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李洪昌

  □石贤圣/文
  在陵城区政府驻地东南7.5公里处,有个不足400口人的小村庄,这就是临齐街道李圣安村。相传,明初(1368—1399),李姓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后有村民进京赶考中举得名,被乡人称为“圣人”。后人为永播家声、平安度日,将村名称为李圣安村。就在这个村,出了位自称“抗战老兵”、屡立战功而又文采飞扬、今已97岁高龄的李洪昌。
  因多种原因无法拜访身在外地的老英雄,我便采访了李洪昌的侄孙、德州市陵城区伟城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勇,借来《抗战老兵话当年》《抗战老兵史话集》等李洪昌著作拜读。李洪昌青少年时代在这方热土上有趣而又勇敢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李洪昌的父亲是位教书先生,也是他的启蒙恩师。他5岁就随父亲去郑家寨、赵家寨、李冲天等村小学读书。12岁才离开父亲到县城的三泉高等小学(后改称陵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
  1937年7月7日,日寇侵华战争全面爆发。那年正是李洪昌从陵县高小毕业,继续求学或当个农村教书先生的梦想都不能实现了。
  父亲教书的同时,也是爱国志士,参加了当地共产党人组织的抗日武装。1938年春天,父亲被从德州过来的汉奸队——“坏团”打死了。这使李洪昌的内心萌发了仇恨的种子。他在校参加过抗日宣传队和募捐慰问抗日将士活动,高喊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誓言,所以誓死不做亡国奴。
  1938年7月中旬,总有军队从南而北路过村头。虽然他们并未扰民,但人们还是心惊胆怕,躲得越远越好。一天上午,李洪昌刚出村口,与迎面而来的3个军人撞了个满怀,想脱身逃跑已来不及了,心里吓得扑腾腾跳,直喘粗气。离他最近的那人伸手拍着他肩膀说:“小兄弟别害怕,我们是八路军,老百姓的队伍……”又说:“坐下说说话,我们也走累了。 ”无奈的李洪昌只得顺从地坐下。他们一直和颜悦色,使他慢慢从容下来。这才看清他们身穿黄军装,臂膀上有个白底蓝字写着“八路军”的臂章。挨近他的人腰挎一支盒子枪,另一人背着一支步枪,还有一人身后背一把砍刀、腰插两个手榴弹,看年纪比他大不了几岁。他们讲八路军共产党如何如何好,并动员他参加他们的队伍。
  秋末冬初,有关八路军打鬼子的消息越传越多。李洪昌再也忍不住了,就在一个傍晚由英妹陪着出门,以拾柴为名瞒着不放心他外出的爷爷偷偷向北寻找八路军去。英妹舍不得他走:“哥,你嘛时候回来呀? ”他没正面回答,只是安慰她:“我回来时给你买件花衣裳。 ”随即匆匆上路,向北走了两天两夜,白天边走边打听八路军的消息,夜晚就在破庙或村边柴草堆里蜷曲而睡,饿了就向当地住户讨口饭吃。4天3夜都过去了,还没找到八路军。一次他被当地民团抓住当了半天民夫干烧水的差事,乘天黑逃出来。他悔恨当时没问清到北方什么地方才能找到他们。父亲在世时常教导他要有志气绝不走回头路,他便在心里默默念叨,非找到八路军当兵不可。
  这天,李洪昌来到一个村边。树林中走出一个身材高大、身穿黄军装、腰挂手枪的人,这不是和几个月前见到的那3人打扮一样吗?“小鬼,干嘛的呀?”这一问使他感到非常亲切,他大声说:“我是来找八路军的!”眼泪随即夺眶而出。而后李洪昌得知此人是五支队司令部管理科长王东成。说来也巧,当天李洪昌还迎面碰上第一次见面的那个八路军。他先认出李洪昌来,高喊:“小鬼,你来啦!有志气! ”双手把他搂在怀里。后来得知他是杨昌贵,5团1连的排长。就这样,李洪昌参加了八路军。
  李洪昌所在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进入鲁北以来,连续行军作战,十分疲劳。 1939年3月底,支队首长决定在大宗家一带短期休整,分别住在大宗家、赵玉枝、闫福楼、南北侯家。这几个村离李洪昌家不远,有的村里还有他的亲戚。二姐居住的官道魏村离部队驻地仅有3里地。
  当时,李洪昌刚满14岁,参军仅3个多月,还是个身着便服的新兵蛋子,想家思亲的念头儿很强。但不管他心里怎么想,嘴上不能说出来,怕在部队留下不好的印象。
  王东成好像猜透了李洪昌的心思,不等他张口就主动提出让他去二姐家看看亲人。他让李洪昌和比他早两个月参军的贾洪陆同行,这也许是怕他年纪小、回家撂挑子不回来了。
  二姐见到李洪昌非常高兴,一边忙着给他俩烙饼吃,一边催促丈夫魏兰香把爷爷接来。二姐说爷爷总惦记着他,常把他挂在嘴边儿念叨。
  不大会儿,爷爷背着那只常年不离身的柳条筐,气喘吁吁地赶来了。他见李洪昌没有想家哭鼻子,就放心了:“好!好!见着面就好! ”李洪昌把组织上要他加入共产党的事告诉了爷爷,爷爷一个劲地点头说好。李洪昌还向姐夫魏兰香、姨表兄魏怀珍讲述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救国、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的事,他们都听得入了神。天黑时,李洪昌和贾洪陆返回部队。后来,姐夫也参加了八路军,表兄魏怀珍在家乡凤凰任抗日政府区长。
