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张汉阳:14年痴迷为“考古”
  □记者 刘静 特邀记者 王丙峰
“这块板就是叶堤口千年古槐树上的,我已保存了37年。 ”近日,记者在开发区叶堤口采访时,被村民们称为“考古专家”的张汉阳拿出一块13公分宽、3公分厚、1.2米长的紫红色槐木板给记者介绍说。
  相传在德州与陵县之间有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古河废堤,是4000多年前鲧禹治水时期留下的。而紧靠古河道的叶堤口村也有关于“龙王庙香火旺盛”、“千年古槐不死”、“魁星阁被砸”、“天降陨石”四大奇的传说。今年46岁的张汉阳从小就很喜欢听老人们讲这些奇闻异事,耳濡目染,他渐渐地爱上了“考古”,32岁的时候开始探索叶堤口人文文化,14年如一日。

一张木板“藏”了37年


  “叶堤口‘四大奇’中我真正见到实物的只有‘千年古槐’,当时它的树身四个成年人手牵手才能抱过来,到底长了多少年,谁也不知道。”张汉阳说。1973年这棵古树被砍伐,用作一所新盖学校的椽子。后来,树桩上又长出了两棵相拥而生的槐树,现在每棵直径达18厘米。“伐树那年,我正在学做木工活,就偷拿了一块槐木板做在了一张桌子上。 ”张汉阳说,“当时就想保留住它,留个念想。 ”
  时隔30多年,桌子的其他木料早已腐烂,唯独这块千年古槐的木板不仅完好如初,至今还展露着美妙的光泽。也就是这块木板,激起了张汉阳对叶堤口古文化进行发掘的兴趣。

五亩农田换成“坡土地”


  1996年,张汉阳准备在入村路口建个加油站,在叶堤口大桥以西取土时,发现取土后的“方坑”断面沙土、粘土、黄土呈厚度不均匀的土层分布。这让一直喜欢中央十套《探索·发现》栏目的张汉阳有了“想法”,再联想到叶堤口关于古堤河的传说,他认为这块取土地就是4000多年前鲧禹治水时期留下的古河废堤的一段。
  通过与村中年长者、远在天津博物馆的表叔的交流,张汉阳证实了他的想法,接下来对龙王庙旧址的查寻、魁星阁被陨石砸、叶堤口改名“落星坡”的考证、陨石下落之迷的考证一直没断过。
  由于村民在“古河废堤”取土时有发生,为保存好这段有可能是古遗迹的地方,2007年,张汉阳用5亩人口地换了这块5亩地的坡上地。“这件事,可得罪了俺家属,她说俺是神经病,拿亩产1000多斤的‘肥’地换了只能产六七百斤的差地,地势又高,浇地都困难。”可今年张汉阳的5亩棉花一个黑桃也没有,就因为地势高,涝年不减收,这也成了张汉阳“安慰”老伴的“瞎话”。

交流“同道”舍了一万元


  张汉阳还“兼职”法律服务工作,几乎全国各地到处跑,他也借此机会探访人文爱好人士,还自已订阅有关人文地理的杂志。“从2003年开始我就订阅了长河晨刊(现在改名德州晚报),就是因为它有‘人文地理’栏目。 ”今年3月,《长河晨刊》发表了一篇人文爱好者齐宝江的作品《鲧堤觅踪话沧桑》,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鲧堤”的关注。为考证叶堤口古河道就是“鲧堤”,张汉阳特地请齐宝江到叶堤口实地察看、交流。“当时我接了一件代理费10000元的案子,没时间管就推掉了。 ”
  几年来,张汉阳因为“考古”推掉的案子自已也记不清有多少件了,但他不后悔,“现在,我就是想让这些‘古迹’能得到专业的认证,把叶堤口文化呈现给世人,让古人的勤劳、智慧激励现代人。 ”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张汉阳:14年痴迷为“考古”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政教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