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危急时刻党员打头阵
——全县党员干部群众防汛救灾纪实
作者:杨海峰
  □记者 杨海峰 通讯员 崔巍 岳丽 刘淑义
“没膝的洪水打着浪头向村里冲,可吓死人了! ”“危急时刻,县领导、镇领导、水务局的领导赶到了;附近1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带着500多人来了;县水务局调来了2万条编织袋、两台挖掘机。 ”“危急时刻看出了共产党员本色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不就把俺村给冲没了! ”8月3日,记者来到洪水退却的王庙镇坡刘村。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许多村民仍心有余悸。7月30日6时至8月1日11时,我县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平均降雨量达289.2毫米,最大降雨点达417毫米。由于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导致县境内农田积水严重,全县13个乡镇(街区)受灾,67.8万亩农田积水,占全县耕地的八成,许多房屋和桥涵闸等建筑物损毁。在大雨面前,我县干部群众上下齐心、全民抗汛,取得了防汛救灾的重大胜利。
科学调度积极应对
汛情就是命令。面对特大暴雨,县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科学决策。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带领县水务局、农业局、建设局、城管局、电业公司等部门迅速赶赴防汛救灾第一线,视察雨情、水情、灾情,指挥防汛救灾工作。同时,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市水利局派出工作组,科学指导我县的防汛救灾工作。作为抗汛排涝的主力军,县水务局按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科学调度,全力以赴。该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英勇第一时间带领局党组全体成员和6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赶赴防汛救灾第一线。围绕大局,突出重点,及时启闭关键涵闸20多次。引导县城上游客水绕路下泄,确保城区安全。同时,把穿城河流笃马河下游的闸门全部打开,组织力量清除了德龙烟铁路施工队在笃马河下游阻水的施工便桥。疏通河道排水体系,保证全县各主要河道排涝畅通,实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确保洼地的积水不再加剧。及时组织人员、设备抽排城区和乡镇积水。全县共组织挖掘机、大型抽水机160多台套,打通阻隔120多处,上阵劳力5万余人。“应对这次强降雨,我县的大水网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县水务局副局长宋庆波说,“通过2009年以来的大水网建设,我们从头到尾治理畅通了6条骨干河道。没有大水网建设,这次降雨造成的后果不敢想象。”
危急时刻冲锋向前
王庙镇坡刘村地势低洼,村西的耕地高出村子2米多。7月31日凌晨4时,一名早起的村民发现屋里进水。到大街上一看,洪水已到了膝盖位置,于是急忙去村党支部书记家报信。原来是村西耕地中的一条南北沟洪水暴涨,汹涌的洪水将堤防冲出了一道100多米长的缺口,沿着大道向村庄冲来,严重威胁整个村庄的安全。接到报告后,副县长杨传智,王庙镇和县水务局、民政局的负责人火速赶到坡刘村的救灾现场,立即组成了防汛抢险临时领导小组,研究防汛救灾方案,紧急调运防汛物资。救灾先救人,由该村党员组成的50多人的防汛救灾小分队冒着倾盆大雨,挨家挨户转移老人和儿童,安抚群众情绪,帮助转移财产。半个小时内,村西头的80余户村民全部安全转移。随着降雨加剧,客水来袭,坡刘村汛情越来越紧急,临时领导小组立即调度15个村的500余名群众在各村党员干部带领下,手持铁锹冒雨赶来。由县水务局调运的2万条编织袋和两台挖掘机也及时送达。救灾现场,领导的指挥声、群众的喊号声、机器的轰鸣声交汇在一起,奏响了防汛救灾的最强音。近千人的抢险队伍装填泥袋、肩扛泥袋,用一个个编织袋在村西头修筑第一道防洪堤坝,缓解了洪流的冲击;两台挖掘机就地取土,筑起了长近百米、高3米的第二道堤坝。对当地水系较熟悉的赵英勇与宋庆波,冒雨踏着泥泞沿着南北沟向下游走了一公里多,找到了沟渠的 “卡脖子”段,迅速组织大型机械进行疏通清理。经过1小时的奋战,终于打通阻隔,使得排水畅通,半个小时后水面就下降了80厘米。到下午5点半,坡刘村持续十多个小时的险情终于解除。
争分夺秒不惜代价
由于三唐、坊子两乡镇地势低洼,马颊河水位高,积水难以汇入。县水务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争分夺秒,紧急行动,于7月31日下午组织出动大型抽排机械16台套、发电机组5台套、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60多人,在马颊河大堤曲六店抽排积水。该局防汛排涝队队长孟凡祥连续四天盯在工地上,冒雨调运物资、安装设备,眼中布满了血丝。经过连续奋战,抽排积水效果显著,水位下降60厘米,有效缓解了笃马河的排涝压力。同时,全县各乡镇也实行书记、镇长包洼地、包重点河段责任制。组织群众采用抽排积水、打通竹节沟等措施,抢排大棚积水和死洼积水,取得明显成效。通过以上措施,目前全县已排除积水面积近40万亩,无一例伤亡事故,防汛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危急时刻党员打头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