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互助组”“初级社”里走出的两届省劳模
  1952年春,齐河县第一个初级社——张辛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香坊村成立,由此,拉开了齐河县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序幕。张辛社一时家喻户晓,路人皆知,成为区县帮扶指导的重点和树立的典型示范、以及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香坊村的名字也逐渐被张辛社替代。
  常言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也是传统社会对青年处事的经验之谈,而张辛社的社长张光远恰恰是个小伙儿,做出的事一鸣惊人,得人心,受欢迎,为桑梓增光,这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老夫子们叹言,后生可畏,他们也许还意识不到一个全新的社会正势如破竹的朝前迈进,在摈弃旧事物的同时,必然有一代新人出现。
  那年的张光远刚好二十岁,青春年少,正是风华正茂。他曾在省城济南读书求学,后因家庭变故回乡务农,是村里见过世面的文化人。旧制度下的农村,凋零破败,传统保守,为生存,农民被牢牢拴在土地上得不到喘息,张光远守着几亩薄地,空有一肚子理想志向。幸运的是,他赶上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
  1950年春天,齐河县的香坊村完成了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实现,激发出人们对新社会极大的热情,使这个不到百十户人家的村落一扫过去愁云弥漫,暮气沉沉的景象,处处洋溢着积极生产,致富光荣的氛围。
  然而,对“光着膀子”进入新社会的香坊村大多数人来说,发家致富仅仅是一种愿望,家徒四壁无钱无粮,春种秋收靠天吃饭,人拉肩扛是第一生产力,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式的劳动经营,以及受封建思想意识无处不在的影响,必然使他们的热情与现实产生巨大落差,政治上的解放并不意味着经济上的彻底翻身。当时的香坊村生产资料奇缺稀少,生产方式落后,农户生活贫困,全村有牲畜的人家屈指可数,仅有的一辆大车曾是整个村子的骄傲,农户家中生产所用工具仅是简单的锄镰锨镢,犁耙耢耧齐全者甚少,如此现状,在一个有着“个人身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传统的社会环境里,不仅无法促进生产的发展,而且容易产生贫困户们“走回头路”的风险,使缩小贫富差距的土改成果付之东流,为此,党和政府在号召“发家致富”的同时,又及时提出“共同富裕”这一体现社会主义思想的主张。
  张辛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由1951年张光远联合几个贫困户办起的互助组演化而来。土改过后的农村,贫富差距在已有的情况下又有新的发展,原有的贫困户,劳力少,家底薄,遇有天灾人祸,常是雪上加霜。已是共产党员的张光远联系几个贫困户挑起“穷帮穷”的担子,张光远互助组成为齐河县农村第一个生产互助组。刚成立时,富裕户嗤之以鼻,一般户冷眼观望,除土地之外,张光远家仅有的一头小毛驴是互助组最值钱的家当,被人戏称为“穷棒子组”,然而,穷则思变,变则通,张光远将众人之力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生产中显现出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尤其在抢收抢种的季节,依靠这种优势,户户既能保证颗粒归仓,又不误农时播种。靠着灵活的头脑,打破传统,在种植品种上,主粮之外适时播种一些适销价高的经济作物,增加收入。互助组在张光远的带领下,红红火火,人气旺盛,着实叫那些“腰粗腿壮”的单干户们羡慕不已。互助组里不仅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也是如此,一家有难全组分担,不分贫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们团结的亲如一家。的确,这种人人平等、互帮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给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秩序带来一股春风,注入一种新意。
  张光远互助组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逐渐引起反响,齐河县及时将他们的经验推广,一时各村纷纷效仿,前来学习取经的人走马灯似的一拨接着一拨。这一年,张光远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成为新中国齐河县第一个受此殊荣的人。
  互助组的出现,是那个时代的必然,农民有自愿的要求,党有“组织起来”的号召,它挑战了千百年来农村固有的封建传统秩序,封建思想意识,代表了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张光远互助组从成立起就得到县区党和政府的支持帮助,无论是表扬表彰,还是物质资助,都使得互助组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为顺利进入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打下基础。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个体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股份制集体经济组织。它在不改变土地私有的基础上,以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统一参加集体劳动为主要特点。分配上有五个部分;一,缴纳农业税。二,扣除生产费用。三,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四,支付社员土地、牲畜、农具等报酬和租种土地租金。五,剩余部分按劳动日分配给社员。这都是初级社规范后的做法,开始时都在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具体做法五花八门,但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生产,共同致富,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
  张辛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是从互助组过渡而来,群众基础好,热情高,各方面优势明显,又有党和政府支持,所以发展顺利,从成立之初的二十几户逐渐增加到四十八户,全村一半以上的户成了社员。
  初级社在粮食年年丰收、社员收入年年增加的情况下,又在上级的支持帮助下破天荒地成立了“科研小组”,种田能手与派来的农技人员取长补短,共同攻关,创造了玉米亩产478.5公斤的产量,这一产量在山东省当年的评比中名列第二。粮食产量的增加带来社员分配的丰厚,初级社用事实证明了自己这一新生事物的优势。
  1953年,张辛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张光远将初级社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初级社未来的发展及自己的一些思考体会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很快得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的回复,此事轰动一时。
  这一年,张光远当选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并出席劳模会,张辛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也成为齐河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一面旗帜。
□ 赵黎明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互助组”“初级社”里走出的两届省劳模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休闲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