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组织1至2次特困供养人员自理能力评估。对特殊人员采取随时评估方法,按照最有利于特困人员的原则,为其选择合适的照护方式。
  经评估为全自理人员及无直系亲属的失能、半失能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服务范围;有直系亲属的失能、半失能人员,直系亲属要求继续作为照护责任人的,经乡镇(街道)民政办审核,并报县民政局研究同意后,允许其直系亲属作为照护人,并纳入社会照护服务机构指导范围。
标准+专业提升照护能力
  “社区服务中心弄得可好了,有老师指导,俺们时常来这下棋、看书、习字。”80岁的华店镇华中社区居家供养人员郭学芳说。
  为做好居家特困供养人员照护工作,我县统筹全县居家供养特困人员照护资金,向专业机构购买居家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料护理服务,确保居家供养特困人员“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将全县合理划分为3个片区,通过政府采购程序,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服务主体,每个片区由1家社会照护服务机构负责,与中标的社会照护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合同,明确了权利义务、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由县民政局负责规划指导,统筹落实全县居家供养特困人员照护资金,对社会照护服务机构实行统一登记管理。
  每个片区由乡镇(街道)和社会照护服务机构协商,划分不少于40个服务网格,每个网格平均服务10个村。社会照护服务机构按照不低于自理1: 25、半失能1∶12、全失能1∶3的比例配备服务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提供标准化服务。
  焦庙镇西袁社区居民袁登武刚刚术后康复出院,作为无人照看的特困人员,在社会照护服务机构帮助下,他享受到了精心的照护服务。
  为解决特困人员住院治疗期间无人照护情况,县民政局依托医养结合的“齐心合力”项目,对医疗保险报销外的费用进行全额兜底,有效地减轻了特困人员因病返困几率;与2家医疗机构协商,解决特困人员入院治疗零陪护的难题,实现24小时陪护。
  村级充分发挥农村网格员、儿童主任、村(居)骨干、民政协理员等作用,协助社会照护服务机构入户宣传推行社会化照护服务,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更快接受社会化服务。
  县民政局根据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实际需求,分类列出助洁、助餐、助医、助浴、助行、助急、精神慰藉、责任险等8大类16小项服务项目,每项均制定详细的服务标准,由社会照护服务机构进行严格落实。
  网格内服务人员按照全自理、半失能、全失能3种人员类型,提供不同频次服务,通过“特困照护”微信小程序,上传工作照片和服务评价视频,确保服务对象满意。
服务+监管确保照护水平
  县民政局委托第三方监管中心,独立开发了“齐河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监督管理平台”网站,对所有上门照料护理服务实施即时化监管;依托“特困照护”微信小程序,发挥县民政局、镇街民政办、村(居)民政协理员、社会照护服务机构“四位一体”的整体监管效能,对所有照料护理人员实施即时化的线上监管。依托互联网、大数据、GIS等先进技术,全流程监管特困人员、服务公司、照护服务、考核评价、资金发放。
  打开监管系统页面可以看到,左侧为管理事项,包括服务项目管理、服务公司管理、特困人员管理、特困人员服务情况等。中间位置为服务构成及服务项目统计图,可见服务内容,包括家居清洁、理发、修剪指甲、陪老人聊天、测量血压、清洗衣物、助浴、助餐、简单按摩、简单护理等。
  监管平台负责人刘磊介绍,系统可动态跟踪特困人员,随时了解特困人员的最新状况。实时定位特困人员出行情况,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随时更新特困人员动态,系统进行动态标注,实现特困人员的动态化跟踪。平台研发了“小齐进家”小程序,结合养老服务监管平台,完成照护与监管共同推进,提高服务质量。
  “我县采取线上、线下同步,以随机抽查、季度考核、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县民政局副局长张颖说,县民政局及第三方监管中心通过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每一区域服务人员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各乡镇(街道)民政办公室进行日常巡查,第三方监管中心每月将巡查结果上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根据考核情况确定具体服务费用的结算,对服务年度完成任务好的予以奖励,对连续3个月总服务量达不到规定的60%的,解除服务协议。
  社会照护服务机构每月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制作并在特困人员家中张贴照护服务卡,让服务人员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照护责任逐项落实。
  通过结合线上线下的监管,逐步完善了照护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方案,明确了评价指标、数量和质量标准,强化了社会照护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将评价结果与照护资金拨付挂钩,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目前,我县正在把居家服务不断扩展到城区老人,已新建多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提供日间托养、助餐、助浴、助洁、助行、代缴代购等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养老食堂、社区课堂等拓展服务,加强对老人及其家属的营养和照护知识培训,指导老人开展科学的体育健身活动。同时,发展智慧养老,正在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智慧健康养老体验中心,健全社区老人自然信息档案、能力评估档案和服务信息数据库,配备智慧养老设备,以最大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精准需求为目标,打通养老服务各个环节,实现健康管理、科技养老、医养结合、家政服务、身体监护、生活照料、文化活动等的服务一体化。
  张颖表示,我县将继续着眼于民政救助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完善“物质+服务”的兜底保障方式,不断满足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需求,健全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标准规范和监管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造“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