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民忧国忧 髙世盖气
——东方朔文化是民族之魂
  □牧晓波
   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颗巨星。两千多年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无不对其赞颂,甚至把他捧为桃仙子,天上的岁星下凡。
  东方朔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深入研究、挖掘和传承东方朔文化,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弘扬和传承东方朔文化就要领会其精髓所在。我们究竟应该弘扬东方朔的什么精神?虽然东方朔以幽默、诙谐、滑稽名世,但其真正受人敬仰的却不是他幽默滑稽,而是他忧国忧民高气盖世的高贵人格。
   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复姓东方,名朔,字曼倩,山东陵县神头镇(古称平原厌次)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东方朔这样的职位,不过是草芥一样的小官儿,然而他却像一面旗帜,飘扬在我们民族文化的长廊。自西汉两千多年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三教九流,可说无不对其赞颂。从《史记·滑稽列传》、《汉书·东方朔传》、《盗治通鉴》到野史、历代画赞、民间传说等,可说是数不胜数,无不赞扬他忧国忧民的高贵人格,甚至把他捧为桃仙子,天上的岁星下凡。
  自古多少帝王将相和富豪巨商,梦寐以求地想青史留名,成仙升天,但,他们却像草芥一样的默默来到这个世界上,又默默地消失了。而东方朔这样一个小人物,反倒被青史留名赞誉不绝,而且被捧为神人仙尊呢?这是值得我们后人认真研究的。
  东方朔以幽默、诙谐、滑稽名世。他常常用放诞之行掩盖着清醒的锋芒,以幽默滑稽之态抨击着昏昏世事。因此说东方朔的幽默滑稽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取容。也就是说他的幽默滑稽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建元元年,东方朔怀着精忠报国的满腔热情,抒写了三千余片简策,因而被召入皇宫。入宫以后,尽管他不过是个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的小官儿,但他即开始站在忧国忧民的立场上,以他特殊的方式清君侧,抨击媚臣,打击小人。
  深宫小人郭舍人经常用一些雕虫小技取宠,吸引皇帝玩耍怠误国事。东方朔凭自己的智慧,借射覆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一次,皇帝召诸数家射覆。东方朔用自己的智慧连连射中(猜准),并连获皇帝的重赏。东方朔领赏时,故意在郭舍人面前炫耀,激怒了好邀宠的他。郭舍人非要和东方朔打赌让他重新猜射,说东方朔连连射中,纯属瞎猜的。这正中东方朔的下怀。《汉书·东方朔传》是这样记载:“时有幸倡郭舍人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朔复射,朔中之,臣榜百,不能中,臣赐帛。 ’”东方朔果然又连猜连中。郭舍人只好乖乖地挨了一百皮鞭,直疼得呼天唤地嗷嗷怪叫。从此这个小人就很少再用射覆来蛊惑皇帝了。
  炎夏,大官丞因赴宴迟迟不到场颁诏分肉。众臣僚虽然都等得不耐烦,肉上布满蝇虫,但全都在忍耐着。东方朔一发火,没等大官丞来宣诏,竟然冒着不待诏之罪,自己动手拔剑割下一块狗头大的肉,一手托着回府了。次日,大官丞告了御状。皇上令东方朔自责,东方朔不仅没有深深的悔悟,反而把自己赞誉了一番,并且意外地又获得皇上的赏赐。《汉书·东方朔传》载:“伏日,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宴不来,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蚤归,请受赐。 ’即怀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壹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 ’复赐酒一石,肉百斤。 ”
  东方朔拔剑割肉,实际上是对大官丞和皇帝尊严的一次幽默地戏弄。
  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东方朔智救乳母一事。《独异志》载:汉武帝因听了傍人的馋言要杀乳母。乳母知道只有东方朔能救她,便去求他赶快救命。东方朔吩咐乳母说:你去吧!我随后就去见皇上给你讲情。并教她说:你见了皇上直望着皇上别走。东方朔果然来到汉武帝面前,然而他一见乳母被刀斧手架着拖着不走。即呵斥乳母说:“皇上叫你去死,你还不赶快去受死!为什么赖着不走?现在皇上已经长大了,已经是当今圣主了,留着你还有何用?”汉武帝一听东方朔这话,顿感怆然。于是赦免了乳母的死罪。乳母一开始听东方朔呵斥她还不赶快去受死,差一点骂东方朔:你这是来给我求情吗?可是万没有想到他后面的话,因是对汉武帝的傍敲侧击,而救了她。这故事多么像是两人不由自主地演了一段相声!
