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从吃不饱到富起来
——写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之际


  我家住在大山里,祖祖辈辈耕田种地,靠天吃饭,守着一间老木屋和几分薄田,有一顿没一顿地过日子。
  1978年12月,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开始,村里实行了“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亲们忍饥挨饿的状况有所好转。
  那时候,乡亲们种的都是籼稻和粳稻,产量很低,村人不断开荒,大肆毁林,通过上挖下填的方式把一座座山开挖成了农田。受山势所限,多数农田又窄又长,耕牛进去了都转不过身子,所以每年开春之际,乡亲们就得去田里一锄一锄地挖,完了又一担一担地往田里挑猪粪牛粪,然后育秧苗,修田埂,铲田草,粗耙细耙,拔秧插秧……那时没有除草剂,田里杂草疯长,一季稻要薅三次草禾苗才能出头,然后是看田水,打农药,塞鼠洞,赶麻雀,等稻谷黄了,割稻,掼稻,捆稻草,把谷子挑回家晒干了入仓,再把稻草搬到自家的“牛草屋”里,用来喂牛和垫猪圈。等冬天到了,又得继续去开荒……人们一天到晚在田地里忙活,几乎没有清闲的时候。
  然而,即便如此,粮食还是不够吃。记得每年青黄不接之际,父亲都要到处打听谁家有粮可借,只是在那年头,每家每户都缺粮,实在不是想借就能借到的。好在,家里还种了些红薯,从地里挖出来藏在地窖里,断粮时能顶上一段时间。
  这种糟糕的状况一直持续到杂交水稻在农村的普及。种植杂交水稻后,粮食逐年增产,乡亲们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直接解决了粮不够吃的问题。随着杂交水稻的不断优化改良,以及各种有机肥料的出现,每家每户都有了吃不完的粮食,乡亲们这才发觉,之前通过千辛万苦开垦出来的农田太多了。那一年,乡亲们响应“退耕还林”的号召,在将近一半的农田里种上了树苗。杂交水稻出来后,除草剂也出现了,乡亲们再也不需要下田薅草了。没过几年,耕田机和收割机也相继出现,乡亲们卖掉了耕牛,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生产效率提高了,再也不用一天到晚地被束缚在田地里了。
  后来,平整的水泥路铺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乡亲们纷纷种植了桔子、猕猴桃、西红柿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秋收之际,商贩们开着大货车来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地把农副产品卖钱。不出几年,乡亲们富起来了,相继拆掉了老旧的木屋,建起了崭新气派的楼房,村里面貌一新。
  今年是改革开放 40周年,“退耕还林”时种下的树苗已经长成了郁郁葱葱的大树,家乡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年初,我们村被规划为旅游村,全国各地的游客一拨接着一拨地来了,乡亲们又风风火火地搞起了生态农业旅游,致富的门路更多了。当然,我也是一位新型农民,我感到深深的自豪。
□侯镛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吃不饱到富起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休闲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