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推进中医药工作改革发展,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擦亮三张名片 护航全民健康


高标准的国医堂


中医服务进基层



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已投用的乐陵市中医院医养结合项目



◀国家级名老中医李鸿娟坐诊


  记者胥爱珍通讯员贾鹏张晓梅张晨
  我市不断完善中医服务体系,着力擦亮中医药工作的龙头名片、学科名片和传承名片,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早在2014年就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工作;目前,拥有民营一级中医医院1家,辖区中医综合诊所11家,中医备案诊所2家;全市16个乡镇卫生院及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了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率100%;全市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卫生室338个,占比90%……“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已惠及千家万户。
  
  “龙头”带动城乡就医环境全面提升
  “目前,病房楼顺利启用,内科、儿科、骨伤科、外科、妇产科等科室病房已全部完成搬迁。”7月28日,乐陵市召开2022年“十乐民生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乐陵市中医院党委委员杨德明介绍了中医院医养结合建设项目医疗综合楼的建设情况。
  据了解,乐陵市中医院医养结合建设项目,于2019年9月获得立项批复,该项目一期工程医疗综合楼项目于2020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环境、优化就医流程,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就医环境差、硬件短板明显,是乐陵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明显短板,特别是乐陵市中医院建于上世纪90年代,设施比较陈旧,就医环境较差,为从根本上改善就医环境,补齐硬件短板,乐陵市新建了中医院医疗综合楼,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楼高9层,作为住院楼使用,可容纳10个病区,实际可开放床位达500张;裙楼高4层,具备门诊、特检、急救等功能。新的医疗综合楼面积、床位、接诊量,均是老院区的3倍。“这个项目能更好地发挥市中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康复服务、中医未病先防的保健服务。”杨德明说。
  不仅如此,今年,我市还投资7000万元,建设胡家、郭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处卫生服务中心均为7层高、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设计床位100张,可有效改善两家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拥挤、医疗设备陈旧落后的现状,解决医院学科建设受限的问题。
  从2013年开始,乐陵就开展了“国医堂”(中医馆)建设,所有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国医堂(中医馆),形成了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自2018年起,逐步对部分国医堂(中医馆)进行了提档升级,规范了中医科设置,完善了中药房设施和中医诊疗设备,开展了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截至目前,20家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全部投入使用,为患者提供了清静、祥和的诊疗环境。村级卫生室中医药设施配备也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0%以上的村级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
  “我院于2014年成立中医科,今年上半年对门诊楼进行了全面装修,配备了先进的诊疗设备。”寨头堡乡卫生院院长王荣军介绍,目前,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群众就医环境显著改善。
  硬件环境的改善,只是群众就医环境改善的一方面。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还高度重视中医服务体系建设,在大力推进中医医疗资源下沉的基础上,加大对基层卫生院中医医务工作者的培训服务,提升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持续优化就医软环境。
  在乐陵市中医院,一面面鲜艳的锦旗,不仅表达着患者及家属的感激之情,还是对医护人员优质服务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医院服务品质的最佳认可。
  不久前,患者刘某和妻子将一面写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锦旗送到儿科,向副院长、儿科主任寇静波表达诚挚的谢意。
  2019年冬天,刘某的儿子患有肾病综合征,这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慢性疾病,需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果治疗过程中激素使用不当,会出现病情反复甚至影响肾脏功能。刘某和妻子焦虑不安,多次带儿子去济南寻求名医诊治,但治疗效果不佳,孩子出现全身浮肿、低蛋白血症的症状,危急时刻,刘某慕名来到乐陵市中医院儿科,找到寇静波。寇静波详细询问病情,根据患儿情况制定了缜密严谨的治疗方案。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患儿于2021年底治愈停药,寇静波一直坚持随访,如今,孩子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寇静波和刘某一家俨然已成了朋友。
  突出优势 特色专科发展提速
  “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传承发扬中医优势,创新发展特色专科,是打造中医药专科建设品牌,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的必要途径。”乐陵市卫健局局长杨全勇说,正基于此,乐陵市各医院将重点专科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积极为龙头学科发展“搭台”,建设高水平中医药服务体系。
  发挥中医院龙头作用,乐陵市选取了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疗效的中医专科,按照省级或德州市级重点专科标准,选拔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突出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促进中西医融合和发展,带动特色学科、弱势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与提升,探索建设了一批龙头、优势中医药专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的孟凡光,是乐陵市中医院副院长,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德州市重点专科骨伤科学科带头人。为推动中医院骨伤科发展,他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了诸多中医治疗骨伤疾病的经验,特别是在疑难骨伤病的治疗方面独树一帜,在对骨质退化性疾病,如颈、腰椎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风湿、类风湿等方面疾病的中医治疗中有独到之处,2003年,在乐陵市率先开展了第一例股骨头置换术,2004年,中医院骨伤科在他的带领下利用现代科学结合中医技术,率先在全市使用了激光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通过激光气化髓核结合中药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形成了小夹板治疗骨折的特色疗法。
