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耳熟能详的歌词说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慈善的力量可以温润每一个角落,慈善的阳光可以照耀每一个人。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公益、传递爱心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近年来,我县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成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让人可喜的是,有不少群众也讲仁行善,用慈心善举来发挥慈善事业的作用,把社会安全生活网织得更密、编得更宽、筑得更牢。
慈善暖万家
作者:李烨
  家住晏城街道小赵村的赵翠翠,2014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进入大学本是一件高兴的事,可是赵翠翠却忧心忡忡。
  原来,赵翠翠的父亲早年因病去世,治疗期间家里的积蓄早已被掏空,还欠下不少债务,母亲仅靠务农带着她和弟弟生活。
  为了不让赵翠翠的大学梦破灭,更为了帮助这个困难家庭走出困境,县慈善总会分别于2014年、2015年、2016年三次向赵翠翠发放救助金3000元、2000元、1600元,极大地缓解了她的家庭困难。
  而这只是县慈善总会具体工作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县慈善总会不断加大慈善救助力度,拓展为民服务路径,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全民慈善的良好氛围。
  夯实慈善网络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慈善组织自主救助能力,近年来,县慈善总会不断夯实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慈善网络基础。继各乡镇、街道成立慈善分会之后,2016年率先在全市开展了乡镇、街道慈善分会独立法人设立工作,目前全县 15个乡镇、街道慈善分会全部完成了慈善会改建工作,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任法人代表,同时建立了监事会;在规模企业建立了慈善分会;在条件成熟的村(社区)建立了慈善工作站,试点推出了村居“慈善互助基金”,慈善组织网络建设不断健全完善。
  创新筹募方式
  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每年一次的“慈心一日捐”活动,倡导全县各级党政机关、驻齐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干部职工及个体工商户积极捐赠;鼓励企业直捐、设立冠名基金、留本捐息认捐基金等多种形式的慈善捐助;鼓励和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家庭(个人)通过建立定向冠名基金和小额冠名基金等方式开展募捐和救助;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开展闲置物品置换或捐赠,组织义拍、义卖、义诊、义演等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创新在线捐赠、慈善微捐、慈善消费等慈善捐赠新方式,在全县形成了多样化的慈善捐赠新格局。
  一直以来,县慈善总会始终秉承“善款善用”的原则,深入实施“情暖万家”、“朝阳助学”、“夕阳扶老”、“爱心助残”、“康复助医”五大救助工程和“精准扶贫 慈善帮扶”等活动,慈善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
注重宣传引导
  “善无大小、人人可为”,慈善总会始终以此为工作理念,并将其作为我县慈善事业的重要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介,加大慈善宗旨和理念、慈善募捐和救助、爱心企业和慈善人物、善款管理使用等工作宣传力度,2016年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善行齐河”慈善专栏,举办了《慈善法》宣传活动、慈善晚会、齐河县首届“慈善网络春晚”、“中秋节”系列敬老活动等,推动了慈善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措施,有效扩大了全县慈善的社会认知度,营造出了全民关心慈善、参与慈善、踊跃奉献爱心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一批批慈善企业、爱心人士,为全县慈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完善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慈善事业得到社会和公众认可,就一定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县慈善总会建立了慈善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另外,充分利用县民政局信息公开平台增加总会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慈善工作动态、捐赠款物的来龙去脉、运作使用情况等,如每年“慈心一日捐”活动结束后,及时通过《齐河报》对募捐情况向社会公示,项目募捐活动结束后,及时通过县民政局公开栏公示,集中救助活动前在申请地公示等;不断完善内部监督和自律机制,自总会成立以来,先后出台了《医疗救助办法》《个人(家庭)冠名慈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救助管理暂行办法》《专项临时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慈善冠名基金暂行管理办法》等十余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程序规范、运作透明的工作机制;同时,不断提高慈善工作者的素质,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现场会等多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使慈善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
  “慈善事业是公益事业,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不断的鼓励慈善行为,规范慈善行为,不断优化社会财富再分配,让受助人群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营造大爱无疆的社会氛围。 ”县民政局长、慈善总会会长赵万宝说到。
记者 李烨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慈善暖万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齐河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