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访平原籍老战士李连乙
———从“参军保田”到“保家卫国”

李连乙每天坚持读报纸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向敌人发起进攻(资料图)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抗美援朝纪念章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本报记者 张越 本报通讯员 宫玉河 韩维新 高飞
  李连乙,山东省平原县王凤楼镇小姚村人,出生于1930年3月,于1948年底在平原参军入伍,参加过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当月,美军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1950年11月,李连乙随部队入朝作战,与美军在长津湖展开血战。
  1951年,重伤的李连乙回到国内治疗,并于同年9月进入山东省第四革命残废军人学校,边修养边学习。
  1959年9月,李连乙毕业后被组织安排到文登的山东省劳改队工作,此后又陆续在德州、济宁、薛城劳改队任办事员、中队长。1970年5月任山东建设兵团三师十三团五连连长。 1976年3月任枣庄市汽车配件公司保管科长。 1990年9月光荣离休。现在,老人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的与全家四世同堂的32口人幸福的生活在平原。

一身转战三千里
  李连乙的少年时代,正是日寇肆虐的时候,当时,李连乙全家11口人,有29亩薄地,一亩地只产几十斤小麦,粮食仅够一家人7个月的口粮,只能把野菜和其他粗粮掺杂起来度日。为了生存,李连乙的爷爷学会了纺线织布,带领全家人起早贪黑的劳作,织成的布打成卷,带到集上卖掉,勉强度日。由于家贫,李连乙一天也没进过校门。
  日本投降以后,中华民族终于迎来扬眉吐气的时刻。接着, 1946年到1947年,属于解放区的平北县 (今平原县东部)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李连乙家又分到了10亩土地。 1948年底,新婚不久的19岁的李连乙和同村其他3名青年一起参加了解放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参军保田”——保卫土改果实。
  “八路军,独立营,谁参军谁光荣;光荣牌子光荣灯 (笼),你说光荣不光荣!”
  这是当年流行于平北县解放区的革命民歌,已经过去了多少年,李连乙仍然记忆犹新。
  入伍后,新兵们先在杨在兹村 (今属王凤楼镇)接受短期培训,接着到临邑县集合。在这里,新兵有了一个团的规模。随后,李连乙随新兵团南下,一气行军到了长江边。 1949年3月,李连乙成为27军80师直属特务连战士参加了渡江战役,跟着千军万马,打过长江去,解放南京城,继而又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役,我百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国民党反动派击溃。
  1949年4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5月27日,解放上海战役结束后,部队驻扎于上海的曹泾。 1950年6月,李连乙离开特务连,任27军80师238团1营1连战士,为解放台湾日夜训练。
  每天,战士们都全副武装,连同铁锨洋镐,不下25公斤负重,在潮起潮落中练习海战,上船,下船,穿越铁丝网,再回到岸上进行单杠、双杠、木马、天桥、障碍五项训练。
  “那时候,在部队里,我能一顿吃一小盆米饭。就几个月的时间,两手分别握着枪的准星,能把两支长枪的枪口对齐了。”部队充足的饮食让常年处于半饥饿状态的李连乙获得了补偿性成长,体质更加健硕,射击技能突飞猛进,手起枪响,百发百中。那是老人的回忆中,最好的一段时光。
  就在李连乙和战友们苦练渡海作战本领,准备参加解放台湾之战时,突然有一天,战士们每人发了1公斤棉絮,大家意识到,可能要参加抗美援朝了。
  1950年的11月,李连乙随军入朝,他的目的地是一个因为一部2021年的热播影片而让今天的人们都很熟悉的朝鲜地名 “长津湖”。
  从上海乘闷罐车一路向北的李连乙和战友们,先是在泰安暂停待命,进行了专门的整训。之后,按照中央军委命令,直达安东 (今丹东市),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经过连续几天的隐蔽行军步行到达了指定的伏击地点——长津湖。
  直到今天,说起这次行军,老人家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 “这次长途行军太难了!白天我们藏在树林里,敌机频繁侦察扫射,只能夜晚走,朝鲜冬天的晚上,气温达零下30多度,因为是隐蔽行军一路上也不能点火取暖,会暴露,美军漫天都是侦察机,有时候擦着我们头上的树梢飞。而且这一路上都是大雪封山,雪都有半米来厚。白天藏身时,我们就每个人在雪地上挖个坑,见到地儿了,再把棉帽套在脚上,怕脚冻伤,伤了脚,就没法行军,会耽误作战计划的。”得益于强健的体魄,这一路上,李连乙都没有冻伤。
  终于,李连乙随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长津湖伏击圈,他们即将面对的是被称为美军 “王牌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陆战步兵师。
  “伏击地点部署完毕,我一看挺好——我军在半山腰,美军在下面,他们根本没发现我们的存在。美军全副武装,晃晃悠悠,清晰可见。等冲锋号吹响,我们奋身跃起,端起枪就往前冲,什么也不怕了!”说起这段往事时,老人依旧豪气干云。
  正如电影所描述的,李连乙和战友们在极度严寒下,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了朝鲜战争的战场态势,重创美陆战一师,取得了长津湖战役的胜利。
  然而战争,总是残酷的。随着交谈,越来越多的记忆涌上了老人心头。
  “那时候,部队里有个初中生,俺们全连就那么一个,是难得的文化人,一次侦查的时候,让美军打中了,当场牺牲了,多好的人啊,没了。” ......
  “那时候,一个连队百多号人,一次战斗过后,炊事班长挑着担子来送饭,本来准备了一百多人的,可过来吃饭的只有四五十人了,炊事班长也是久经沙场的人,一看就知道发生了什么,立时间放下挑子,就哭起来了。” ......
  说着说着,老人的声音哽咽了,记者不得不暂停采访,让老人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
  为了救回深陷重围的陆战一师,美军也疯狂的发挥着自己的武器优势和空中优势,敌机每天多架次盘旋投弹射击,几乎全程不断。
  一天上午的战斗中,在敌机的机关炮对地扫射中,一颗子弹从李连乙的前胸斜着射入,在右腋下飞出,他身负重伤,被战友们转移到一个很小的掩体里躲藏。
  “这个掩体,比个狗窝大不了多少。一直挨到了晚上,才趁着敌人火力间歇的时候,转移到后方的一处学校里做手术。”
  为了避开敌机侦查,夜里做手术的时候也只能靠点着的一根蜡烛照明。手术后,麻药劲儿一时下不去,没法动,李连乙就躺在学校里10多个小时。
  “第二天天亮,一架敌机来了,冲着学校就打了两梭子机枪,弄得我满脸是土,可我也不害怕了,咋着咋着吧!”
  说到这里时,老人反而爽朗的笑起来。
  老人家说的那间学校距离指挥部很近。富有经验的指挥员断定敌机是搞侦察的,赶紧派人把伤员们转移到一处窝棚里。果然,一会儿工夫,又是几架敌机飞来,投下炸弹,把学校被夷为平地。
  在那个窝棚里,李连乙和一名腹部受伤的连长一躺就是20多天。之后,他与其他伤病员一起被转运到后方,集中回国休养。伤愈后他的右臂活动受限,被评定为三等甲级伤残。