  目前,中医院骨伤科已建设成为全省中医药优势专科、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德州市中医药重点专科。他们与上级医院联合开展了微创手术治疗颈腰椎病、小切口单髁置换术,走在了同级医院的前列。
  此外,中医院还为优势学科发展“活血”。积极申报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名额,不仅骨伤科进入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成员专科单位名单,脑病科、肿瘤科、儿科、脾胃病科也被纳入第二批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单位名单,从资金投入、设备配置、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着力打造临床疗效卓越、特色优势明显、创新能力突出、综合实力雄厚、辐射带动强劲的具有山东特色的中医药专科建设品牌。
  市中医院专科集群在完成自身建设要求的基础上,还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采用中医医联体、对口帮扶等形式,推动区域中医医疗资源有序流动、有效共享,加快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特色服务的帮扶带动,为基层学科发展“提速”,形成区域均衡、城乡同质的发展格局。
  乐陵市卫健局中医科科长刘菲介绍,目前,全市16个乡镇卫生院及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了国医堂(中医馆)。杨安镇中心卫生院于2013年成立特色中医科,2020年投资8万元装修升级,并引进运动步梯、颈部牵引设备、平行杠、肋木,去年又投资5万元引进了微波治疗仪、深层肌肉按摩仪、腰椎牵引床等设备。胡家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成功申报德州市精品国医堂,现已完成建设任务。2022年,郭家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德州市精品国医堂。2022年,寨头堡乡卫生院中医科成功进入德州市首批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名单。
  薪火相传 名师名技迭出
  今年32岁的刘丽娟是丁坞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2013年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到丁坞镇卫生院工作,去年开始转型到中医科,被派往中医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习,先后跟随内科朱金庆、肿瘤科孙晓东两位专家学习。
  “作为一名中医,就要秉承‘大医精诚’的古训,把所有的爱心、细心、耐心都奉献给患者。”刘丽娟说,跟随乐陵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孙晓东学习,她不仅学到了中医诊疗方法,还感受到了中医传承的深刻意义,开拓了思路和视野。
  刘丽娟提到的孙晓东,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李鸿娟传承工作室骨干成员、山东省第二批中医药五级师承继承人,2014年当选为山东省中医药五级师承第二批学术继承人后,孙晓东师承郑延辰主任医师,不断精进医治技术,熟练掌握各项中医技术的操作与应用,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积极开展中医汤药、穴位贴敷治疗、穴位注射、针灸、拔罐等各项中医特色疗法及中医技术。正是在他的带领下,2022年,市中医院肿瘤科获批山东省齐鲁优势专科集群成员单位。
  近年来,乐陵市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挖掘名老中医,做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继承。并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技术及特色疗法挖掘推广活动,把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入生活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找出来、用起来、活起来,更好地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推动文化传承。目前,已有梁俊平“梁一贴祖传膏药”、尹鹏飞“六部七冲门舌诊”入选了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
  同时,加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建设了李鸿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朱金庆、李斌德州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医示范作用,整合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提升、学科建设、科研拓展,开展疑难病会诊,推广新技术和新项目,吸引同一领域优秀人才加入,帮带培养学科创新团队和人才梯队。
  出身中医世家的朱金庆,深受家庭的熏陶,自幼便对中医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其家族世代从事中医事业,到朱金庆这里已是第四代,朱金庆从医40载,通晓内、妇、儿科之精微,擅治疑难杂症,尤其在治疗脾胃病、脑病及肿瘤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于2016年被聘为“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第四批指导老师,2018年被批准为“德州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2021年,乐陵市中医院朱氏流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成功入选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中医药特色技术建设项目。
  得益于一系列举措的落地,我市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医技术得到传承,名中医队伍建设成绩突出,在全德州市处于领先水平。目前,现有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人,学术继承人1人,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5人,学术继承人10人;省基层名中医3人,德州市名中医6人,德州市青年名中医2人,德州市名中医药专家2人,德州市基层名中医7人,德州市十佳民间名中医1人。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擦亮三张名片 护航全民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专题】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