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130830期 >> 第001版:要闻
13个新能源汽车项目相继落地
低速电动汽车缘何青睐齐河?
作者:陈中华张宇鸿

喜特恩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整车装配线 许威力/摄



  编者按 随着御捷马、喜特恩特、海戈等新能源汽车“开”进齐河,新能源汽车产业便在这里落地生根、迅速崛起。“中国新兴机械装备城”、“小型纯电动汽车管理试点县”等品牌称号实至名归。前不久,省委副书记王军民对我县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基地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8月27日,《大众日报》刊登了《低速电动汽车缘何青睐齐河?》一文,介绍我县大力培植壮大新能源汽车基地经验,现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先前多次在齐河采访各类产业,压根儿就没听到“新能源汽车”一说。 8月中旬再下齐河,所见所闻竟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落地的信息和场景,来势之猛,令人刮目。

一天3个新能源汽车项目签约齐河


  在齐河经济开发区一厂内,记者看到电动汽车已下流水线,生产商为山东喜特恩特公司;在另一片区,山东御捷马公司年产15万台小型电动汽车项目正加紧建设;在华店乡,新近落户的济南兰基公司电动汽车生产设备月内即进行安装……
  8月7日,有3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同时与齐河正式签约。记者采访之际,齐河有关部门正与上海车配龙、奇瑞等多个国内著名新能源汽车企业洽谈落户事宜。
  谈及齐河吸引力,客商认为首先是:具有纵横国道、高速路、高铁、铁路交错及物流业发达之地理优势,也因此,御捷马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将把设在河北清河县的总部迁过来。在新签约的项目中,记者注意到,还有一专门瞅着为新落户电动汽车企业作展销、运输、服务的“齐鲁汽车物流产业园”,客商们还谈到了齐河作为距省会济南最近县、便于济南市场开拓、聚集创业等区域位置等优势。
  但客商更认同齐河对新兴产业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
  在齐河华店乡听到这么一例:济南兰基公司考虑到未来前景及眼下公司订单超生产能力负荷,考察多地后,决定在华店乡建分厂,但又碍短时资金紧张无力征地建厂,华店乡即将乡民营创业园一13000平方米的闲置厂房租给对方使用,省去巨额建厂资金。同时,华店乡成立兴华实业有限公司帮助其融资。兰基计划10月底即生产出3个型号的电动车。
  齐河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王晓东告诉记者,招商之后,县里现在最紧迫的工作是花大本钱引进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汽车制造等专业技术工人,人才的抢滩更为重要。

拉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

  采访中获知,目前电动汽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速电动汽车,生产商以一汽、二汽、上汽、广汽、比亚迪等为代表,其车型重,速度快。但高成本导致的高售价,成为制约该类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加之其他制约因素,一直难以规模走入市场。另一类是小型低速电动汽车,其技术及市场基础,都缘于一直因实用而受百姓喜爱的农用车及电动自行车。由于清醒地意识到电动汽车必将逐步替代高污染农用车的现实及深远意义,山东企业及时抓住机遇,迅速升级转型。山东也因此成为全国小型纯电动汽车制造第一大省。 2012年,全省产低速电动汽车8.67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60%。
  低速电动汽车售价低,每台2-5万元,每小时耗电费0.068元;速度60-80公里/小时。齐河经济开发区干部张玉霞是其用户之一,说自己驾车上下班、在各企业间走访、处理公务,3天充一次电,控制在设计时速内,非常自如。另外,该种车小巧灵敏,停靠方便,操作简单。为了体验,在喜特恩特厂区,从未开过汽车的记者临时驾起一车兜圈,着实感到操作简便。
  记者了解到,也因上述特点,低速电动汽车消费群体及区域都非常广泛。五六十岁的人、家庭妇女都一学就会,很适用于城乡接合部、城郊、农村平原等地带。
  喜特恩特公司总经理王汝江介绍,他们汽车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轻量化技术,包括铝合金车架和工程塑料外壳,名以“都市梦E”,定位于“家庭的第二部车”。
  据省汽车协会提供的数字,山东低速电动汽车 2010年以来已累计向欧美20多个国家出口3万台。
  记者在齐河经济开发区见到一批待出厂的具有公安徽标的四座小型电动轿车,据说是县里定制的巡逻车。投资商一致认为:低速电动汽车业之所以发展快,不是人为和政策的因素,归根到底是被消费者需求、市场需求催促起来的。

抓住低速电动汽车机遇迅速升级转型


  据专家介绍,我国低速电动汽车发展很快,规模属世界第一,但至今基本处于无标准、无牌照、无保险、无产业配套的“四无”状态,国家在制定行业标准、设置准入门槛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上尚未完全配套。
(下转第二版)大众日报记者 陈中华 张宇鸿 通讯员 侯刚 石勇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低速电动汽车缘何青睐齐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