  东方朔因为是从劳苦大众中走进皇宫的,他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意识,常促使着他冒着极大的风险直言极谏。
  年已半百的馆陶公主,既是汉武帝的姑母又是岳母,因早年丧夫耐不住寂寞,她在自己宫里养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小鸭子”董偃。董偃不仅挥金如土,他用弹弓打鸟,用的都是金弹。每天有好多人跟在他身后捡金弹子。馆陶公主为了让他取宠于汉武帝,常以鸡鞠狗马之术蛊惑皇帝。皇帝常常乐而忘政。在封建社会里,尤其是在天下人十分敬仰的皇宫里出这样的丑闻,是非同寻常的事。可是尽管天下人莫不闻焉,却无一人敢说。一酒宴,东方朔却胆大包天拦住董偃不准他进宫。竟然当着馆陶公主的面揭露其丑闻,并请求汉武帝杀死董偃。《汉书·东方朔传》载:元光五年,武帝在未央宫为馆陶公主设宴,使谒者引纳董君。“是时,朔陛戟殿下,辟戟而前曰:‘董偃斩罪三,安得入乎? ’……有诏止……董偃之宠由是而衰。 ”
  如果说这一次东方朔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谏,那么贺诛昭平君,则是提着脑袋在极谏。太初元年前后,汉武帝妹妹的儿子昭平君醉杀主傅,按律当斩。可是昭平君的母亲临终前,已花重金为儿子赎了死罪,而且他不仅是汉武帝的外甥,还是汉武帝的驸马。汉武帝左右为难,最后还是忍痛杀了昭平君。汉武帝杀死昭平君以后,伏案大哭不止。众臣僚也都陪皇上痛哭涕泣。正是这时,东方朔却来为皇上敬酒贺寿了。《汉书·东方朔传》载:朔前上寿曰:“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此二者,王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是以四海之内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 ”
  在汉武帝悲痛时刻为他贺寿,十有八九被认为是戏弄。然而,在众人都在为东方朔揑着一把汗时,他不仅没有被汉武帝杀头,反而赏赐了他。这不能不服东方朔过人的胆识。同时也看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汉武帝晚年为了长生不老,不惜一切代价求神拜仙,派人到天涯海角去寻不死药。他向东方朔说:“朕要能成仙,万里江山可以像靴子一样丢掉。”元封元年,率领十万大军,三千方士浩浩荡荡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据传,先头人马已到泰山,后续人员还在从京城长安出发。十多万人,一路上,扰民、伤民,劳民,老百姓苦不堪言。封泰山之后,汉武帝又率众转道去东海寻找瀛洲、方丈、壶梁仙岛求仙。他不听群臣们的劝告,竟然亲自下海寻仙以示虔诚想感动上苍,茫茫大海风急浪高十分危险。后来,还是东方朔直言极谏劝阻了汉武帝,并很快回了长安。据《资治通鉴》卷二十,《汉纪》载:元封元年,汉武帝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天子既己封泰山,无风雨,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儿遇之,复至海上望焉。上欲自赴海求蓬莱,群臣谏莫能止。东方朔曰:“‘夫仙者,得之自然,不必躁求。若其有道,不忧不得;若其无道,虽至蓬莱见仙人,亦无益也。臣愿陛下第还宫静处以须之。仙人将自至。 ’上乃止。 ”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能干也能享乐。他为个人享乐大兴土木。令吾邱寿王不惜巨资修建上林苑。按说皇帝己经降令,安排官员就要动工了。明白人谁也不会再出来阻拦。但东方朔竟然出来进谏阻挡。《汉书·东方朔传》载:“臣闻谦逊静悫,天表之应,应之以福;骄溢靡丽,天表之应,应之以异。今陛下累郎台,恐其不高也,戈猎之处恐其不广也。如天下不为变,则三辅之地尽可以为苑,何必盩厔、鄠、杜乎!奢侈越制,天为之变,上林虽小,臣尚以为大也。……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
  东方朔这次进谏虽然没有能阻拦住上林苑的修建。但却深得汉武帝的赏识,从东方朔独到的真知卓见中,汉武帝认识到东方朔确实是一位杰胆雄才的社稷大臣。但又觉他太狂妄不羁,又不敢令他手握重权,便封了东方朔一个太中大夫。
