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刘恩现

  □石贤圣/文
  在陵城区,有这样一个村庄,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农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且完善村规民约、探索村民自治新模式,30多年来,村风民风淳朴向上,无一例信访案件发生,被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这就是860余口人的丁庄镇大刘村;而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被授予全市红旗农村党组织书记、全市担当作为好支书、全县模范共产党员等称号——他就是刘恩现。
  2020年11月6日下午,我和陵城区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石坚、科员朱超龙,驱车来到位于区政府驻地西南10余公里处的大刘村。临街而建的党群服务中心,院内,国旗迎风飘扬,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等设置有序;室内,入党誓词及“永远跟党走,共筑中国梦”等标语异常醒目,彰显了该村依法治村的全新理念以及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定信心。
  年逾七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5年的刘恩现,接触起来没有一点“老资格、官架子”,黑里透红的脸膛、憨态可掬的笑容、朴实无华的语言,给人一种可亲可敬的深刻印象。而听罢他的经历,更是令人敬佩。
  1966年,年方18岁、只有小学文化的刘恩现就在所在的3队当了小队长。当时全村2000余亩土地、700余口人,共分3个小队。别看他年龄小,可有头脑、有干劲,3队工作样样走在全村前列。 9年后,又“临危受命”,舍下家口,到工作相对落后的2队当队长,不久,又把2队搞活了。
  1983年,刘恩现几乎以全票当选村委会主任。1985年10月,他肩负丁庄乡(现丁庄镇)党委重托和全村党员及村民的信任,走马上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他主动到老干部、老党员家中取经,并到富裕农户家走访,探寻致富之路。他坚持“换思想不换人”的思路,副主任、会计及各小队干部一律留任。在全体村民大会上,他动情地说:“乡亲们,全乡33个村,咱大刘的各项工作几乎成了第33名。经济落后、群众艰苦不说,上访闹事,人心不齐,败坏了咱村的风气,我觉得绝大多数人都脸上挂火。再不治理咱村就完了。下一步,我和党员干部带头,说正理,走正道,树正气,压歪风!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刘恩现很烧了“两把火”,一是乡里派专业人员审计收账,并由乡里担保,在银行贷款6万元,还清全村及各小队的欠账,后来又经过清理多年的欠账,除还清银行贷款外,竟然剩余近3万元;二是统一调地,解决了各小队土地不均问题,并在村北、东、西各小队地里抽出共200亩作为村集体公共用地,壮大集体积累。
  1986年春天,村里经干部群众讨论,决定在200亩公共用地里种植苹果树,并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将地块落实到户。刘恩现带领村委会主任刘万贵、会计刘付寿到泰安考察,引进了红香蕉、红富士和金帅苹果树苗,由各户及时种植到位。没几年,这里春天鲜花怒放、秋日硕果飘香,不仅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并且为村集体和村民赢得了可观收入。
  1999年春天,县里倡导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刘恩现和党员干部统一思想认识,认为这是加快农村发展的良机,决定拿阻力相对较小、占用公共用地的苹果园“开刀”。当时,有些果农想不通,一是管理果树已经积累了经验,且年年丰收,二是对蔬菜大棚没有什么认识。刘恩现带领村队干部,有针对性地做工作,并且出台了每个大棚补贴1000元、抵顶3个河号(当时青壮劳力冬闲时需出工修河,不出工者拿一定数额的钱款)的优惠政策,还争取县乡支持,采取村里出工筑路基、县乡扶持铺沥青的方式,跨乡镇联通了本村到陵城镇(现临齐街道)五李的村级公路,为发展蔬菜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方法对了头,群众有劲头。大刘村当年迁坟200余个,发展蔬菜大棚110个。村里及时供种,并请来县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种植了西葫芦等蔬菜,当年每棚收入1万余元。
  2001年,在大部分村民建设蔬菜大棚积极性不断高涨的情况下,刘恩现决定整合村民“各自为战”的庄稼地,按每亩1000元(后增加到1200元)的价格流转,进一步扩大蔬菜大棚规模。对于个别不愿意往外拿地的农户,刘恩现和村干部带头,拿出自己的优质地块予以置换。很快,蔬菜大棚数量由110个发展到200个、262个、282个,每个大棚面积由原来1亩多的“小棚”到后来2.7亩的“大棚”,且改变单一的蔬菜种植模式,引进了效益高的丝瓜、甜瓜、豆角等新品种,实现了大棚种植多元化。还多方筹资3万元,建起了蔬菜批发市场,解决了销售难题。