  日军很快就得到了我五支队在大宗家一带休整的情报。就在我军民搭台联欢的同时,日军驻德州坂垣第五师团的旅团长安田大佐,率部队趁黑夜扑来。
  4月1日拂晓,五支队官兵还在熟睡中,鬼子已悄悄包围了各个村庄。战斗首先在五团团部驻地大宗家打响。团长龙书金、政委曾庆洪惊闻枪声,急忙翻身下炕投入战斗。
  之前,李洪昌和贾洪陆结成对子,共同使用一支“汉阳造”步枪,配子弹25发,每人使用3天。这天正好轮到李洪昌用枪。
  王东成带第一队阻敌刚撤下来,敌骑兵又追了上来。于管理员高喊:“第二队,卧倒,排子枪射击……”随着他的命令,李洪昌扣动了扳机,打响了他的抗战第一枪。敌骑兵接连中弹落马,不得不下马还击。李洪昌等不敢恋战,乘机边打边撤,天黑时终于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抗战初期,上级组织孩子团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不久,抗日政府相继组建起大众剧社、新民主剧社。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对动员群众参加抗战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就军队文艺团体而言,既是部队宣传队,又是敌后战场文艺尖兵。
  李洪昌从1939年到1942年底的4年时间里,是在鲁西战场的文艺尖兵挺进剧社度过的。与以风华正茂的青少年为主体的文艺骨干们聚集在一起,过着趣事多多的火红日子。
  在根据地困难时期,为渡过灾荒、开展生产自救,剧社编演了京剧《忠烈传》;为揭露封建反动会道门的欺骗,演出了喜剧《二郎神大闹佛堂》;还古为今用,演出了传统京剧《岳飞传》等。主要角色由宣传队长孙健民及戏剧教员汪德荣、王书琴、孟力前等担任。李洪昌初进剧社,只能演个摇旗呐喊跑龙套的小人物,虽然台词和显眼露脸的场面很少,但他仍挺高兴。
  那时剧社没有女同志,就叫他演女角。一个大小伙子实在难为情,也怕因此人们起外号落下把柄。但为了革命工作,只得“忍辱负重”。李洪昌走上舞台,演起农村姑娘、大嫂等角色还挺像那么回事儿,颇受赞扬。
  后来剧社演《流寇队长》,要李洪昌演浪荡女泼妇,与政宣大队长董红明配戏。他实在不愿演,闹情绪讲怪话,但胳膊拧不过大腿,还得听从安排。后来想想董红明演反派人物流寇队长都不怕落下外号,还反过来耐心做自己的思想工作,相比之下,李洪昌感觉自己思想觉悟太低了。
  李洪昌后来文化功底之深恐怕与他在剧社的那段岁月不无关系。

  相关链接


  李洪昌,原名李荣昌,男,汉族,1924年11月26日出生,陵城区临齐街道李圣安村人。幼年读书。 1938年11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第115师343旅、教3旅任通讯员、宣传员、宣传分队长及冀鲁豫军区第2、第8军分区濮县大队1中队文化干事、军分区特务连指导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在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1旅2团先后任营教导员、团组织股长、1旅政治部干事,第16军46师政治部组织科长等职。1952年底,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志愿军第16军46师炮兵团、第136团(即参加大宗家战斗的模范红五团)政委。 1960年后,历任第16军某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和沈阳军区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1978年,任第16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81年,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主任。1987年,离职休养。在抗日战争期间,曾荣获模范工作者称号;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时各荣立三等功1次。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3年,晋升上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三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离休后,热衷于党史军史研究,编著出版有《我和小八路》《冀鲁豫边区抗战史话》《铁军雄风》《战场人生》《抗战老兵话当年》《抗战老兵史话集》等纪实文学作品;参与冀鲁豫军区抗战史、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编写工作;积极协助部队编写战史、军史;热心帮助部分老同志编写回忆录、个人传记等。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李洪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