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常振生:一家三代保家卫国
  在王杲铺镇,一说起一家三代保家卫国的常振生的家庭,人人都竖起大拇指。在杨诗庄村民常振生的家里,有一个精致的相册格外引人注目,相册由四张照片组成,分别是兄弟常振东、儿子常志广参军的影像,在相册上还配有一副对联,“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横批是“三代保国”。“这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了!”70岁的常振生每天都会小心翼翼地拭去上面的灰尘,总是擦了又擦,看了又看。
  “我弟弟叫常振东,当时我俩都争着去当兵,但组织上考虑到我的家庭情况特殊,只允许一人参军。”常振生有些惋惜地说。无奈之下,他让弟弟常振东圆了参军梦,追随父亲的遗志保家卫国。当时,对于兄弟俩争相参军的事情,县武装部领导点名表扬,并号召全县适龄青年向他们学习,十里八乡传为美谈。
  “我们争着当兵报效国家,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常振生说出了埋藏多年的心里话。他的父亲常德明是一名革命烈士,1948年在参加淮海战役时不幸负伤,最终因伤势过重,在安徽省灵璧县申场村光荣牺牲。当时常振生六岁,弟弟常振东只有四岁,兄弟俩并不记得父亲的模样,也没有相关的照片影像。在党的关怀和母亲循循善诱的教导下,他们决心要像父亲那样保家卫国。
  “是党把我们兄弟俩培育大的!”这是常振生经常说的一句话。他和弟弟上学时,政府不但给免了学杂费,还向他们发放了生活费。兄弟俩从小就树立了一个梦想,一定要报答党恩。在家务农的常振生,把报国的志向全部倾注到了为村民服务上。1964年,年仅20岁的他担任了村干部,带领村民们夏季打井抗旱、秋季挖河等,只要有硬性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一干就是四十年。“振生一心一意为大家伙办事,村里打井那年,他在地里一住就是两个多月,直到十口井全部出水,当年村里就实现了大丰收。”与他同龄的孙学武回忆起往事感慨万千。
  没有实现参军梦的常振生,又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儿子常志广高中毕业后,他积极鼓励儿子参军入伍,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分配到河南开封成为了一名伞降兵。常志广到队伍后,时刻牢记父亲的嘱咐,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咬紧牙关苦练本领。他把自己跳伞训练的情形记录下来,邮寄回家中向父亲常振生汇报军中训练情况,由于成绩突出,他连年被部队评为“五好战士”。
  1987年春,常志广复员,常振生带着他把400元复员费全部捐给了本村小学,用来增添教育教学设施。当时,常振生即兴作了一首诗,“甘愿捐款办教育,发扬传统谢亲人。”并告诫自己的儿女们始终不忘爱党爱国。
  常振东从部队转业后到平原化肥厂工作,如今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谈论起当年参军保国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常志广复员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将自己的爱国情怀言传身教给新一代。
  今年清明节,按照上级民政部门的安排,常振生和常振东带着全家人,将父母的骨灰迁到平原革命烈士陵园安葬。常振生不禁黯然泪下,作了一首《忆父亲》追忆逝者,诗中写道:“烈士墓前祭忠魂,淮海硝烟号角鸣。父亲报国立丰功,英雄血染战旗红。保家卫国是家风,子孙谨记躬身行”。
董克礼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常振生:一家三代保家卫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