  如今,在刘恩现的带领下,大刘村大棚蔬菜种植效益不断提高,年销售收入860余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2020年,针对有些农户有养殖特长的实际情况,又在村外东南角一块非基本农田里,规划建设了牛羊养殖小区。与此同时,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规划建设了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蔬菜种植、休闲垂钓、餐饮服务产业园区,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乡亲们腰包鼓了,我心里才踏实! ”刘恩现说。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刘恩现不忘民生建设。村集体每年收入16万余元,除了留存一定积累,其余用于铺路、修渠、拉电、建设文体活动场所等公益事业。近年来,村里的变化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已有10余人回家从事蔬菜生产。刘松在上海“拐”回一位漂亮媳妇,创造了小夫妻由大都市到小乡村安家的神话。
  采访完毕,刘恩现带领我们来到村西。夕阳照耀下的产业园区格外美丽,休闲广场上,“魅力大刘欢迎您”旅游指南专栏娓娓道出美丽乡村的无穷魅力,木质长廊古色古香,古式路灯亭亭玉立;护坡整齐的鱼塘波光粼粼,岸边大鹅休闲散步,清脆的叫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
  我们信步走进附近一处银光闪闪的蔬菜大棚内。明天就是立冬节气,棚外,树叶凋零,寒气渐浓;棚内,1.5米来高的丝瓜藤叶深绿养眼,丝瓜长势喜人,成双成对,大者40厘米左右,小者20多厘米;新藤上是其“接班人”——刚刚长出的小瓜纽。32岁的村民刘泽祥正和母亲拿着药瓶为刚开花的丝瓜授粉——娴熟地将丝瓜头顶的花放进药瓶里一蘸即可。问及刘泽祥家的情况,他高兴地说:“多亏了刘书记为俺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守在家门口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 ”刘泽祥是2018年从天津打工回来的。目前,全家5口人,爱人在家照顾5个月大的孩子,他和母亲照管这个2.7亩的丝瓜大棚,父亲照管3个各1亩多的小棚,可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去年这个大棚建设总投资10万元(墙体、立柱、竹竿、草苫等可多年利用,每年仅换棚膜),去年销售丝瓜收入9万元,扣除成本2万元,纯收入7万元;今年最大的丝瓜再有10天即可上市(从种植算起1个月),最多时每天采摘1000余斤(忙时临时雇人帮忙),采摘完顶端的两个丝瓜,将用绳吊着的瓜秧向下落,其“接班人”继续生长;如此反复,可持续到明年10月份。按目前蔬菜经销商来棚内收购价1.8元价格计算,依今年丝瓜长势,超过10万元绝对没问题,再除去2万元成本,两年扣除建棚成本,净收入5万余元;而到明年、后年……另3个小棚每年销售收入均在2万元左右。刘泽祥和母亲满脸的幸福感。“刘恩现同志是全镇公认的村级党支部书记的一面旗帜,他为民情怀接地气,处处为老百姓着想,谁家有困难找到他,没有不行的事;胸怀大局敢担当,始终和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事事站在全镇角度,带好头,走正路,不仅带领本村致富,还主动承担起全镇两个扶贫大棚的建设管理任务;躬身入局善作为,别看他年龄大了,但事事亲力亲为,公益事业现场,处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我采访镇党委书记张振凯时,他对刘恩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关链接


  刘恩现,男,汉族,1948年10月出生,陵城区丁庄镇大刘村人。 197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6年,任小队长。 1983年10月,任大刘村村委会主任;1985年10月,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1999年秋天开始,他发挥水资源丰富优势,在全镇率先引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农业。目前,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282个、养鱼池5个、特色饭店1处,大刘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他完善村规民约,探索村民自治新模式。30多年来,大刘村无一例信访案件发生,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全市红旗农村党支部、文明村等称号;他本人也荣获全市红旗农村党组织书记、全市担当作为好支书、全县模范共产党员等称号。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刘恩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