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杨春安:一个爱琢磨事的“村支书”



  一个小小的“村支书”,能干出啥明堂?2004年起,杨春安担任桃园办事处西杨村支部书记,他的脑子里点子不断,手头的事忙不个停,办企业、建园区、组建合作社……硬是闯出一片新天地。
  群众说:“他是个爱琢磨事的人,更是一个干实事的人,选他做‘当家人’,俺们选对啦”;杨春安说:“群众选俺,俺不想事、不干事,那能对得起谁呀!”
□记者 王怀明 特约通讯员 相振
  杨春安在合作社农机大院,和社员们研究新购机械性能。  杨春安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坚持周二工作日制度,经常聚在一起学习政策,研究村庄发展思路。
村民日子过得紧,俺腰板就挺不直呀
  村集体空无分文,还欠了“一屁股债”;村里很多年轻人都“窝在家里”,三五成群打扑克、打麻将……玩风盛。“村里底子薄如纸,村民钱袋子空如也。”2004年,杨春安当上西杨村支部书记,面临着这么一个乱摊子。
  西杨村临城靠县,耕地少,“土里刨金“的路子不通。如何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上任伊始,杨春安急于当“急先锋”,却碰到了“老大难”。“那几天,脑子里整天想的都是这个,就和着了魔一样”,杨春安回忆记,“想了好久,觉得既富集体又富村民,法子还要靠办企业。”
  法子有了,怎么落到地上,杨春安又动起了心思。随后几天,他挨家挨户地到村里经济大户“当说客”,筹集创业资金,合伙干起了铝合金加工项目,在村里带起了第一批“小老板”和“打工仔”,几年后,项目资产超过200万元。
  加工铝合金,杨春安淘到了“第一桶金”,也激发了更大的“金点子”——招商引资办企业。“靠自己小打小闹上项目,发展太慢了,还要借外力办企业,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这时,杨春安遇到了一个好机遇:桃园办事处,正在筹建北部民营产业园区。
  杨春安盯上了一家工艺品公司,经过他上百次的上门“软磨硬泡”,项目终于落户民营产业园区,当年开工,当年建设,诸多西杨村民进厂当了工人。之后,杨春安又连续引进了两个大项目,西杨村上百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村民住的房子差,俺脸面哪里挂得住
  在城南平苏路西侧,西杨住宅小区内,一排排楼房格外扎眼,院落之中,红花吐艳,绿荫匝地。这里是西杨村民的新家。与旧村相比,西杨村农民居住条件变化“大变样”。可当初,劝村民上楼,杨春安却“磨破了鞋底子,说破了嘴皮子”。
  2011年,西杨村被纳入两区同建首批拆迁村庄。让村民离开祖祖辈辈住了多少年的村子,太难了,很多村民从心里认定住平房好,住楼房不方便。“等等再说吧,别人家搬,俺就搬”“在这里住得好好的,瞎折腾个啥”,当杨春安和其它村干部逐家动员时,却“热心肠碰上了软钉子”。
  村民为啥不搬?杨春安静下心琢磨着:“大家不搬,心里有顾虑,他们盯着干部搬,对上楼生活没印象,也怕上楼后生活不方便”。“心病还需心药医”,杨春安第一个在搬迁合同上按下手印,其它村干部也紧随其后。
  他还动员村里的人到德城区、齐河等先进社区参观,让群众看在眼里,热在心里,增强认同感,激发了上楼热情。“咱老百姓就信一个理——扳倒树摸老鸹,求个安全实在。可到人家那里一看,咱成了井里的蛤蟆了,观念落队啦。”一位村民笑着说。
  参观后,他又趁热打铁,亲自到每户人家中,讲两区同建的形势、上级扶持政策,让村民心里明白,还和盘托出他搬楼后建合作社的设想。理说透了,政策摆明了,顾虑打消了,西杨村民竟盼着早日搬上新楼,整个村庄实现了无震荡拆迁,并于去年底实现了回迁入驻。
村民生活不方便,俺的腿就不能闲着
  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楼房,大大小小的农机具放在哪?进厂打工铁挣工资,自家田地怎么办……真正搬上楼,这一系列的问题却困扰着村民。这个问题,杨春安早就在琢磨这个事,他上网查资料、观看视频,自掏腰包外出参观,最后还真找到了“三全其美”的法子:成立农机合作,一举解决了三个问题:农机具存放、农民种田、村集体增收。
  他立即着手召开党员干部大会、群众代表大会,一致表决“创办农机合作社”,动员吸纳129户群众入社,包括土地出让金、农机具等共筹集入社资金600万元。2011年3月,宏发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工商局正式注册。
  “三夏”、“三秋”期间,合作社可为农业生产提供机耕、机播、机收“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和开展跨区作业、农机维修、配件供应、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等多项服务。使上楼群众“种地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2年,该社被评为国家、省、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明星社。
  目前,合作社实现了办公室、标准化库房、维修车间一应俱全,耕、种、收、灌等大中型机械配套成龙,各类农机设备103台套,建起了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粮食晾晒场,土地流转服务面积700亩,土地托管服务面积2100亩,订单作业面积3万余亩,全年服务农户3000余户,社员平均纯收入1.5万元。
  依托合作社,西杨村的种粮大户杨忠豹成了“甩手掌柜”,他包了170亩地,宏发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他家170亩土地的“保姆”,合作社提供耕地、播种、收割及田间管理等服务,并列出明码标价的菜单,种收的每一个环节像“点菜”一样,选一项交一项的钱。
  现在,杨春安又有了新点子,“合作社正计划购买全智能无人驾驶喷药飞机1架,进一步推动高效率、低成本,实现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精细化、生态化、品牌化的‘六化’生态农业模式。”
  杨春安手头总有忙不完的事,他的头脑中总有“不断流”的新想法。为群众生产生活着想,为村民所想所盼而干,他活在为民的智慧里,更踏在为民办事的实地上,他就是这一个敢想敢干的“村支书”。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杨春安:一个爱琢磨事的“村支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