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实力张华的发展路径
  “扩大开放合作,创新转型发展,推进‘1515’工程,三
  年内,在全县率先冲刺纳税‘亿元乡镇’,这是张华镇转型
  发展的路径。”张华镇党委书记于春君说。随着上市公司
  新都化工全资子公司——嘉施利(平原)化肥有限公司的
  入驻开工,张华“亿元乡镇”的梦想触手可及。
  新都化工是中国复合肥行业唯一全线产品供应商,
  中国复肥行业唯一完整产业资源链企业,2011年,新都化
  工作为唯一生产企业,主导起草了中国《水溶性肥料行业标准》。
  与新都化工项目一样,张华项目群体都有一个特点:大而实,实而强。如今,在县开发区,形成了张华招商项目群体基地,至此,张华镇构筑起六大“财税板块”:嘉施利化肥、通益水产、史丹利化肥、润华塑编、康元医药和镇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张华也成为全县首个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乡镇。
  在张华开放合作的实践中,有三个“重要事件”:一是40天引进投资11亿元的新都化工项目,二是两年引进投资20亿元的通益水产食品市场项目,三是史丹利公司三年长成全县财源支柱。
  6月18日,新都化
  工年产100万吨复
  合肥项目的签约仪
  式在成都举行,未
  来几年,新都化工
  将在平原投资11亿元,建设全资子公司“嘉施利(平原)化肥有限公司,平原形成了“两利”(嘉施利、史丹利)领跑的复合肥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复合肥生产基地。
  据悉,嘉施利项目分两期,明年4月一期建成投产,当年可实现税收1000万元,全部达产后,年上缴税收4000万元。目前,注册资金1亿元的新公司已成立,新都项目建设班子已进驻平原,开工前期手续已办理完毕,建筑队伍已进场施工。
  引进嘉施利,从获得信息到项目落地开工,只用了40多天的时间。今年4月中旬,于春君偶然获得新都化工将在北方设立公司的消息,2天后,他就陪同县委副书记赵明国,赶赴新都化工在商丘的一家子公司,考察项目,洽谈合作。
  “怀着一腔热情去,却碰到个‘软钉子’,那家公司负责人说当时新都总部只有想法,还没有决议呢。”于春君说。但他们超前主动的合作姿态,感动了新都负责人,赢得了一线希望:“公司投资意向一旦决定,我们首先告诉你们”。
  5月初,新都北上投资意向逐渐明晰,于春君立即盯上,了解新都投资需求,邀请新都领导班子来平原考察。新都化工领导层连续三次到平原等地,考察选址。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善军,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洪霞全程陪同考察,热情接待,介绍平原资源、区位和物流优势,现场承诺投资优惠政策,用锲而不舍的真挚诚意,和从市场出发的长远眼光打动了新都,最终促成了项目落地。
  “新都项目,我们把它看成一个有代表意义的工程,它代表了平原的投资环境,代表了平原干部队伍的实干作风。”县委副书记赵明国说。最终,新都化工领导层从5个备选考察对象中选择了平原,在新都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董事会全票通过,一致同意在平原设立子公司。
  项目选址周围有丰富的原料供应源,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和深耕山东市场,辐射北方市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实现公司的区域战略布局。协议签定后第三天,新都化工公司网站发布了在平原设立子公司的公告,其中诠释了选择平原的资源和市场因素。
  “其实决定签约,最主要的动因与平原当地领导务实的作风有关系,我们新都一直以来也倡导这种务实,要实干。这样两方面就融合在一起了,大家实际上是不谋而合。”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睿说。
  从成功签约到落地开工,注册、迁占、清场、手续办理、进场开工……其间用时不超过10天,嘉施利项目实现了高速“软着陆”;高效招商到高效服务,于春君全程陪着办手续,成立专门班子跟上搞服务,张华镇重点项目引进、建设实现了不减速的“接力跑”。
  高效引进新都化工,彰显了张华加快推进“1515”工程,实现超常跨越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开局之年,张华聚力推进三件关键大事:建设新都化工、壮大史丹利化肥、建设通益大市场。史丹利是该镇引进的首个重大项目,今年上半年,史丹利公司为张华贡献税收1221.66万元,成为张华第一立镇企业、全县化肥产业又一龙头。
  今年初,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攻关,又拿下了史丹利三期项目:投资3亿元,再建一条高塔造粒生产线和一处物流园。三年后建成投产,公司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高塔复合肥生产单体,年上缴税收突破5000万元。
  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张华镇项目群体效应正在彰显。去年,该镇成功引进通益水产食品市场项目,壮大财源有了新“底牌”,跨越发展有了实“底气”。通益水产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三年后,“平原旱码头”上将建成“水产大市场”,项目投产后,年市场交易额达50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实质开工阶段。
  不靠海不沿江的内陆县——平原,靠什么引来了沪闽水产“大鳄”?平原靠的是招大引强的热心和诚心,靠的是优越的区位条件,靠的是平原优良的发展环境,促成了这次“南水北调”。
  为促进通益项目早落地,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善军,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洪霞,亲自带领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负责人赴沪,与投资方深入洽谈。于春君也千方百计诚邀投资方到平原深入考察,以最高规格接待客商。“平原领导班子是干大事、干实事的,他们对问题不回避,对‘家底’不掩饰,待客商如朋友,在平原投资我放心”。上海有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益通感慨地说。
  随着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张华重点项目将集体跨入“1515”大企业群体。康元医药项目4月开工建设,9月份将投产,全部达产后年上缴税金1000万元,成为张华首个新兴产业税收主体。润华塑编二期加快建设,上半年,上缴税金150.7万元,明年税收将突破1000万元。镇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入园企业达到16家,去年,上缴税金120万元,三年内,入园企业群体税收有望突破500万元。
  引进一个立镇项目,做活全镇财源“一盘棋”。今年上半年,张华实现税收1516.18万元,全年有望突破3000万元大关。今后几年,该镇财税收入还将实现新一轮高位增长。冲刺“亿元乡镇”的目标,张华有深足的底气,更有潜在的实力,因为更多在建项目引擎拉动财源“井喷式”增长。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实力张华的发展路径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