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城乡环卫一体化为民添“红利”
作者:任晓敏

  □记者 任晓敏 通讯员 豆娜娜 特邀记者 穆修奇
  如火如荼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我区城乡,人们不仅看到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还切身享受到随之带来的诸多“红利”。

  

乡村有了骑行路线环卫一体化带来环境“红利”

  近日,沿着“陵城镇自行车赛道”指示牌,记者进入一条总长16.8公里,途径11个村庄的骑行路线。平坦整洁的柏油路绵延着,一路上不见杂草和垃圾,只见风景如画;沿途村庄整齐划一地粉刷了墙面,绿化树木与应季花朵交相辉映,景色清新宜人……“这都是城乡环卫一体化带给我们的‘红利’。 ”陵城镇副镇长张佃智说。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陵城镇在完成“三大堆”清理的基础上,因村制宜打造“一村一景”,聘请了绿化公司对全镇154个村进行规划,结合民意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观赏苗木,一个村少则两三种、多则七八种。农村干净了、美丽了,再加上自身特有的田园风光,该镇萌生了发展生态旅游的念头,于是借助已有的一条乡村公路,将风景如画的小史家等几个村庄“串”起来,打造了一条颇具新农村特色的骑行路线。“将来搞好了还能吸引城区和市区的游客。 ”张佃智信心满满。
  像陵城镇村民一样享受到城乡环卫一体化“红利”的还有很多。废弃坑塘变身观光点,垃圾湾“垫”起文体广场,臭水沟变生态湿地等等。于集乡温家村将原来满是垃圾堆、柴草堆的废弃坑塘,清理干净改造成景观湖。“我们准备养鱼、种藕,湖边再种上绿化树,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给村民带来经济效益。 ”该村党支部书记温宽和说。以前,废弃的坑塘、闲置的宅院、河边沟沿等地方,很容易成为农村群众倾倒垃圾的场所,通过栽种苗木、景观改造,不但挤占了垃圾生存空间,也使村民养成了垃圾入箱的习惯,还实现了闲地生金,村民与村集体共享经济收益。

盯紧群众不满意的下工夫 精准发力为民意

  “红利”的背后是我区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做出的不懈努力。去年年底,我区在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满意度为80.07%。在今年3月17日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会议上,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马俊昀要求各乡镇(街区)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扪心自问:“环境整治搞不好,谈什么幸福、品位陵城建设?亲民爱民,执政为民的宗旨如何践行? ”区委副书记、区长齐永军在部署工作时更是直截了当:“我们要盯紧群众不满意的19.93%下工夫!”紧接着,全区确定了以群众满意度作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工作思路,精准发力。
  按照15个村一辆封闭式垃圾转运车、15户一个垃圾桶、300人一名保洁员的标准,全区共需要转运车66辆,垃圾桶9100个,保洁员1550名,规划建设5处乡镇垃圾中转站。我区出台《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资金安排方案》,由区财政投入2200多万元对城乡环卫一体化给予资金保障。
  我区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建立城乡环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成立环卫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至少配备3名专职人员,负责区域内环卫工作的日常检查监督和考核管理。为实现城乡环卫无死角、全覆盖,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区水务局、交通局、公路局分别对区域内的河道、县乡路、国省道划段,每段都有专人负责,不给垃圾留下“生存”空间。各相关部门还出台了《农村四旁植树管理办法》、《农村闲置土地管理办法》、《农村秸秆柴草、农家肥、物料堆放办法》、《农村水塘净化管理办法》等,为城乡环卫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经常化。
  看群众脸色整改、提高,各乡镇各施妙招。安德街道就村里有无保洁员、有无垃圾桶、垃圾能否及时清运等7项内容,对村民进行电话调查,对群众不满意的问题,立即安排包村干部进村整改;前孙镇71个村共有385条巷道,每条巷道都确定了一名卫生监督员,强化了村民自治;宋家镇制作并逐户发放了环卫监督服务卡,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糜镇、神头、于集“三大堆”不见踪影,街道两旁、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农家“绿篱”悄然兴起。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

“不满意”拨“热线”巩固成果健全长效监督机制

  “俺们村东头有乱搭乱建的。 ”“你是哪个乡镇哪个村……”“好,我马上跟镇上联系进行核实,三天之内如果还没有清理,请你再打这个电话。 ”区文明办副主任吴斌对待群众打来的举报电话总是第一时间处理。
  垃圾天天产生,环卫不可能一劳永逸。为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成果,我区重点建立长效监督机制,设立举报热线就是举措之一。区文明办和各乡镇均设立了举报电话,随时接受群众举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声、事事有落实,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举措之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区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乡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各项内容分批次、有重点、不定期地进行暗访,对全区985个村逐个“找茬”,记录、拍摄下发现的问题,每天进行梳理汇总全区通报,并制作成专题片在区电视台曝光。我区还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监督作用,调动党员参与各自村庄环卫监管,督促村民养成文明习惯。长效监督机制促进了工作常态化,群众满意度快速上升。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城乡环卫一体化为民添“红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