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学农事农让平原农民快乐种田
作者:王寿敏孙朝泽


  本报讯 (平原融媒记者 王寿敏孙朝泽)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肥料,肥料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而滥施多施肥料,又会对农作物及土壤环境造成破坏,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齐鲁乡村之星就是一位致力于肥料研发三十年,推动实现由传统施肥向科学施肥、平衡施肥跨越的巾帼英雄--张新民。
  1993年,农村出身又上了四年农业大学的张新民,离开了工作三年、人人艳羡的机关事业单位,毅然决然地投身到刚刚组建成立不久的山东农业实业集团公司,下海从事农业服务工作。先后从事过粮食经营、农副产品购销、种子经营等工作,最后选定了肥料这一农业的基础性工作,组建了团队,成立了公司,带领公司一班人,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壮大,一干就是三十年,虽然辛苦,却无怨无悔。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肥料,肥料对农作物的增产至关重要,但如果施肥过多,也会对农作物及周边土壤环境造成损害。最近十年,我国化肥用量增加了 90.7%,占世界总用量的50%,亩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但粮食产量仅增加了9.1%,针对这一现状,张新民于2016年发起成立了中国中微量元素肥料战略推进中心,与中国植物营养肥料学会、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中微量元素肥料研究院、联合研发成功了新型包膜缓释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通过实现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科学配比,速效肥料与缓释肥料相结合,减少了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的浪费,大大提高了化肥施用效率,推动实现肥料行业由传统施肥向科学施肥、平衡施肥跨越,为化肥的减量增效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农村走出来的张新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后,要让平原农民实现快乐种田,改变过去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景像,为此她又组建专家团队,根据各地测土结果精准配置营养成分更全面的复合肥,使农民种地更省心、更省力、更省钱;定位 “农民身边的农业专家”,通过定期举办讲座、专家咨询等活动,及时为农民送去科学种田的知识;创造性地建立 “金谷源村” “宏福村”示范田等方式,让农民直观地看到高质量肥料与科学的施肥方法相结合的效果。
  事业发展了,张新民不忘回报社会,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重大项目的实施,参与实施的 “百万亩苹果郁闭园改造及提质增效综合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完成郁闭苹果园改造151.6万亩,减少化肥施用量26万多吨,累计实现经济效益63.76亿元;参与完成的 “百万亩桃品质提升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集成创新了包括以产定肥、测土配方、增施高效有机肥、行间生草等在内的桃品质提升综合技术,在全省累计推广应用276.1万亩,实现经济效益 28.1亿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十年辛勤努力,使张新民赢得了广大农民和社会认可,作为中微量元素肥料研究院的发起成立者,在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研发、推广与应用过程中的卓越贡献,张新民被国际锌肥协会及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协会授颁 “中国锌肥研究与推广杰出贡献奖”。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学农事农让平原农民快乐种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动能】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