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永远的遗憾
  年过半百,有两件遗憾的事,一直记在心里,并未随着时间推移淡化,反而时时想起,愈感遗憾。
  两件事都与姐姐有关。姐姐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大我两岁,去年农历二月初三突发急症,永远离开了我们。
  父亲解放前参加工作,后来一直在机关和公社工作,我和哥哥、姐姐随母亲住在农村,这种情况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较普遍。在别人看来,家庭中有工资收入是很体面的事,但家庭中的一些其他方面的困难也是一般农村家庭没有的。七十年代,我们兄姊仨都在上学,母亲一人带三个孩子,家里缺劳力,在生产队挣的工分少,麦秋两季分的粮食就少。一九七七年,姐姐初中毕业后自愿放弃学业,帮着母亲照顾家,并参加生产队的劳动。那一年她十五岁。由于年龄小,生产队不给她安排农活。那时,为满足农活的需要,各个生产队都养有一定数量的牛、骡马等牲口,需要大量的青草。这些青草,一般由农闲劳力或放学、放假的学生到田间、沟边收割——俗称割草。割回来的草由生产队收集起来,过秤后算作割草人的工分,麦收和秋收后,这些工分就可以变成生产队里分配的粮食了。姐姐弃学的前两年就去割草。她早出晚归,每天能割四、五筐。特别是夏秋季节,早晨五点,姐姐就拎着筐出门了。因没有运输的车子,姐姐总是割一筐草送回一筐,再回去割,晚上回家时都到七八点钟了。姐姐割的每筐草的重量都在五六十斤甚至一百斤左右,每次都要走三四里路,臂挎或肩扛回来。野草旺长的季节,炎炎烈日下,皮肤黝黑且瘦弱的姐姐整日被草筐压得弯弯的,臂和肩都是红肿的,穿着没法干净的衣裤,根本不像一个女孩子。两年后,农村实行了责任制,分田到户,姐姐和母亲一起耕种分到的责任田,更是从春到秋耕地、播种、除草、治虫、割麦、掰玉米,承受着一个女孩子难以承受的劳作之苦。但是,她从未抱怨父母和我们哥弟俩。当时,我暗暗发誓,一定写一篇赞美姐姐的文章。三十多年了,由于自己的懒惰,一直没有动手写。现在,写什么姐姐也看不到了!好在,哥哥和我先后考上学,分配了工作,姐姐接替父亲也参加了工作,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变化。
  2000年前后,父母接连患脑血管病。父亲2005年去世。母亲也留下后遗症,虽然能基本自理,身边已不能离人。照顾好母亲也成了我们一大家人最大的心愿和重要的家庭任务。由于我和哥哥工作忙,姐姐就承担起照顾母亲的任务。母亲虽然也经常到我们兄弟两家住段时间,但更多是在姐姐家,好在我们三家在城区住得很近。姐姐对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母亲身子重、活动不便,每次给母亲洗澡,她都出身大汗,但夏天几乎每天都坚持洗,即使到冬季也隔不了几天。母亲吃饭不方便,姐姐都是将饭菜分成小份,放到她手边。姐姐把母亲照顾得干净、舒心、高兴。姐姐对我和哥哥从没有怨言和要求。我曾心里承诺,母亲百年后,我一定给姐姐行叩头之礼,感谢她替我们更多、更好地照顾了母亲!
    然而,万万没想到,姐姐刚过天命之年就突然离开了我们。我曾经在内心对姐姐的承诺未能实现,我对姐姐的这份感情老天竟不能让她感受到,成了我永远的遗憾!
  姐姐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从不写文章的我,写此小文,表达对姐姐的怀念。也希望老天帮忙,把弟弟的心意带给我在天堂的姐姐!
□冬青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永远的遗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休闲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