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凝共识 聚众智 聚合力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

  乐陵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学军——
  实施产业兴城 建设工业强市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外引内生”壮大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度关注京津冀、东部沿海和南方地区产业转移趋向,强化“一把手招商”,多出去探索交流,掌握招商引资线索敏锐信息,精准对接,靶向招商;注重“以商招商”“产业招商”,扶持现有企业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鼓励相关企业来乐陵建生产车间、建仓储物流、建基地,增链补链强链,打造产业集群;政府引导,催生内力,加快建设体育馆、科技馆等城市地标建筑,举办全国性论坛、赛事、博览会等,提升企业品牌、产业影响力和城市知名度。
  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重奖招商引资突出贡献人员,鼓励全民招商、人人招商,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为乐陵招商引资作贡献;创新举措,坚持向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型朝阳产业发展,支持园区和乡镇项目多点开花;坚持打造诚信政府,兑现招商引资政策,组建专班抓落实,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增强城市产业支撑,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按照大城市、大园区的思路规划乐陵泰山体育(国际)产业园、星光食品(国际)产业园、五金机械产业园等大园区,加快园区内村庄、商贸的迁出,完善路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G基站建设,建设智慧园区,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园区管理服务水平;以发达的产业为支撑,积极引导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发展,通过采购、合作、配套等多种方式引入专业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汇聚创新人才,打造“智汇乐陵”人才创新创业活动品牌,着力引进“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高层次人才返乡创新创业,为他们打造一流的创业环境。
  作为乐陵东南产业重镇、宜居宜业新镇,铁营镇(市循环经济示范园)承载着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任,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绿色化工特色产业,有利于带动乐陵整个东南部发展,也有利于提升乐陵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以大抓项目提升发展质量。坚持项目为王、延链聚产,全力推进总投资13.01亿元的金高丽新材料产业园等9个续建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总投资26.99亿元的齐鲁制药小核酸分子等14个新建、扩建项目建设;立足比较优势,充分释放全国智慧化工园区、省级化工园区等“名片效应”,严把入园“三道门槛”,持续招大引强,打造鲁北地区以医药和新材料为特色的产业隆起带。
  以平台提档强化载体支撑。突出资源集聚,实现“标准地”模式供地,积极申报专项债券,确保工业原水、实训基地等服务项目高效运行;推动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危化品停车场等13项园区配套工程;深化“管委会+开发公司”运行机制,灵活开展增值业务。盘活利用闲置项目土地,规划建设先进制造区,加快医药化工产业园扩园步伐,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园一体化发展。
  以创新驱动优化服务效能。坚持营商环境创新,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打造绿色化工创新创业共同体,创建产学研创一体化智慧平台,实现高质量创新、高水平创业。探索推行“农户+合作社+公司+银行+技工学校”五位一体发展模式,促使城乡群体与三产融合在相互驱动中发挥乘数效应。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实施人才“回营”计划,实现高层次人才集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实现企业、产业的绿色循环发展。积极争创全省示范化工园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推动园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力打造鲁北地区千亿级智慧化工园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建设的基础保障,产业发展关键在如何提升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好主导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以“三个聚焦”持续推进产业振兴。
  聚焦壮大培强,提升特色产业能级。发挥好政府的引领协调作用,着力培育链主企业、培强特色产业,围绕壮大产业集群,全面发力,打造产业聚集“新高地”。深化“校地企”合作,引入高校教授、专技人员到企业开发、研发“专精特新”产品。借助产业园区、枣博会味博会等平台,吸引具有引领优势的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企业集团和总部型企业,促进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
  聚焦文旅融合,擦亮城市文化名片。深挖产业文化底蕴,打造一批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旅游片区。发展电商经济,打造创新“引擎”,支持各类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开展线上销售,持续推进村快递站、超市代收点、知名品牌快递收发点、农村电商服务点建设。挖掘产业文化,推动品牌建设,助力“乐膳好食”“味都杨安”等区域品牌走向全国。
  聚焦人才引育,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城乡人才队伍素质,以企业负责人、返乡创业大学生、合作社带头人等为重点,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技能培训;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职业经理人到各类企业指导。大力实施“引智”工程,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回乡创业投身乐陵发展;以政府引导,以龙头企业牵头,吸引国内外高校来乐陵建设创新平台、研发中心,形成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效应。建设适合年轻人消费、游玩的商业区域,搭建“联姻平台”,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和人文关怀,让青年人才在乐陵安心、安家。
  坚持“干字为先、快字当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孔镇镇结合自身农业大镇、全市粮食生产核心区基础和优势,重点围绕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缺乏带动乡村振兴的产业等问题,进行了“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建议以“吨半粮”创建为抓手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速全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以农业基础设施提升为现代农业奠基。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藏粮于地”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为基础,重点提升机耕道、生产路、输排水管网、配套电网、桥、涵、闸等农业基础设施,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为“吨半粮”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以适度规模经营促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借鉴国有企业参与“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的经验模式,依托“藏粮于智”助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优势,合作社与农户、合作社与国有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以村为单位大规模流转土地,以保证农户收益为前提加快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规模以上现代农业企业取代“小家小户”的传统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收益,加速现代农业进程。
