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朱集镇发展“一域一品”文化产业,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农民画衍生12类文创产品





  孙梦琪
  “这个农民画的单肩包既古朴又新颖,我要一个,现在就换上!”近日,在朱集镇枣乡书画院,时常来此的市民徐心愉惊喜地发现了农民画的一系列文创产品,有书包、风筝、相框、装饰品等,她爱不释手,当即换上了新挎包。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承载着农耕社会的精神寄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朱集镇在2018年成立枣乡书画院,院内设有农民画室,分为教学区、作画区、装裱区、成品展示区、售卖区等,邀请市老年大学退休干部罗洪军担任农民画指导老师,免费开班,这是农民画文创产品首次进入大众视野。
  1980年开始,罗洪军就开始学习画画,他对农民画前景颇为看好,创作之余,他又担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职责,他说:“农民画文创产品在保留农民固有画图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可展示的物品进行再创作,提高了画面的精彩程度以及画种的整体档次,是现代农民画在传统民间绘画领域的新发展。”
  同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还有朱集镇小王村的王保树,现在,他的农民画作品也成为一项收入来源。“每天在家闲着没事,就来枣乡书画院跟罗老师学习农民画,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加收入,真是太好了。”他说。
  同期学习的卢万堂说,学习了农民画文创产品创作技艺后,创作语言更丰富了,作品也更加生动,有机会他还想单独创作文创作品。
  “枣乡农民画是乐陵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其承载的题材是一种珍贵的乡愁记忆。农民画衍生出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不仅让人对乐陵重铸‘枣乡文化’辉煌充满了期待与信心,也是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的创新实践。”朱集镇人大主席吴霞表示。目前,朱集镇已有风筝、笔筒、扇子、书包、相框、装饰品、箩筐等12类农民画文创产品,农民画学员30余人。该镇将其转变成生活中的实用品,发展成了“一域一品”的文化产业,眼下正在寻求签约单位,进而走向市场,实现非遗项目创新化、产业化发展,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农民画衍生12类文创产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