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遇事不妨“让一让”


  □刘超
  周末,载着妻儿去郊游,看到别人开得忽快忽慢,心头腾得升起一股无名火,并下意识地猛按喇叭提醒,颇有点“路怒一族”的症状。妻子批评我:“开得快开得慢都能到,你让一让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我并没有把妻子的话放在心上。
  如今,静下心来想想,妻子的话不无道理。路上行车,安全最重要,驾驶员需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反正只要目的地明确,车子总能抵达,开得快或者开得慢,不过是先到后到的差别而已。如果赶时间,完全可以早一点出发,实在没必要去争那路上的一秒两秒。此外,我们在处理生活琐事时,也要学会“让一让”。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群,有的人善良,有的人邪恶;有的人素质高,有的人素质差,与人交往,没必要为了三言两语、细枝末节起冲突。相反,做人应该宽容一点。看见别人拖着很多行李过马路,等一等他,看见有人着急赶路路又很窄,让一让他,没什么大不了的。
  亲朋好友间更无必要为了一句闲话、一件小事而斗气,甚至绝交。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亲情、友情和爱情,我们不能有太多负面情绪,因为负面情绪很容易让自己成为一个“垃圾人”,于人无益,于己无益。学会“让一让”,路就宽了,心就宽了,世界也就宽了。
  安徽有个六尺巷,说的便是一段“礼让”的故事。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这条巷子的南北两端分别住着张吴两户人家,某年吴家造新房,想把巷子据为己有,张家自然不同意,双方生了口角,起了争执,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当时,张家的主事人张英正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老夫人气急之下给张尚书写了一封信,让他出面解决。数日之后,老夫人收到了儿子的回信,信中只有二十八个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老夫人阅罢,得晓其意,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听说了这件事,臊得无地自容,随即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六尺巷”的故事虽已过去了三百余年,但“六尺巷”的精神不能在我们心中消失。凡事让一让,你不恼,别人也开心,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更何况,人心如秤,你放了多少东西在上面,有多少分量,别人是能感觉得出来的。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遇事不妨“让一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休闲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