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县推出“社区网格+政务服务”模式,县乡村三级联动——
窗口前移“家门口”群众不再来回跑

焦庙镇便民服务大厅


梳理线上服务平台办事模块


进门先找服务台


培训基层便民服务人员


办事流程一目了然


点对点服务为群众解难题


  

□文/图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赵志涛 徐开勋
  作为群众办事接触最多的行政审批部门,如何用高效工作、贴心服务赢得民心?在方式方法不断更新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实现为民办事人性化便利化?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石忠强表示:“尽可能方便群众、服务民生、服务市场,是公共服务的最大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我们眼光向下、工作靠前,围绕基层所盼,坚持重心下移,不断推进镇街职能职权落实落地。”
  立足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今年以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围绕企业群众“好事要快办”的服务理念,聚焦阵地建设标准化、县域服务一体化、服务措施便利化、运行机制常态化、镇域服务品牌化,做到在保障规范运行上精心、在三级互联互通上倾心、在推动好办快办上用心、在确保长期成效上尽心、在服务创新提质上齐心,通过“社区网格+政务服务”的模式,高标准建设县乡村三级联动网络,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易办,将办事窗口开到群众“家门口”。

阵地建设标准化 实现基层服务和日常管理“六统一”
  12月10日,走进焦庙镇便民服务大厅,就在入口处看到醒目的“第一窗口”公告栏,从齐河县村(社区)“就近办”事项清单到便民服务工作制度,让居民一进入便民服务大厅就能清楚地知晓一件事该怎么办、找谁办、何时能办好。来办事的群众在服务台前做好体温检查和健康码出示等事项后,戴好口罩就能进入大厅办事。只见综合服务、卫生健康、劳动保障、民政优抚等窗口一字排开,工作人员全天候、零距离接受群众的咨询、办证、求助等服务。
  “在深化简政放权、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的过程中,群众最怕的就是: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累。”焦庙镇便民服务大厅负责人李元亮坦言,“在我们这个便民服务大厅,群众怎么方便怎么来,从办公场所设置到业务窗口布局都是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
  他们聘请设计院高水平规划内部布局,按照“前台服务、后台办公”的设计,设置咨询台、等候区、服务台、办公室,服务大厅既是承接群众、企业申办事项的服务场所,也是民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窗口服务中遇到窗口人员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能及时得到后台办公区工作人员的支持,大大提高大厅的使用效率,保证大厅的正常运行。大厅按照“简洁、实用、便民”的原则进行高标准装修,全部配备新空调、电脑、档案柜、桌椅、饮水机、咨询电话等办公和便民设施,实现了服务环境高档化、便民设施现代化、业务办理网络化。
  有获得感的不止焦庙镇的广大群众。我县在政务服务便民场所建设上,实现全域提升。县级配套500万元专项资金,对10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的场所设施集中进行提档升级,改扩建场所46个,内部改造场所50个,大幅提升基层便民服务硬件水平。同时,列支运转经费800万元,统筹用于村(社区)便民服务阵地建设和运转。
  在队伍配备上,实现人员下沉。全县各便民服务站点配备5名以上工作人员,315名管区干部集中入驻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立了以年轻干部、党员发展对象、后备干部为主体的社区干部队伍,通过轮流上岗、定点服务等方式,充实基层便民服务力量。
  在环境打造上,实现标准统一。以标准化手册为依托,按照“县级统一标准、乡镇分头落实”的原则,统一了便民服务中心站点的设计风格,并制作下发服务指南和业务手册,实现基层服务和日常管理各方面标准统一。同时,加大对标准化建设督导落实,坚持达标一个、验收一个。截至目前,81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已通过标准化验收,年底前其余便民服务站点将全部达标并实现标准化管理。
  有了服务阵地,有了人员,让为民高质量服务实现常态化运行成为重中之重。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加强培训频次,针对窗口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规范等,制定长期培训计划,定期组织集中学习、专题授课,提升基层便民服务人员能力素质,今年以来,累计培训17场2000余人次。并设置专职股室负责基层便民服务工作的指导和考核,制定印发考核管理办法,对乡镇便民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每半年组织一次现场考核,不定期开展暗访督查。今年以来,先后开展基层调研12次、督导检查17次、下发通报11次,强化基层各项工作落实。
  现在,无论走进哪个镇街、村居的便民服务中心,你都能看到折射干部“为民情”的流程图、找回居民“归属感”的荣誉墙、彰显服务“心贴心”的帮办台、传递便民“微关怀”的告知书……正是这些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细微服务,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县域服务一体化 “线上服务大厅”+“线下便民中心”
  最近,社区工作者杨兆波有点忙,原来位于清河园小区附近的万达广场开业了,随着审批事项下放,不少审批事项不用跑县政务服务大厅,直接就可以在本社区办理了,许多打算在万达广场开店的个体工商户找他办理营业执照。这不,齐河喵宝甜品店老板窦梅勇在永兴社区便民服务站拿着身份证,从11月24日下午2时30分开始,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办好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他说起自己的办证过程直竖大拇指:“我对怎么办证还真不了解,听说社区能办证了,寻思最多就帮着办个营业执照,没想到工作人员还好心提醒我食品经营许可证也能一起办了,一举两得,真方便。”从8月份到现在,永兴社区便民服务站仅为个体工商户办理营业执照就达100多个。
  “我为群众办实事,落脚在办、关键在实。简而言之,就要真正为群众解决困扰他们的烦心事。”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张瑞龙介绍,服务向前一小步,群众方便一大步,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互联互通,把“线上服务大厅”与“线下便民中心”无缝对接,不仅是办事流程上的互联互通,在服务上也是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执行到底。
  推进服务能力一体化,我县按照“能放则放、就近办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力度,印发工作方案,确定乡镇“就近办”事项205项,村(社区)“就近办”事项135项。探索开展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一体化改革,将个体工商户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等69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下放至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直接办理,实现5项高频事项在城市社区当场出证。
  推进服务保障一体化,我县狠抓重点改革事项落实,保障政务服务供给能力。目前,“双全双百”工程“身后一件事”“残疾人救助一件事”等3项个人全生命周期事项,已实现县乡一体化服务,基层累计办理261件;“一业一证”县乡村“三级通办”成效显著,基层累计办理行业综合许可证150件;跨域办理、优化老年人服务、政务服务好差评等重点改革全面向基层延伸,基层营商便民服务环境不断优化。
  推进服务模式一体化,我县自主研发“小齐帮办”服务平台,以125个基层代办点、149名“小齐帮办”人员为依托,实现帮办代办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县级设置响应中心,集中受理,分发需求,基层人员通过平台实现统一调度,建立起“上下联动、内部协作、业务闭环”的帮办代办体系,形成“群众动嘴、帮办跑腿”的新模式。
  聚焦服务措施便利化,从拓宽“政银合作”入手,在全县8家银行21个网点打造“政务+金融”便民微厅,实现9项涉企高频事项延伸服务。深化“政邮合作”。依托22个基层邮政网点,实现乡镇邮政代办全覆盖。大力推行“居家办”模式,82项高频事项实现电话预约、上门收件、全程代办。推广自助服务。在4个乡镇、3个银行网点铺设政务服务一体机8台,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便民服务就近办、自助办。

