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魏永贞
作者:1911.05—1984.09

  “魏永贞要去北京见毛主席了! ”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1951年金秋时节,滋镇三洄河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传递着这一喜讯。
  原来,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魏永贞这位大字不识几个、连自己名字都写不下来的朴实农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朴实的想法:咱不能上前线,但可以为上前线的人做点事,让他们安心杀敌立功!于是,他主动担负起为魏方阁等四五位军人的孤寡军属代耕代种代管代收10余亩庄稼地的任务,并把自己辛勤积攒的肥料施在军属地里,使其庄稼比自己和其他群众的庄稼长得好、收得多,从而使参军参战的青年放下家庭包袱,安心在前线奋勇杀敌,打胜仗、立战功的捷报不断传到村里。魏永贞这种无私的精神和行动,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称赞。 1951年国庆节前夕,他被群众和上级领导推举为全国优属模范,应邀参加全国群英会观光团,进京参加国庆典礼。
  这年9月30日,魏永贞由山东省农业厅刘厅长带领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 40岁刚出头、从未出过远门的魏永贞,离开了土粪堆、棒子地,第一次见到向往已久的天安门,满眼是盛开的鲜花、飘扬的红旗、欢乐的人群,心情格外兴奋。在国庆文艺晚会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魏永贞等模范前后排就座。文艺演出前,毛主席回过头来,见到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亲切地握住他的手问:“你是什么模范?”魏永贞的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非常激动地回答:“我是优属模范。 ”毛主席又说:“不能光当优属模范,还要把社办好!”“好!”魏永贞急忙高声表态。庆典期间,党中央、政务院(国务院前身)还在怀仁堂设宴招待了参加国庆典礼的全体同志。魏永贞应邀参加,聆听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要讲话。同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还与部分劳动模范合影留念。
  当时毛泽东主席的邀请柬全文如下:
  订于一九五一年九月三十日下午七时,在怀仁堂举行招待会。


