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让美丽乡村更“出彩”

干净整洁的华新社区一角



  九月,穿行于张华镇的农村大街,到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排列有序的垃圾桶,不时会看见身着统一服装紧张忙碌的保洁员,清新的空气、宜人的环境彻底取代了以往农村路边垃圾堆、草堆、粪堆成片的脏乱景象,让人赏心悦目。这是该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群众主动参与,上下一心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初步成效。
让美丽乡村更“出彩”
——张华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侧记
打出“组合拳”群众支持认可
  “这环卫一体化就是好啊,现在村里有了保洁员、设了垃圾桶,大街上干净亮堂,看着心里就舒坦,村里还建起了这小广场,俺们这些老人在这儿扭扭秧歌、跳跳广场舞,真是越活越年轻了呢,哈哈……”9月13日,张华镇郑官村的锣鼓手郑致玉老人在秧歌队中场休息时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在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张华镇做好结合文章,下大力气,做真功夫,实行多条腿走路。与“四德工程”建设相结合,开展多层次、立体化宣传发动,共设置宣传图版1230平方米、张贴宣传标语145条、粉刷宣传墙2000平方米、发放宣传明白纸5000余份,做到家喻户晓。与校园环卫活动相结合,进学校宣传卫生知识、反对卫生陋习,通过孩子把环卫知识带进家庭,提高了大人们的环卫意识,促进了全镇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开展。与文化广场建设相结合,在所有村庄全面开展 “亮化、净化”的基础上,今年投资180多万元修建了10处文化休闲广场,广场内配备了健身器材、休息椅、垃圾桶,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种以点带面,梯次全面铺开的方式,使该镇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既兼顾了“面子”,又注重了“里子”,独俱特色。
打赢“攻坚战”群众主动参与
  9月12日,在张华镇范庙村,村里两条大街都是干干净净,十几个垃圾箱像等待检阅的卫士一样分列在两旁,街边树荫下,几名妇女正在聊天,几名两三岁的小朋友在周围玩耍。“以前的大街上风一吹到处是尘土,塑料袋满天飞,苍蝇也多,都不敢带孩子出来玩。大伙齐动手集中整治换来了现在的好环境,垃圾箱就在门口,如今都自觉着呢,谁也不乱扔垃圾了!”一位年轻的妈妈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一项‘民心工程’,线长面广量大,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上下齐动员,集中开展整治,实现了‘开门红’。”该镇党委书记于春君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和着力点。
  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该镇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效显著的“法宝”。该镇利用村喇叭、宣传栏、明白纸等方式,积极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营造了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群众进行参与、监督。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签订承诺书等,实行农户家庭门前三包,发动村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相互督促监管;集中开展垃圾死角清除,延伸保洁作业范围,消除保洁盲区。在张华镇,爱护环境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有了群众的参与,该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不断拓展、深化。截至目前,该镇共动用机械500余台次,人工5500余人次,清理垃圾1.28余万方,玉米秸600多堆,麦秸350多堆,棉柴500多堆,砌垒下水道6000余米,累计投入资金达46万余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打好“长远谱”群众纷纷点赞
  9月15日上午11点多,保洁员荆建涛开着绿色清运车拉着满满一车垃圾徐徐驶进位于镇域中心位置的垃圾中转站。“每天都要在我负责的10个村里转一圈,随着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我这工作量增加了不少,看着一个个整洁的村庄,心想着也有咱一份功劳呢!”他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憨厚地笑着。
  乡村干净整洁,硬件设施是基础。该镇投资3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达40吨的生活垃圾中转站,投资15万元在46个村分别新建垃圾池,共配置230个垃圾箱、70辆保洁车、5辆清运车,每个村配备一名保洁员,建立了专职的保洁员队伍,将村庄产生的垃圾运到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初步实现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人居环境。
  乡村长治久美,体制制度是保障。该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管理办法,通过班子成员包片、干部包村形式,建立“镇、片、村”三级组织网络,实现网格化管理。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到全镇农村千分制考核范围内,每月不定期进行联合督查,形成“日督导、周小结、月考核、季观摩、年总评”的长效机制,激发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使环卫一体化工作更加规范化、常态化。 刘建峰 陈金蕾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美丽乡村更“出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