  太初元年,汉武帝耗资万万,又修起一座号称千门万户的建章宫,招美女八千,供其玩乐。当时天灾人祸,老百姓流离失所,大面积的良田荒芜了。这时汉武帝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即召东方朔问策。东方朔趁机抨击了汉武帝的奢华生活。《汉书·东方朔传》载:“时天下侈靡取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谓朔曰:‘吾欲化民,岂有道乎?’”东方朔借机奉劝汉武帝节俭:“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则天下可昭然化之。 ”
  由此,汉武帝收敛了许多。继而,东方朔向汉武帝进谏洋洋万言的《化民有道对》。具体内容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汉书·东方朔传》中可略见一斑。“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久之,朔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其言专商鞅、韩非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复诙谐,辞数万言,终不见用。 ”
  久之,东方朔看透了汉武帝好大喜功,飞扬跋扈,笃信巫术。东方朔觉得自己年己迈,鬓已斑,自己的政治抱负不可能通过汉武帝来实现了。此后,他时常借机云游天下,活动在全国民间各地。
  东方朔一生为国为民,冒险极谏或直言切谏,诸如此类的事例举不胜举。《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借汉武帝之口说:“顾东方朔多有善言。 ”班固在《汉书》中评价东方朔说:“正谏似直”。明代御使康丕扬在《东方大中集序》中说:“愚尝读班孟坚《汉书》而深有感于东方先生,讽谏直谏各归于正,超出汉迋之上。大有益于人主。……惜夫世人不察……”
  东方朔因为出身贫寒,从小不可能受到系统性的专门一家教育,可以说他是一个杂家。但,东方朔凭着自己的智慧,博取了百家之长,集百家最优秀的思想部分于一身。
  晋代散骑常侍、文学家夏侯湛在《东方先生画赞》中赞道:“先生……若乃远心旷度,赡智宏材,倜傥博物,触类多能;合变以明算,幽赞以知来。自三坟五典,八索九邱;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支离覆逆之数;经脉药石之艺,射御书计之术。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功……雄节迈伦,高气盖世。 ”
  正因为东方朔不仅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更因为他拥有忧国忧民的高贵品格。他终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着、而拼搏着:在朝廷上,他忠心治国;在民间,为人治病、祛难;在发展民族文化方面标新立异,他开创了多个新的文化领域,为庶民百姓谋福祉;为劳苦大众创造新生路!被人尊称为中华民族文化领域的五大鼻祖。
  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东方朔传》中曾为东方朔大抒而特抒了一笔。并将东方朔的文化创新,及其影响,为什么在民间广为流传还大抒了一笔。
  《汉书》载:“……滑稽之雄乎!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眩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于朔。”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评价东方朔的作品时说:“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 ”
  他是中国笑话、相声的鼻祖。现代相声大师马三立在表演节目时,背后的大扇面上就写着:“汉宫东方朔,是中国笑话、相声的祖师爷。 ”
  东方朔是中国谜语的鼻祖。《中国风俗史谜语之起源》上载道:“谜,隐语也,演繁露,古无谜字,若其意制。东方朔谓之隐者是也。 ”晋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篇》载:“汉书隐书十有八篇,歆、固编文,录之歌末。昔楚庄、齐威,性好隐语。至东方曼倩,尤巧辞述。 ”
