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打造资源高地 加速南部崛起
——访王庙镇党委书记田晓丽
  □记者 王怀明 特约记者 李雪 刘淑义 整理
  实施 “1515”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王庙镇立足资源优势,做足 “以农促工”、 “以工强农”两篇文章,经济布局上彰显 “1515”工程统领地位,镇村统筹上发挥 “1515”工程辐射作用,环境建设上围绕 “1515”工程考量标尺,打造特色资源高地,实现平原南部崛起。汇集资源优势,加速进位提升,王庙镇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怎样的成果。本报记者对王庙镇党委书记田晓丽进行了专访——
以农促工 变农业优势为工业实力
  记者:从农业资源的角度,审势工业发展的优势,王庙在全市率先探索出“两区同建”模式,拓宽了工业发展的腹地。这方面王庙取得了什么成果?
  田晓丽:“1515”工程,实质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抓中心的发展思路,王庙镇是传统农业强镇,交通区位落后,曾经农村人力资源大量闲置。我们把企业引到家门口,让企业跟着用工跑,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社区工厂,当工人,挣工资,探索出一条“以农促工”新路子:两区同建。三年前,恒丰纺织落户王庙民营园区,今年4月,恒丰纺织二期竣工投产,企业年产纱绽达到7万纱锭,用工突破800人,这些工人90%以上来自王庙,人均月工资突破2000元。明年,恒丰税收有望突破500万元,成为王庙首个跨入“1515”工程的大企业。今后几年,恒丰还要新上三期项目,生产能力达到15万纱锭,利税达到1.5亿。
  恒丰一个企业,成为王庙工农联动的“桥梁”,财源增长的“支柱”,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今年,我们继续跑好“以农促工”的接力棒,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引项目、增实力。一是发挥王庙畜牧产业优势,先后引进了易邦胚胎鸡养殖、众益生物制品、屠宰废料固体综合利用和赛欣养殖等多个项目,这些项目都落户社区,几年后,将成长为“社区工厂”,成为王庙财源增长的“星火企业”。二是壮大民营园区规模,今年,我们引进了雄达食品加工、济南手套加工等多个入园项目。目前,入园企业达到20家,用工达到1500人。
  王庙镇有两个企业列入“1515”大企业培育名单:恒丰纺织和申原新材料,今年,申原新材料公司与“济南住宅产业化中心”联手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共同研发一种新产品“外墙保温材料”新项目,今后几年,公司还将追加投资一亿元,建设1.5万平米的养护车间和一处3000平米的科研楼。我们还重抓招商,服务招商,引进康原药业项目,项目落地开发区,临时租赁中康药业厂房,去年,企业2种产品投入生产。今年,恩城光伏发电项目落户相家河东岸,我镇为项目落户提供迁占服务,7天时间,拆迁房屋15间,迁占泵房2座,采伐树木5万株。
以工强农 变工业理念促循环农业
  记者:让土地对接资本,让农民对接工厂,王庙镇探索出了两区同建模式,走出了循环农业路子,实现了农业升级、农村美化、农民增收的“三农”综合成效,具体做法是什么?
  田晓丽:今年,我们在实施对土地庙村的拆迁中,充分借鉴王庙村的拆迁经验与做法,又通过到并居点现场观摩、政策引导、干部带头等形式,仅用了半天时间,全部完成拆迁任务,共拆除房屋70座,实现了拆迁无震荡。这些土地将归该村集体所有,统一经营,收益归集体。利用两区同建流转出的土地发展集体经济,成为王庙一大特色,2011年,王庙村实现了整体拆迁,146户农民搬进了崭新的居民小区。王庙村对拆迁腾出的200多亩耕地进行了复垦,以每亩400元的价格租赁给了种粮大户,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8万元收入。今年,我们还加快王庙社区二期建设,预计6月份交付使用。
  王庙镇曾是全国闻名的畜牧养殖大镇,但近年来,单一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全镇养鸡业发展,丧失了竞争优势。面对困境,我镇发展循环生态养殖和延伸产业链条,先后引进凤祥、大蔡、康信3家省级畜牧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养殖小区18个,发展种鸡养殖、鸡苗孵化大户16家。康信牧业今年一次性引进海兰褐种鸡苗24万只,带动散养户20家,所产胚胎蛋,全部运到青岛易邦公司制取疫苗,项目可安排劳动力180余人,年实现利税650万元。目前,王庙镇循环农业初具规模,形成了有机蔬菜、早春西瓜、旱地藕、生态养猪、生态养鸡、观赏花木等10大循环产业。
  我们还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以循环农业的理念重构产业,整合资源,推广生态种植,开展补链招商,壮大规模,形成品牌,再引进深加工企业,增加财源。今年,我们重点巩固和发展已形成规模的早春西瓜、果蔬种植、旱藕种植、苗木种植等四大产业基地,发展5个特色产业种植园区;并依托康信牧业、大蔡牧业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大力发展养鸡业,今年新增养殖小区4处,增加5000只以上的肉食鸡养殖大户50户,存栏量新增150万只。
倾力帮扶 变环境魅力为发展动力
  记者:良好的环境,是检验干部作风的标尺,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动力,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王庙镇采取了什么特色措施,成效如何?
  田晓丽:王庙环境好与环,恒丰落户发展是例证。三年前,恒丰纺织落户王庙镇民营园区,几年来,王庙党委、政府换届不换调,舍小利,算大账,赔本推进项目建设。去年,恒丰二期建设遇到了用土难问题,我们一周时间,为企业送土6000多方,成本超过7万元,这些全部是免费送给恒丰的。其实这样的赔本 “买卖”多着呢!恒丰落户之初,王庙动员脱产干部为恒丰投资入股100余万元,解决融资难;出资租车,拉当地农民到恒丰总部参观,培训合格工人,免费办理初级技能鉴定书,解决招工难;投资100多万元,新架设3.5万伏高压线路3.5公里,解决恒丰生产用电问题;投资40多万元,为恒丰一期、二期建设免费提供土方。
  服务项目有热度,就是要为项目建设提供热情周到的各项服务,精心营造一个适合项目落地、生根、发芽、成长的浓厚氛围,让工业成为一个吸引投资的‘宜业’之园。恒丰纺织在王庙成长,带活了一个园区,崛起一个财源支柱,用一个劳动密集产业,搭起了以工促农的桥梁,我们“舍小本”服务恒丰,促进了财政增长,农民增收,还优化了发展环境,锻炼了干部服务能力,服务恒丰,打响了王庙环境品牌,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来此扎堆,瑞博服装、金龙酒业、山里红果酒、天聚饲料、广源木业等20个招商企业相继入驻民营园区。这些企业的工人总数达到了1500多人,且大多都是周边社区农民。
  去 年 以来,王庙镇还下大气力优化环境,实施的四大工程,一是园区提升工程,投资完善民 营 园 区 内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二是实施大绿化工程,植树43万株,美化环境;三是实施民生工程,新建了乡镇卫生院、幼儿园,铺设了镇驻地主要街道 油 面 等 工程;四是实施水利工程,一季度镇政府投资 40万 元 ,清挖了四条主要干渠,动土20余万方。五是实施农民增收工程,先后成立了5家专业合作社,入股 社 员 达 到2300户,受益群众 6500多人。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造资源高地 加速南部崛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