  以科技赋能为现代农业腾飞插上翅膀。着重做好科技领跑现代农业文章,参照“吨半粮”生产技术标准,组织农业专家以测土配方施肥为基础,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地力;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实施良种质量提升工程;落实“六统一”技术、提高先进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广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针对产业不强、企业不优、创新不足的问题,市科技局将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全力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新高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智囊化,强化企业培育。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落实科技型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四个一”工程,实现一企一技术、一企一专家、一企一院校、一企一成果。持续推广“揭榜挂帅”“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科技副总”等创新机制,帮助企业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力争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以上,新建研究生工作站5家,引进科技副总10名以上,实施上级重大科技项目10项以上,获批上级无偿扶持资金5000万元以上。
  平台高能化,铸就发展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体育产业专业孵化器建设,招引一批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快乐陵市健康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乐陵市调味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进程,建成产业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并积极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依托我市安舜制药、凯瑞英、有研新材料等高科技项目和产业龙头企业,完善提升现有研发实验场所,积极创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工作超前化,打造创新高地。依托泰山体育和希森马铃薯,全面启动国家体育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抢占国家技术创新行业制高点。对照国家农高区建设标准,聘请有关专家制定国家农高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国家农高区的创建工作,打造我市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依托我市食品产业和绿色化工产业的基础,积极争创省级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和德州市绿色化工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为全市主导产业的抱团发展、集群发展提供样板支撑。
  目前,我市特色产业发展还存在发展机制尚不健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偏短等问题,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必须破解瓶颈,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挥“特”的优势。
  以厘清工作思路为重点,促进农业特色产业错位发展、合理布局。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结合市情实际,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市级层面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工作,并指导各园区、乡镇编制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立完善林、果等相关部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凝聚工作合力。要精准定位突出特色,立足各乡镇特色产业现有基础,走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之路。
  以增强产业效益为目标,促进农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增收惠民。积极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特色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产业+生态旅游”新名片。
  以培育经营主体为抓手,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多元发展、利益共享。充分发挥农业园区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每个园区要明确一到两个主导产业,避免产品趋同化。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既要对现有的农业特色企业进行提档升级;又要从市级层面建立平台定向招引特色农业企业。引导建立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利益共享。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以强化要素保障为基础,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提质增效。加强资源整合,通过以奖代补,推动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强科技人才支撑,保证特色产业管理人才配备到位。加强用地保障,积极为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争取农业设施用地指标,保护农业经营主体创业热情。
  市统计局围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找差距、挖不足、提建议,为我市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贡献统计动能。
  持续构建“大统计”格局。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统计牵头、部门联动、共建共享”的“大统计”工作体系。不断加强与发改、工信、商务、住建、税务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推进数据信息共享与互通,确保数据准、底子明、情况实,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强化分析服务职能。聚焦工业经济支撑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经济不活跃的突出问题,定要点、谋计划、出举措,全力服务推进市委重点任务,对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等数据进行统计监测,实时关注重点指标波动,强化分析研判,积极撰写统计分析、统计信息,每月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高质量统计服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监测,特别是上级考核的重点指标,强化苗头性、趋势性、倾向性问题分析,及时向职能部门反馈预警,由行业主管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撰写各类统计信息、分析,为全市宏观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创新设置园区统计室。积极探索建立“园区统计室”,将基层统计站“搬”到企业家门口,将统计工作大餐送到企业家门口,最大限度提高统计效率,减轻企业统计报表压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让企业少跑路、不跑路,通过不断优服务、提质量、夯基础。不断加强产业运行状态的监测,对重点产业实施动态跟踪,强化事前预测预警和事后分析能力,助力全市产业健康发展。
  市经济合作促进中心聚焦当前我市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招商引资存在“上热下冷、冷热不均”现象,招大引强创新方法不多,项目储备不足等现实问题,坚持把自身职责摆进去,思考如何在发挥好我市产业优势中找准招商定位,思考如何在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展现招商作为,切实以思想认识之变推动行动落实之变。
  招大引强创新重点在财税增长上下功夫。对重大招商项目重点落实、重点服务、重点推进,对在建项目如晓麦铺、安井食品、星锐榜、齐鲁制药小核酸等,要加大帮扶力度,全力推进达产见效,形成税收;对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高的重大在谈项目,加强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力争实现精准招商和精准落地。
  招引路径创新重点在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探索资本招商和基金招商,借助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力量,发挥资本撬动效应,助力更多制造业项目;积极开拓中介招商新路径,与京津冀、江沪浙等发达地区招商媒介、咨询机构深入接触,高效合作,实施“立体作战”、协同推进。围绕特色体育名城、食品名市建设,结合德州开展的蹲点招商工作,在大湾区发掘各类渠道,积极寻找招商线索,实现精准化发展和良性互动。
  招商氛围创新重点在机制保障上下功夫。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充分调动专业招商队伍、产业招商小组、企业家队伍等各方力量参与招商引资,完善全市大招商格局。另一方面注重压力传导,督考推动,发挥督查“利剑”作用和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对招商考核的分值权重,遏制“平时不争评时争”现象,坚持月调度月通报,注重项目信息流转和税收共享机制的运用,迅速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招引、抓大招引的生动局面。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凝共识 聚众智 聚合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专题】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