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140101期 >> 第1版:要闻
我县连续6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荣誉称号
  2013年,全县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61.2公斤,比上年增0.8公斤;玉米平均单产625.6公斤,比上年增0.8公斤;粮食总产达26.74亿斤
  本报讯(记者 王业婷 通讯员 张永太)在上月25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宣读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决定。我县再次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这是我县继2008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后,连续第6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荣誉称号。
  虽然今年7月份我县部分低洼地块遭受了涝害,但由于多年来我县在粮食种植上高度重视、精心规划、狠抓投入、完善技术,不断创新增产模式,实现了秋粮的灾年增产,确保了全年粮食生产“十一连增”。 2013年,我县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61.2公斤,比上年增0.8公斤;玉米平均单产625.6公斤,比上年增0.8公斤,20万亩小麦高产创建核心区,夏秋两季亩均产量1333公斤,小麦平均单产622.7公斤,玉米平均单产达到709.83公斤,再次刷新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省第一,全县粮食总产达26.74亿斤。在今年首创的千亩吨粮攻关田内,我县创新应用玉米宽垄密植等10余种高产栽培技术,测产表明,夏秋两季亩均产量1518公斤,在全国率先实现千亩“吨半粮”目标,逐步形成了一套“以机械化为载体、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的增产模式。
  一个个“国字号”称号的取得,得益于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贯彻执行中央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将粮食生产作为保安全、惠民生、强基础的大局工作来抓。并把高产创建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县财政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表彰奖励高产创建组织有力、成效显著的乡镇;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每年拿出2000万元对高产创建核心区小麦进行深耕、宽幅精播、玉米良种等补贴。 2011年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来我县考察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对我县深入实施高产创建、促进全县粮食增产增收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欣慰地说“你们在高产创建上、发展现代农业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
  自2008年国家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落户我县,分别建成了两处1万亩高产示范方,并在基础设施等方面重点投入。 2012年开始投入1.5亿元,启动粮食高产创建核心区“东扩北跨”工程,总面积扩至20万亩,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在全县每个乡镇建设一处3万至5万亩的大方田,构建起了以千亩吨粮攻关田为突破、以20万亩核心区为牵引、以50万亩高标准粮田为辐射、带动百万亩粮田的整建制高产创建格局。并加大良种、良法和农机配套使用的推广力度,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小麦机械化水平达到100%,玉米机械化水平达到85%。
  为了全县种粮户熟知粮食高产秘诀,我县组建起以县农业局、乡镇农技站农技人员和村科技示范户、种粮能手组成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服务网络,还聘请山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知名教授担任粮食生产技术顾问,定期举办农业高新技术讲座,并深入开展“千村万户农民培训工程”。目前,小麦“八统一”、玉米“一增四改”等关键技术落实到位率达到100%,引入优质高产良种20多个。
荣誉链接:
2004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8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9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2010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2011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2012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3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县连续6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荣誉称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