敬请光临
毛泽东


  国庆典礼后,党中央组织了赴朝慰问团,魏永贞随团去朝鲜前线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后,他又应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和天津、上海、南京等地人民政府之邀(共有请柬9件),前往介绍自己的做法。他朴实的话语、感人的事迹,令广大军民深受鼓舞;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给他增添了回乡后大干一场的强大力量。
  魏永贞回来后,向县委、县政府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并把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领导同志的合影交给县领导(后来县领导又将照片还给他作为永久纪念)。县委、县政府领导说:“你是我县第一个受到这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和赴朝慰问的模范人物,这是你一生最大的幸福,也是全县人民的光荣。要以此为动力,带领群众把初级社办好! ”
  魏永贞回到三洄河后,受到干部群众的热烈迎接,他介绍了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及参加慰问团的幸福情景,同时传达了毛主席的教导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指示。大家群情振奋,决心积极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解放前,三洄河沿袭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个体分散而生产极其落后的小农经济形式。村民长年累月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甚至背井离乡、逃荒要饭求生。 1945年土地改革后,大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改造。
  陵县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在凤凰店区(现属临齐街道)十里河村搞互助合作试点,组织起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0年麦收前,三洄河效仿十里河的做法,组织了由10户贫农组成的滋镇区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也叫插夥组或插伙组),魏永贞任组长。在魏永贞带领下,联合拼凑牲畜和农具,团结互助,共同生产,一户有困难,9家一齐帮,贫贫相依,粮棉丰收,充分体现了互助合作的强大生命力,显示出强劲的诱惑力。众多贫下中农纷纷要求插组入伙,至年底,该互助组发展到23户。1951年,在魏永贞互助组的影响下,诸多贫下中农相继挑头成立了互助组。当时入组的都是思想一致、说话办事能走到一块、出身相似的贫下中农。大家互帮互助,不误农时,一家有困难,全组想办法、一起帮,共同解决。在互助组里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过不去的坎。秋收时节各组都取得了好收成,显示出互助合作的优越性。至年底,全村互助组发展到8个,140余户加入其中。
  魏永贞参加国庆典礼时毛主席的一番话,无疑给他增加了无穷动力;区党委的全力支持和全村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使他进一步增强了带头办社的信心。
  1952年春,春风拂面,万象更新。魏永贞动员魏兆瑞、魏有才、魏乃徳等20户贫农组成了滋镇区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魏永贞任社长,魏兆瑞任会计。该社共有100余人、300余亩土地,大小车6辆、犁耧各3件、牛驴11头,还有其他小件农具。大件农具如车、犁、耧和牲畜集中一院,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专人喂养。该社在魏永贞带领下,齐心同力、协调发展,在农耕季节人员调配上,因活而宜;在活路安排上,因人而异;在时间利用上,精打细算,科学调理,有条不紊。这年麦季喜获丰收,秋季又结硕果,全社家家户户粮棉满囤、丰衣足食。初级社的喜人情景,引起了众人关注,很多人动起退组入社的想法。年底,魏永贞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增加到84户。
  1953年春,其他村民都耳濡目染到合作社的所作所为所果比互助组优越得多,便又动起由组转社的念头。春耕前,各互助组自愿兼并,掀起了建社入社潮。全村又成立了3个初级农业合作社:第二合作社26户,社长魏有财,会计魏永升;第三合作社28户,社长魏廷阁,会计魏玉池;第四合作社24户,社长魏玉会,会计魏立清。从此,初级农业合作社成为时尚的新生事物,全村95%的农户加入其中。社员按入社土地亩数交纳股金,股金以牲口、农具、种子、肥料、饲草或副业原料抵顶。政府对缺乏资金的农户,以银行贷款解决。土地全部按统一计划耕种。分配时按“地五劳五”或“地四劳六”分红,年终结算,分配兑现。至此,三洄河成为全区整体入社的先进村。
  1955年冬至1956年春,在毛泽东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和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指导下,陵县掀起了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将初级社转为高级社,成为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生产单位,规模小者几十户,大者几百户、土地几千亩,多是一个自然村组成,也有的几个自然村组成联村高级农业合作社,称“联村社”。 1955年,三洄河全村合并为一个高级社,社长魏永贞,副社长魏文阁。 1956年,成立了以三洄河为中心的联村社——“红旗大社”,由前许、后许、张有道、李清云、盛家、张庙、三洄河(小魏家村与三洄河一个社)等7个村组成,社长魏永贞,副社长许贵山,会计魏兆瑞,以自然村为核算单位,由红旗大社统一领导。红旗大社办公地点设在三洄河村北,建有南北长100余米、东西宽150余米的大院,院墙土打筑成。院内北侧建有一排十几间土木结构的北屋,设有办公室、仓库、门市部等。后又在院内南端建起了简易造纸厂,筑起南北方向的诸多土坯石灰抹面墙,把纸浆刷在墙上,晒干后变成黄色粗糙纸张,都是农村用的“烧纸”。同时,还建起了鞭炮制作项目。
  魏永贞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带领社员们尽情书写着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2020年8月31日下午,我又一次来到三洄河。刚刚重铺沥青的东西大街两侧,几位村民正忙着用红色面包砖铺路肩。在滋镇党委委员张瑞和三洄河主职干部、党支部委员魏兴江引领下,我见到了正在其中忙活的魏永贞次子魏玉富。他热情地打着招呼,欢迎我们到他家。他和哥哥及其儿子的房屋紧挨着位于南北街西侧,宽房大院,时尚的顶棚、地砖、铝合金门窗,虽然都是15年前盖的,但现在看来也不落后。他介绍,他兄弟俩及其后人,都秉承先父优秀品质,无论在家务农还是外出经营项目,都憨厚朴实、勤劳守法,用辛勤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幸福生活,以此告慰老人在天之灵。

  相关链接


  魏永贞(1911.05—1984.09),男,汉族,陵城区滋镇三洄河村人。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他主动担负起为孤寡军属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庄稼的任务,并把自己的肥料施在军属地里,使其庄稼比自己和其他群众的庄稼长得好、收得多,从而使参军参战的青年放下家庭包袱,安心在前线奋勇杀敌。他被评为全国优属模范。1951年国庆节,他参加了全国群英会观光团,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回乡后,他带头办起全滋镇区第一个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1953年,在他的带动下,三洄河成为全区整体入社的先进村。是年,他被山东省人民政府任命为德县人民政府委员。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魏永贞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