镇域服务品牌化 红色力量“点对点”帮扶、“心连心”关怀
  “我腿脚不方便,咱‘群众之家’工作人员上门帮我办手续,很快就把手续帮我办好,送到家里来了。”“我没文化,不识字,多亏了咱‘群众之家’,帮着填写申请表。”……让群众赞不绝口的“群众之家”,正是仁里集镇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的真实写照。他们坚持以“党建引领、便民利民”为指导,组织整合社区党员、村干部、网格员、妇联等力量,实行镇、村两级联动,开展业务培训,提供上门服务、错时延时、帮办代办等多项便民服务。
  仁里集镇的“群众之家”并非个例,我县实施“一镇一品牌”创建工程,各乡镇通过“红色力量”点对点、针对性服务群众,深入挖掘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改革实践案例,不断提升基层服务形象。
  刘桥镇推动便民服务与党建相结合,打造了“红色驿站”服务品牌。通过统筹村(社区)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红色力量”,组建红色帮办员队伍,在全镇65个行政村建立了红色驿站,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马集镇打造便民服务“智慧行”品牌,借助“智慧社区平台”,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24个高频事项,整理成通俗易懂的“一次性告知单”录入平台,群众扫描专属便民码,即可获取详细的办事指南,并可联系社区人员上门帮办,实现了便民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
  此外还有,晏城街道探索开展“街社一体化”、赵官镇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政务服务”模式、大黄乡打造“爱心驿站”、潘店镇成立“跑小二”队伍等,各乡镇都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推出了各自的服务品牌。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社区工作者是工作在最基层的服务人员,怎么把这些为民的好政策好举措落实好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强化自身学习把这些好政策好举措学深学透,我们在工作中积极服务前来办事群众,让他们少走弯路,少走冤枉路,让群众感受到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问题,让人民群众生活顺心、舒心、开心。”永嘉社区党委书记郝阳阳表示。
  “群众来自各个阶层,文化背景不同,生活需求不同,存在的难题也各不相同。我们只有从思想和情感深处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心的问题,同时始终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主动、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和批评,做到工作有方向、服务有目标,赢得群众的好口碑,才能树立好我们的红色服务品牌。”石忠强说。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窗口前移“家门口”群众不再来回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我为群众办实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