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胡家街探索零散土地规模化经营——
一村一块田 “村”“民”双增收

卜家村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现场。记者石少军摄


  

□本报记者石少军本报通讯员苏安矗郭敏
  “以前村民有的在地里种杨树,有的种点儿庄稼,不便于管理,我挨家挨户做工作,将散田集中起来,间种小麦和冬瓜,一亩地至少能增收2000多元钱。”3月14日上午,胡家街道尚家村党支部书记刘文锋说。
  2022年,胡家街道以尚家村、卜家村为试点,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和三资清理,将“一户多块田”变为“一村一块田”,“小田变大田”,粮田变“良田”,通过实施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因村制宜协同推进 建好抓实“一块田”
  “俺家的10多亩地都流转给了村集体,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比自己种地省心又省力。不用种地后,俺平时就在附近工厂上班,一个月挣四五千块钱,一年能挣到五六万元,日子过得比过去舒服多了。”胡家街道尚家村村民刘忠华说。
  “看到这片麦田了吧,5月份我们就会在麦田里间种冬瓜,不再轮种玉米了。”3月14日上午,尚家村党支部书记刘文锋指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对记者说,小麦6月份成熟,冬瓜和小麦的共同生长期不足20天,几乎互不影响,这样能够合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种植效益。
  刘文锋算了一笔账:“种植小麦加上种植冬瓜,比单独种植小麦、玉米收入要多,冬瓜一亩地产1.5万斤左右,根据行情,能卖3000元到5000多元,相比种玉米来说,一亩地增收2000元到4000多元。”
  “我们去年建了高标准粮仓,能存储粮食100万斤,还建了晾晒场和农用机械库房。”刘文锋带着记者参观了机械库房,里面有收割机、播种机、镇压机、施肥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
  “小田变大田后,集中购买农资,节约了生产成本,就拿化肥农药来说吧,厂家拿货,一亩地能省60多元钱。再说浇地,不再用水龙,而改用农田喷灌管网,一亩地至少省15元钱。”刘文锋说。
  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分红,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尚家村的“一村一块田”试点。
  尚家村有290多口人、500多亩地,每户平均耕种三四块儿“责任田”。由于地块儿分散,不适合机械耕种,造成耕地效益低、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提升。
  为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尚家村进行“一村一块田”试点,由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进行土地流转。尚家村不仅对整片的大田进行流转,村里的场院、沟沿边角地、废旧宅基地等也都纳入集体的“一村一块田”,变零为整统一经营管理。
  近年来,胡家街道将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第一责任人”,明确“一块田”既是“书记责任田”也是“集体当家田”,通过签订责任状、分解“任务单”,划出重点,倒逼行动。目前,已有卜家、尚家、孙皮、王程站等12个村实现全村“一块田”。街道将“一村一块田”改革作为保证粮食安全、防止土地“非农化”“非粮化”的重要抓手,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2023年全街道占补平衡地块达556块、1820亩,通过集体经营、外包经营渠道,置换为村集体“一块田”,促进集体增收306万元,8个村“一块田”面积突破500亩,19个村面积达到100亩以上。
政策整合资源投入 改善提升“一块田”
  卜家村新修的水泥路面平整笔直,两侧新安了太阳能路灯。沿水泥路走到头,只见几辆挖掘机和大卡车正在挖沟拉土作业。麦苗青青,机械轰鸣,村民忙着施肥、打药,田地里一派火热繁忙。
  “村里已经投入40多万元,包括平整土地、修路、修建水渠、安装路灯等。如今,随着村里‘一块田’连种2年冬瓜,村集体增收了,投入更多了,村庄也大变样。这一切都得益于胡家街道‘一村一块田’改革。”卜家村党支部书记卜令春一边指挥车辆,一边指着不远处的麦田说,散户变大户,土地变基地,实现了农业生产由农户分散经营向合作社集中经营的转变,不仅方便了机械化耕种,通过集约化经营,还降低了耕种成本,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和村集体增收。