  他是中国俗文化的鼻祖。文学评论界的开山鼻祖晋代文学评论家刘勰,对东方朔的文章评价说:不仅志气磐桓,各含珠采。可与司马迁的名著《报任少卿书》相媲美。东方朔还著有大量的通俗易懂的文章。汉辞赋由韵变散是东方朔首开的先河!他的文章通俗易懂、诙谐有趣、雅俗共赏“喜为庸人诵说”;《汉书·东方朔传》中载道:“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
  这在当时封建社会,文化被少数士大夫阶层所垄断,庶民百姓难以读懂生涩难解的文言文字时期,东方朔开劈出喜为庸人诵说的俗文学,不能不说是对民族文化的一大贡献。
  东方朔是中国算命人的鼻祖。东方朔在汉宫与汉武帝常常以“射覆”为戏。东方朔屡猜无误,屡屡得到皇上的奖偿。因此人们认为他能掐、会算。尤其是从辨刍牙以后,更为天下人所推捧。《史记·滑稽列传》所载:建章宫后阁重栎有物出焉,其壮似糜。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东方朔说:“驺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后来,正如东方朔所预测的,匈奴混邪王果然率十万将士降汉。因此汉武帝又重赏了东方朔一次。
  他曾为盲人谋生路写过一部中国最早的算命书《灵棋经》,因此被尊为算命人的祖师爷。
  同时,东方朔还是天下第一个踏上北极的人。也就是说他还是探险界的鼻祖。据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历史学家鞠德源先生考证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世界上最早踏上北极的不是英国人,而是较之早一千七百年的中国西汉大贤探险家东方朔。东方朔是天下第一个踏上北极的人”。从东方朔所著的《海内十洲记》、《东荒经·东南荒经》、《南荒经·西南荒经》、《西荒经·西北荒经》、《北荒经·东北荒经》、《中荒经》等作品中,也可足以证明东方朔确实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早的探险家。
  唐代画圣吴道子首先把东方朔画成了盗桃仙人。《东方朔盗桃图》,后来历朝历代的大画家,差不多都把他画成是盗王母娘娘仙桃的盗桃仙人。
  唐诗圣李白赞东方朔说:“世人不识东方朔,金门大隐是谪仙”。
  上海城隍庙供奉着东方朔塑像。说他是掌管人生旦夕祸福的太岁爷;寿光立有东方朔塑像,还设有东方朔祠堂,说他是降福祛难的桃仙;安徽准北朔里村不仅设有东方朔庙和塑像,为纪念这位治病驱疫神医,有一个村叫朔里;湖北黄山市有东方朔山,说东方朔是驱疫祛难的神仙。那里不仅有东方朔山、东方朔祠,还曾有东方朔书院;高唐、惠民、锦州、东方朔故里陵县神头镇……祭祀东方朔的地方可谓遍及全国各地。
  自古多少帝王将相,贤达贵人想成神仙?但都望洋兴叹;而东方朔这位劝皇上不要信神的小人物,反倒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仙,难道这不发人深醒吗?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在为东方朔写的墓碑中载:“谈者又先生数理精蕴,惠及瞽矇,其迹生有益于人,死无害于人……”《史记》称: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馋言。 ”
  东方朔虽然是草芥一样的小人物。但是,因为他一生忧国忧民,与广大劳苦大众同呼吸共患难,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风雨同舟。其实,东方朔至到死还在惦记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他为汉武帝留的遗言还忠告:“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 ”
  像这样的一个忠心为国、为民的封建官僚、文人,在中国的文坛上有多少?东方先生忧国忧民,高气盖世的人格,难道说他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灵魂吗!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民忧国忧 髙世盖气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