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糜镇:产业供岗由“授鱼”变“授渔”
  □通讯员 陈启忠 报道
  本报讯“我每天到家门口的蔬菜大棚去打工,一天能挣70元,比过去出去打工方便多了,关键是能照顾年迈的父母。 ”近日,糜镇湾头村47岁的贫困户王怀珠一边在“扶贫大棚”里栽西红柿苗,一边高兴地说。
  近年来,糜镇将发展产业作为加快脱贫进程的有力抓手,在绿通智慧园蔬菜大棚区,该镇建立了11个扶贫大棚,就近吸纳村民就业,用工旺季超过200名村民劳动。镇扶贫办多次对务工村民开展技术培训,聘请寿光技术员就整枝、打叶、采摘等技术进行专门指导。“以前种地根本不挣钱,我不得不出门打工。我家里有小孩老人,在外打工时特别担心他们。 ”王怀珠说,“如今村里建起了扶贫大棚,我打工有收入,年底还能分红,在家门口就业就能养活一家人。 ”
  据悉,11个扶贫蔬菜大棚由糜镇政府组织建设,建成后由经管部门进行扶贫资产登记,受扶持贫困户与糜镇人民政府签订项目运营、管护委托书。项目采用承包的方式由双井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合作社按每棚每年1.5万元向糜镇人民政府支付承包费,承包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分红,保证贫困户每人年均可分红575元。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糜镇:产业供岗由“授鱼”变“授渔”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