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母亲的手擀面


  □张良臣/文
  春节过后,带孙女去看老母亲,母亲知道孩子最爱吃面条,主食特意做了她最拿手的手擀面。
  当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手擀面端上饭桌时,瞬间温暖了我的内心,眼里和心里都是热热的。电视剧《人世间》中周秉昆说:“都当爸爸的人了,还有爸爸打你,那不就是幸福吗?”是啊!我这都当爷爷的人了,还能吃上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亲手做的手擀面,那不是更幸福吗?这种幸福用任何华丽的语言表达都是苍白的。
  挑一筷子面放到嘴里慢慢咀嚼,味道还是那个味道,只是不再那么有韧劲、那么筋道。我知道,这直接的原因就是揉得面软。忽然感觉母亲真的是老了,身体的力气已不复从前。眼里和心里再一次变得热热的。
  记得小时候,我最爱吃母亲做的手擀面。那还是生产队时代,物资极度匮乏,每年分得的小麦寥寥无几,能够吃上一顿手擀面,那是最大的奢侈和享受,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吃得上的。每年大年初二的早晨,母亲早早就起床,为全家擀上一大板子面,先用猪油、大葱和白菜炝锅,然后加水煮熟,就算是炝锅面了。一口一口吃下去,香味和口感十足,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每当伤风感冒或头疼脑热,也会美美地吃上一碗热喷喷的手擀面,母亲说是发发汗好得快,再就是可以增加抵抗力;读高中时,每逢周末晚上回家,母亲总会为我做上一碗手擀面,说是学习太苦、太累,改善伙食犒劳一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冬季,面上撒上夏天晒干的芫荽末,冷冷的天,一碗裹挟着香菜味道的热面下肚,顿感浑身通透,惬意无比。
  做手擀面的流程,母亲对我说过,我也亲眼见过,都不止一次。首先是和面,用力揉,用力搋,最好适量加点盐和碱面,揉好后盖上笼布,醒上一段时间。然后是擀面,用擀面杖在面板上把面团擀成小圆饼,大小和厚度适当的时候,卷起来旋转着反复擀压,直到面饼成为厚度2mm左右的面皮为止。最后是切面,把面皮反复横向折叠成多层的长条,宽10cm左右,用刀从一头再纵向切成宽1cm左右的细条,切完后抖开即可。关键之一是揉面要达到足够的硬度,这样吃起来筋道、有口感;关键之二是撒干面粉(老家俗称面吥)要适中,过少容易粘连,过多面汤黏稠。至于调味品和卤子,都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而变,就譬如过去的物质匮乏和现在的物质极度丰富相比较,能一样吗?那还不是云泥之别吗?
  母亲做的手擀面为什么爱吃?为什么总念念不忘?长大后终于明白了,那不仅是感官的体验和满足,还有一种更深的东西蕴含其中,那就是亲情和爱。
  看过很多知名作家和大师写过的关于母亲的文章,他们把母亲的爱和情描述得非常细腻、真挚和感人,受益匪浅。作家梁晓声在散文《母亲》中说:“由我的母亲联想到千千万万的几乎一整代人的母亲中,那些平凡的甚至可以认为是平庸的在社会最底层喘息着苍老了生命的女人们,对于她们的儿女,都该是些高贵的母亲吧!一个个写来,都是些充满了苦涩的温馨和坚韧之精神的故事吧!”由一碗手擀面,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从前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一路坎坎坷坷走来的不易与艰辛。她生育了我们兄妹,又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凭得就是一种信念、精神和劲头。她没有财富,也没有文化,她只是一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村妇女。
  还是作家梁晓声,他在散文《写写你的父母》中说:“父母养育孩子,子女孝敬父母,爱是人间共同的情怀和关爱。 ”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皆应如此。
  自己也已退休,烹饪技术长进不少,至于手擀面,虽然没有母亲做的地道、纯正、娴熟,但也勉勉强强是学会了。将来有一天,一定亲自为母亲做上一碗,多放些佐料,多做几样母亲爱吃的卤子。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母亲的手擀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