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鬲国回音
  赵春万/ 文
  陵县农村土地上,人们耕作时不经意间发现一种“古瓦”,陶质,红褐色,有亮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顾名思义,古瓦乃远古时期的瓦,但古到什么时候,没人能说清,只记得这种古瓦有一种药用价值,小时候在地里割草,不小心划破手流了血,人们会说:快找古瓦去。找到古瓦后,用镰刀刮古瓦的细末,同时念叨“一刀二刀,当中好药”,说也奇怪,古瓦细末撒到伤口上,很快会止住血,而且也不感染。这大概是古瓦在地下埋久了有了药性,就像商代的甲骨在地下埋久了,就成了中药龙骨的道理一样吧。
  古瓦既属于陶器,而陶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在泰安大汶口发现并命名的大汶口文化,其日用陶器就以红、灰陶为主,大汶口文化又发展成龙山文化(中心在济南章丘一带),龙山文化时期的制陶业有了较大发展,轮制陶器广泛使用,陵县就属于龙山文化范畴。
  陵县地处黄河下游,河汊纵横,红泥到处都有,河汊中多鱼蚌,红泥加蚌壳碎片,可以烧制夹蚌陶,这种陶红色有亮点,正是陵县出土的古瓦的特征。古瓦是一种陶器碎片,完整的陶器是什么呢,应当说陵县古瓦的代表性陶器是鬲,文史爱好者赵明华和邱维银两位先生曾在厌次古城遗迹发现瓦盆口形的器物沿,又发现过鬲足。因此,陵县的古瓦多是古鬲器的碎片。从夏王朝分封邦国的名号来看,陵县古瓦也应是鬲的碎片,我们知道,古代封国或以地名号,或以专业特长名号,我们这里封有鬲氏国(现在人们念鬲为ge,实际上鬲古音为gei,同器物鬲li音为谐音字,是同一字在历史沿变中的不同念法)。为什么封国为鬲氏名号,因为这里人们擅长制鬲而得名。
  鬲氏国的城邦在今陵县抬头寺武庄,有古城墙遗址发现。陵县属古鬲氏国在县志中有载。下面需要说一说鬲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鼎和鬲都是人类早期发明的生活器物,鼎是四足,上方槽形,鬲一般是三足,足中空,上部一般圆形鼓腹,二者的差距可就大了,鼎四足不如三足稳固:而鼎只能用来煮东西,鬲却可用来蒸东西,因为鬲足中空,可以盛水,把食物放在鬲的腹部,不着水,这就是蒸。从煮到蒸,这是人类饮食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这一大步,古人类不知付出了多少代价,而实现这一步跨越的,正是鬲氏国的人们,也就是陵县人的先祖们。
  鬲氏国在夏王朝是个举足轻重的邦国,因为它和夏王朝的“少康中兴”联系在了一起。夏启传国太康,太康骄奢无度,后羿推翻太康而立仲康,仲康死,幼子相立,相又被奸臣寒浞追杀,夏的旧臣伯靡跑到鬲氏国,以鬲氏国为根据地,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又和相的后人少康联合一起,拥立少康,推翻寒浞,复立少康实现了夏王朝的少康中兴,维护了国家统一。
  时至今日,当人们享受到政治上的强大安定之福,当人们享受着清蒸的各种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陵县人的先祖们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鬲国回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