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故乡的年味
  每到过年时节总会想起儿时在故乡过年的情景,那撒在心头,融入血脉中的“年味”悠悠荡荡,历久弥新,令人回味。
  我的家乡位于鲁西北马颊河畔,每年煮腊八粥是年关将至的第一个信号。每到这一天,母亲便用绿豆、小米、花生仁、红枣等煮成香浓扑鼻的腊八粥给我们吃。腊八一过,父亲把家里的小扫把绑在长竹竿上,准备新年扫尘。
  “过年过年,过的就是年味儿。 ”这是故乡年关里最常说的一句话,淳厚中透着朴实。故乡的年味点点滴滴就渗透在丰富的年俗活动中,虽然故乡在偏远的农村,没有大城市的洋气热闹,可她别具一格的年味,总是让游子魂牵梦萦。“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等到过完腊月二十三这个“小年”,全家老少屋上屋下、屋里屋外打扫卫生,清除一年累积的尘垢。父亲总会边干活边回顾一年来农田收成的情况,接着又询问我们兄弟几个的学习成绩有没有长进等等。最后父亲做总结:人的思想也要经常扫除尘埃,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父亲是上世纪50年代的师范生,算是远近小有名气的“文化人”,而且练得一手好字,小村庄里的春联大多出自父亲之手,唯独自家的春联他极少动笔,而是让我代笔。我很不理解,但父命难违,只得硬着头皮献丑。没想到年复一年,我竟被逼出了一手还能将就的毛笔字。如今,我仍然坚持自己写春联,有时还给好友写上几幅。
  除完尘,贴上春联,然后是祭祖、吃年夜饭。紧接着,正月初一到十五,走亲访友,该走的亲戚一家都不会落……忙忙活活,其乐融融,乡情淳厚,这便是故乡的年。
  小时候的我们,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过年,因为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吃、有压岁钱拿,尽管不是很多,却足够让我们乐颠颠好一阵子。故乡的年,有一番无与伦比的味道,那么深沉,那么浓郁,那么炽热,已融入我的血脉。
  这样的年,我在故乡过了20个,然后我便到公社武装部报名参军了。此后的38年里,我很少在故乡过年。尽管现在的生活十分富足,每天都和过年似的,但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儿时的年味,那是多少岁月都冲淡不了的乡情亲情。
  年三十吃午夜饭时父亲和我聊天,说现在过年轻松多了,不用再为没米没面犯愁,也不会因为没猪杀“把娃娃惹得吱啦啦”,新盖的楼房让除尘也成了一种形式。孩提时最巴望的就是过年了。尽管时光飞逝,过年的记忆逐渐朦胧而遥远,但那份甜蜜的温馨,却是长存心间,永难忘怀。

吕希华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故乡的年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副 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