少小离家老大归
  在黑龙江休养了半年多后, 1951年的9月,山东省军区将朝鲜战场山东籍伤残军人集中转运到位于枣庄的山东省第四革命残废军人学校。
  在这里,李连乙一边休养,一边从识字开始学习文化,直至1955年9月,先后在第四、第五、第六、第一革命残废军人学校培训学习,达到了相应文化水平。
  之前李连乙没有上过学,也深受不识字的难处,所以学习期间非常执着用功,别人休息他不休息,星期天照常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查字典,年年成为优秀学员。
  “在部队打仗的时候,给家里写封信,都写不了,要找有文化的战友帮忙,现在有机会学习了,必须得好好把握,我当时就寻思,也不要求太高,最起码,我得学到初中的文化水平。”
  毕业后,李连乙被组织安排到了文登的山东省劳改队工作,此后又陆续在德州、济宁、薛城劳改队任办事员、中队长等职务。1970年5月转任山东建设兵团三师十三团五连连长。 1976年3月又转任枣庄市汽车配件公司保管科长。工作期间,李连乙立场坚定,思想过硬,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从不居功自傲,也从不给组织添麻烦,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在老人家中,记者看到了李连乙老人珍藏多年的纪念章:有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颁发的 “渡江胜利纪念章” 1枚; 195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的 “抗美援朝纪念章” 1枚; 1954年2月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赠送的纪念章1枚; 1999年中共枣庄市委、枣庄市人民政府颁发 “共和国创立者”纪念章1枚;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1枚;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1枚;以及“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
  老人的儿子告诉记者,之前,这些勋章他大部分都没见过,都是老人家自己收藏的,也从不主动跟子女们提起曾经的峥嵘岁月。
  从19岁参军离家,直到1990年9月光荣离休后,李连乙才回到阔别了多年的家乡,平原。如今,老人已经92岁,但身体康健,思维敏捷,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关心时事,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采访中,老人家一面感慨今天日新月异的生活,一面谆谆告诫: “我们这一辈人经历了我们的难处,其实你们年轻人也有你们面对的困难。人这一辈子,每天稀里糊涂是一天,实心实意也是一天,坚定信心,听党话,跟党走,你们能看到更好的将来,我们这辈人想象不到的将来。”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访平原籍老战士李连乙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平原记忆】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