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40年农业沧海巨变 乡村振兴展露新颜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齐河乡村振兴篇
作者:杨玉波
  1978年以来,从党中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免征农业税,到城乡统筹发展,再到着力深化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伴随着农业农村改革的春风,我县“三农”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一)
  今年三秋生产,种粮大户赵金成流转的 120余亩土地再次喜获丰收,让这个从改革开放初就从事农业生产的庄稼汉感慨万分。种粮大户赵金成说:“像去年和今年这么高温的天气,不下一千四五、一千三四,咱这个小麦一般情况下都超过千斤咱这个村,我去年就超了 1300多斤。从78年下学以后就回村开始劳动种地,以前在生产队的时候,吃大锅饭的时候,人啊靠集体,积极性吧不是那么好,因为不是自己的。那时候二三百斤小麦,玉米也是二三百斤。 ”
  改革开放前,“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集体劳作,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农村经济长期徘徊不前。对此,赵金成告诉记者:“我这个村是最好的,每人分到过 140来斤小麦,这是最好的年头。附近的村我记得都有出去要饭的,那时候好生产队也得缺三四个月口粮,孬生产队缺的更多。 ”县农业局退休老干部马仁元表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来没有按生产的规律来改革,那时候咱感觉长期这样弄下去不行,有好多就是出工不出力,干的质量好坏很难控制。 ”
  改革势在必行。这一切的转折就发生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民对分田到户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生产积极性也进一步得到激发,农田基本建设逐步的改善,产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97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 9080万元,全年粮食总产2.00374亿公斤;198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0750亿元,全年粮食总产3.0894亿公斤,是1978年的1.54倍;2017年全县全年粮食总产达到了 14.001亿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近7倍。
(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与农业发展相适应,我县农业生产方式从人工劳作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农民告别了繁重的体力劳动,逐渐站起来、走出去、富起来。
  今年 66岁的张印付是大黄乡河南孙村村民,也是改革开放前生产队里有名的农机手。受他的影响,儿子张乃军也从事农机生产服务。两代农机手见证了我县农机的发展与变化。张印付对记者说:“那时候全乡只有两台东方红拖拉机,马力 75,在当时来说是最大马力了。当时拖拉机只有一个拖拉犁和耙,就是这个为工具,作业模式单一。那时候大队2200多口人,一万六千多亩地,整个大队也就这么一台拖拉机,四个人驾驶,黑白轮流转,一天能耕150多亩地,这个是20头牛也赶不上。 ”大黄乡军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乃军说:“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拥有机械30余台套,配套设施100余套,能辐射周围十公里左右,服务面积两三万亩,从老百姓的耕种耙收,包括地面上的植保,飞机打药,提供一条龙的服务。 ”
  40多年来,我县农业机械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动力上由原来的十几马力发展到现在的 200马力,作业方式由单一作业向综合多功能、精细化发展。同时发展到现在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形成统一管理、统一经营、集约化经营的模式。田间生产设施上实现了智能化、农业设备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实现社会化,应该是一个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
  走在宣章屯镇宋庄村,干净整洁的路面,崭新的太阳能路灯,路边点缀着各种苗木,放眼望去,处处风景、院院优美,一个整洁清新、繁荣和谐、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新形象呈现眼前。
  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是改革开放和农村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从土培房到砖瓦屋,从砖瓦屋到联排楼房,伴随着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在品质上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宣章屯镇宋庄村程金荣说:“现在住房条件变好了,人们追求也跟以前不一样了,不管吃的穿的用的,不仅追求干净卫生了,更注重生活的品质。 ”
  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又以点带面,全域推进,标准化建设、多元化投入,一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宣章屯镇宋庄村主任张志飞说:“从去年到今年,我村硬化了道路一万六千余平,种植绿化树1400余棵,安装路灯70余盏,村民出行更加方便。 ”
  宣章屯镇宋庄村张光增说:“现在宋庄村里规划的从各个方面像个小花园一样,和城里相比,我觉得没有区别了,农村生活很幸福,不比城里人差,现在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了。 ”
  截至目前, 仅县财政就已投资 6亿多元,硬化村内道路 9800条、1560公里,584个村庄实现街巷胡同道路硬化“户户通”,占到92.8%;294个村庄同步完成了排水管网、绿化、亮化、美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全县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村越来越美,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好。
特约记者 杨玉波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40年农业沧海巨变 乡村振兴展露新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齐河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