  “我们挑选一些基础好的村试点,帮他们率先实现收益,从而让周边的村看到成功案例,心理上能够接受改革。”胡家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智玉说,他们设置集体“一块田”,整合没有种地意愿农户的土地,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统一经营,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此外,还设置了农户耕作区,将有种地意愿农户的承包地合并在一起,作为群众耕作“一块田”,“一块田”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规范土地使用与管理方式,是改善提升“一块田”的前提。街道对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推动难度较大的村,及时废止超长期、不合理、不规范合同,厘清群众与种植大户之间的土地承包关系,整合村集体资源,变废为宝,推动增收。
  整合利用好各项政策,是实施规模流转、赋能农业发展的最优选项。省派驻乐陵市胡家街道康家新村第一书记利用省财政下拨的帮扶资金,通过街道党工委统一组织招投标,启动了康家新村“基本农田灌溉管网”工程建设,解决了尚家自然村浇地的“最后一百米”问题。
  “第一书记帮扶资金给康家新村5个自然村带来实惠,一共涉及3000多亩地,使用管网地灌,节省人工费、电费等费用,预计每年增收70多万元。”康家新村党总支书记杨书峰说。
  此外,当地立足实际,统筹考虑村级发展基础、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一块田”规模等,整合中央扶持资金、“万村共富”资金、部门帮包资源等政策投入,改善提升土地经营所需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街道争取资金680万元,建设扬水泵站1处、农田灌溉管网6100亩。结合占补平衡项目,实施田、水、路、林、渠、垄综合整治,硬化田间路3.26万米,修建桥涵洞12座,新增高标准农田项目3200亩,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农机作业通行创造便利条件。在8个行政村分别选取1个优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配套晾晒场、粮仓和农用机械。积极对接山东农业大学、中科院山东研究院、天津农学院等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小院开展农业管理、监测技术指导,聘请农技专家2人。
  截至目前,胡家街道村集体共整合“一块田”78处,共计6890亩,占全街道土地经营规模的31.4%;村集体增收220.6万元,增长41%;经营收入1万元以下的28个村全部实现跃升,均超万元。
完善机制巧用资源 科学管理“一块田”
  除了建好“一块田”,改善提升“一块田”,科学的管理、完善的机制更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王智玉介绍说,街道班子成员负责“一村一块田”的运作发展,各村集思广益、抱团发展,机制章程不断完善,收益分配更加规范,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2022年以来,街道积极探索推进冬瓜特色种植,形成了林下冬瓜、间作冬瓜、庭院冬瓜、盆栽冬瓜等多元种植模式,覆盖9个自然村、1800余亩地。目前,市场运作以蔬菜批发、工厂预制菜加工、冬瓜蓉加工等订单形式为主。
  胡家街道还借势“雁归工程”,发挥在外乡贤、优秀学子、流动党员等资源力量,开展“能人回村”行动,带动企业注资发展农村、企业发展带动农村、企业用工找到农村。其中,卜家村招引天津企业注资80万元,实现全村“两天发动、三天签约、一周全部入社”,村集体全域流转523亩为村集体“一块田”,带动集体增收94万元。探索“党支部+种植大户+农户”的土地流转经营模式,由天津乐陵商会引进大蒜种植基地800余亩。
  巧用资源,事半功倍。街道借助在京、津、青、沪、济流动党员党支部优势,建立人才联络站、党群服务站,为科技强农、数字富农畅通渠道。其中,2023年在天津建立“津企联农助农”服务站,选聘乡村振兴合伙人3人、乡村振兴“产业导师”2人,为发展农村、壮大农业、培育农民创造平台。累计开展产学研活动5次,建设试验田3块,共210亩,为在津企业输送劳务工人89人。
  “随着‘一村一块田’改革的深入实施,土地利用率显著提高,我们将继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促进农田增效、农业增产、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王智玉说。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村一块田 “村”“民”双增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