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父辈给我一片天

陈兴照近照


《中华武术》1994第01期封面上的陈兴照


  □韩春山
  翻开陈兴照发来的资料,里面记载了以下内容:
  陈兴照,男,回族,原籍陵城区糜镇陈辇村人,生于1971年5月。 1992年7月经前卫体协特招为武警散打队员。 1993年12月被授予少尉警衔,199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91年12月至1996年6月,在十六次全国各类散打、拳击比赛中获得65公斤级比赛冠军7次,第二名1次,第三名4次,第四名1次。 75公斤级冠军2次,80公斤级第二名1次。因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5次,二等功1次。1996年结束比赛生涯后负责二线队员培训工作。1999年进藏担负自由搏击教学任务。 2001年转业到北京市石景山城管局工作至今。
  骄人的战绩,让笔者对陈兴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没有父辈们的指引,我也不会走上习武这条路,更不会有后来的成绩。 ”开门见山,面对笔者的采访,陈兴照讲述了他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
  由于受父辈的影响,1983年的一个周末,年仅12岁的陈兴照带着比他小三岁的弟弟陈兴亮来到距家3公里的德平镇,投奔到老拳师周立坛门下开始学习流传较广、中国传统拳术长拳的五大流派之一的回族传统套路——查拳。“父亲陈文豪和大爷陈文烈都爱好体育,过去村民出河工,休息时,他们就在河堤松软的土地上摆起摔跤擂台,河工中那些喜好这项运动的民工纷纷前来比试。这项活动也成了民工们艰苦劳动中唯一的生活乐趣。 ”
  1984年底,大爷陈文烈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荷泽郓城宋江武校的有关报道后,预感到那里有可能就是孩子们人生起步的地方,为此,陈文烈专程去了宋江武校进行参观。回来后动员弟弟陈文豪,要把孩子们送去那里学习(兄弟二人各有一对儿子)。当时陈文豪的家境条件还不是很好,但陈文烈通过牛羊肉宰杀这一回族特色产业,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实力。他动员弟弟说,孩子的教育不能耽搁,他们这个年龄正是习武的黄金期。我们这一代就这样了,愿望一定要在孩子们身上实现。因此,他包揽了孩子们在武校期间的一切费用。
  当年还是生产队队长,后来担任陈辇村支部书记的陈文豪对笔者说,当时农村的出路主要是考学,但我发现儿子们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一般,想走考学这条路很难。既然孩子们爱好习武,就要发挥好他们的特长。当时,兴照的母亲舍不得孩子出去。在他的劝导下才免强同意了。
  就这样,1985年的春天,年仅14岁的陈兴照带着11岁的弟弟陈兴亮和8岁的堂弟陈兴飞踏上了求学之路。从此,他们在中国武坛上一路高歌。
  陈兴照在宋江武校两年,进行了武术套路的系统学习及初中文化的深造。1987年考入潍坊体校学习,两年毕业后回宋江武校任助理教练。1991年底,被武警总部体工大队选中,经过半年试训,1992年7月,被正式特招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散打运动员。开始了五年的职业运动员生涯。
  采访其父陈文豪,这位1996年起就担任村子支部书记,现今已是七十二岁的老人对子女的教育有着更深的理解。在之前我和陈文豪只是在电话中联系过,他把自己写在纸上的几首小诗拍下来后通过朋友用微信转给了我。就作品本身而言,称不上诗。但在听说是一位72岁的村支部书记,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时,就让人刮目了。“在省体校那会儿,我去看他儿子。好多家长看到孩子训练时的艰辛心疼落泪,我的心里也不好受。但当着儿子的面绝不能流露出半点心疼的表情,那样会削弱他们的意志。我对他们的教练讲,练不好,你们尽管揍,只要揍不出伤来就行。 ”
  老人的教育方式虽然与现代教育理念有些格格不入,但他这种几千年来中华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在孩子们身上是产生了巨大效能的。“父亲对我们的管教,让我们从小就树立起了永不服输的信念。特别是像我们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家庭生活还较困难,只要能保证正常的生活费用就不错了。什么生活滋补品、营养品之类的,那时根本没有听说过。苦是一定的,但每当快要坚持不下去时,想想大爷,父亲那期望的眼神,什么苦也没有了。 ”
  陈兴照还告诉笔者,他不但要自己练武,平时还要照看好两个弟弟,特别是堂弟,八岁的年龄,是一个刚刚走出母亲怀抱的孩子。在父辈们的感召下,他的俩个弟弟在宋江武校毕业后也进步很快。弟弟陈兴亮现任深圳市体工大队助理教练,担任过电视剧《杨家将》的武术指导、演员杨六朗的动作替身。堂弟陈兴飞后改摔跤,曾多次获得河南省摔跤冠军和全国农运会摔跤项目第三名的好成绩,目前就职于河南省体工大队。
  1993年12月,陈兴照南下广州,代表国家参加在那里举办的“国际自由搏击金腰带”大赛,挑战上届金腰带得主、香港选手梁志俊。有着丰富的比赛经历,再携上届战绩之余威,当听说挑战者是一位刚刚出道不满两年的新手时,这位当年的香港拳王在开战之前便有了稳操胜券的感觉。比赛时,他的助威团队20余人提前一天便来了广州,想亲眼目睹金腰带能再次缠绕在梁志俊的腰间,然尔,他们失望了。“三个回合过后,对方应感觉到自己已没有胜出的可能,因为在裁判读秒到最后他才站起来,但对方很顽强,坚持到打满五局。 ”
  那一次,陈兴照不仅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他稚嫩的面容还上了1994年1月份的中华武术杂志封面。“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培养教育。找准适合孩子们成长的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疼爱而不溺爱,放飞而不放纵。 ”
  陈文豪告诉笔者,自从孩子们踏上习武之路的那一天,他就时常教育他们,出门要抬大敬小,尊卑有序。习武人最重要的一点是讲究武德。习武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不是滋生事端。遇见歹徒,需要你见义勇为,你可以把学到的本领派上用场;参加比赛,交流切磋,你使劲去打,去发挥。
  1994年5月,时任陵县县长的袁秀和到陈文豪家中看望回家探亲的陈兴照时,夸赞陈文豪说:“一个文豪,培养了一颗武星。 ”
  笔者在村子里采访,村民们全都对陈家的孩子夸赞有加,说孩子们都很懂礼貌,“哪里也看不出是习武的人,秀气的更像个大学生。 ”
  离开陈文豪的家,笔者在想,说陈文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这样的解释是合情合理的。因为祖辈父辈包括72岁的他都是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过去,一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样的男耕女织。到现在,一样的麦秋时节忙碌,农闲时喝酒聊天。但他又有别于普通农民,不谈教育孩子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更不谈他1984年任村委会副主任,1996年又开始了村支部书记的人生履历。只说他的名字,就包含了上一代人对他的期望。他虽然没有成为文豪,但他用身上所带的遗传基因,用他的知识,用他对人生的感悟,为孩子们铺就了一条星光大道。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父辈给我一片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