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县法院信用惩戒步入“微时代”
  本报讯(通讯员 曹现华)近日,县人民法院首次利用官方微信平台对16名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曝光。信息发布后,迅速被各微信朋友圈网民阅读转发,这也标志着该院信用惩戒开始步入“微时代”。
  公开曝光的“老赖”信息,包含其姓名、身份证号码、执行案由、家庭住址等,执行标的从1万元到26万余元不等。这些“老赖”将面临禁止乘坐飞机、高铁和列车软卧;禁止住星级酒店;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等限制。
  为破解“执行难”,县法院以被最高院列为“有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示范法院”为契机,严格落实上级法院相关工作要求,将贯彻落实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曝光“老赖”信息的同时,探索信用惩戒的新方法,有力促进了执行工作质效提升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这些失信被执行人若主动到法院履行完相应义务或与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经申请人确认履行全部义务后,可以申请在黑名单上删除。 ”县法院副院长葛庆忠说,“我们执行局将继续选择一批典型的‘老赖’通过微信平台公布,目的就是把他们推向广大市民的视线之中,利用公众的监督,让失信者无处躲藏。 ”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县法院信用惩戒步入“微时代”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齐河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